APP下载

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区教育的关系探微

2020-12-12裴红丽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架构文明中心

刘 彬,裴红丽

(无锡开放大学,江苏无锡 214011)

一、前言

社区教育是一个外来名词,由社区派生而来。社区最早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专用术语,泛指特定区域的社会群体。[1]社区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社区,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也就是城市社区的范围;广义的社区则涵盖城乡的村、街道、乡镇,包括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2]我们研究的社区教育是指广义范畴的包括城乡在内的社区教育。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社区教育定义为:“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

为将党的声音传达到普通群众,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文明风尚,2018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决策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调动各方力量,整合资源为群众提供惠民服务,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区教育有着诸多的一致性,并且解决了社区教育中存在的组织力不足、运行不畅、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是新形势下开展社区教育的新举措,有力推进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区教育的一致性

(一)组织架构一致

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架构在各个省市、地区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了市级社区大学(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县(区)级社区学院、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居民学校这样的架构。例如,北京市依托北京开放大学,成立北京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各区成立社区教育指导分中心,在街道设立专职社区教育指导工作岗位,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社区教育组织网络;上海市形成了“1+3”社区教育机构体系,“1”是指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3”是指区县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以及社区;在成都,社区教育依托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形成市社区大学、区(市)县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教育学校、社区(村)社区教育工作站、院落学习室五级社区教育办学体系;温州市通过温州城市大学总校、县(市、区)社区学院、中心镇(街道)教学中心、社区(企业)教学点建成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农村社区教育开展比较好的山东青岛、湖北武汉等地的社区教育架构基本是在县区设立社区学院,在乡镇或街道设立社区学校,在行政村或自然村设立教学点。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是以全县城为重点,以县、乡镇、村为单元,在县(市、区)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乡镇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行政村一级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要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涉及各平台的机构、人员、资源设施等权属不变,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使用。由此可见,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社区教育在组织架构上都是根据行政机构的层级架构来搭建,总体上是一致的。

(二)主体对象一致

实体的社区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居民组成的有机整体。在我国,社区教育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其主体是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的各级机构如街道、社区本身,由街道、社区自发或者联合其他组织为社区居民开展活动。一些送教进社区的组织或者单位,例如开放大学,也需要先与街道、社区取得联系,由他们进行宣传,组织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社区教育的对象也就是社区教育的受教育者,是指社区中的全体成员,包括社区中的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以及老年人。[3]

《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以全县城为整体,以县(市、区)、乡镇、村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开展活动。县级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乡镇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抓好落实;村结合群众实际需要开展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使各级机构化被动为主动,组建志愿者队伍,根据群众需要提供喜闻乐见的课程或者主题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依然以基本架构为主体,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架构和社区教育的架构是一致的,因此,两者的主体是一致的。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对象亦是县、乡镇、村管辖下的普通群众,每一个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以及老年人都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受教育者,这与社区教育在主体对象上也是一致的。

(三)教育目标一致

社区教育的目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促进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旨在逐步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文明程度,促进社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目标是要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两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居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形成社会的良好风尚。

(四)工作内容一致

社区教育的内容是由社区教育的对象和目标决定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家庭生活技能、休闲娱乐系列为主,更多地倾向于实用和娱乐。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政策的重要阵地,主要从公民道德、诚信文明、弘扬时代新风等方面培养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针对群众的实际需要,精心组织各项活动,吸引居民广泛参与。

从内容上看,社区教育的内容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的内容是一致的,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的内容范围更广泛,方向更统一,主题更鲜明,就是宣传主流文化,营造文明新风尚,增强群众的认同感。

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对社区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主题更鲜明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凝聚群众、指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核心任务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核心任务决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教育主题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教育主题更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对群众的思想引领作用更加明显,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资源更整合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将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统筹使用,协同运行,打破条条块块的界限,各类资源在机构、人员、设施等权属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文明实践活动的需要和群众的需求,进行统筹整合、共享使用,盘活了社区教育现有资源,如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等教育类阵地。句容市发挥城乡社区教育中心覆盖面广、功能完备、人员到位的优势,将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融合,实现社区教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四统一”——服务项目统一设计、资金使用统一规划、人员力量统一调配、场地设施统一管理。同时,县、镇、村三级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志愿者队伍,将已有师资组织调动起来,同时鼓励农村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百姓名嘴”、返乡创业人士、文化能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先进模范人物等“新乡贤”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这是对人力资源的盘活和重整,极大丰富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内容。

(三)保障更有力

1.组织保障

社区教育在法规制度、专兼职教师、资金等方面存在缺失、不健全或者不充分的情况,归根到底是保障不到位。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的三级设置中,各级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所长、站长,中心办公室设在县(市、区)党委宣传部,每个镇(街道)、村(社区)都安排工作人员确保文明实践活动有人负责,有人组织,充分发挥了政府的统筹职能,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人力保障

纵向上,各级依托志愿者协会等各类志愿力量建立的志愿者队伍,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力量;横向上,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讲师团等的专业和职能优势成立志愿服务联盟,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可调动的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具有专业优势的志愿者。

3.经费保障

资金不足是影响社区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指导意见》中指出,文明实践工作的基本经费原则上由县级财政提供,上级财政视情予以必要支持。同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文明实践工作。这些经费主要用于活动运转、人员培训、评优激励、志愿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必要性支出,从文件上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四)推进更深入

因为资源配置、观念意识等原因,社区教育存在不易推进落实到基层、力度薄弱、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情况。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初心就是为了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法制观念,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是社区教育向基层推进的有力抓手。

四、社区教育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支撑作用

(一)学习氛围

社区教育的发展逐渐使市民认识终身学习、了解终身学习、接受终身学习、实践终身学习,在全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良好的社会风尚对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好的铺垫与推动作用。

(二)组织架构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推行之前,各个城市已基本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社区教育架构体系。这些架构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可以直接拿来为己所用,既可以整合资源,又可以盘活资源,符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初衷和目的。

(三)师资队伍

社区教育师资库在一些城市基本建成,包括专、兼职教师。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吸纳这些师资的基础上,充分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极大地扩充了师资队伍,丰富了队伍的结构和数量,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四)课程资源

社区教育的课程资源门类繁多、内容丰富,接近百姓生活,有线上也有线下的课程,其中很多是经过实践认证过的能够被老百姓喜爱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拿来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用。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增加了更多宣传党的声音,各行各业与百姓相关的、正能量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基层百姓来说也是喜闻乐见的。

综上,社区教育对于新时代文明实践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对于政策的执行省时省力。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社区教育原有的架构、师资和课程方面进行了扩充和更加深入的挖掘,反过来也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五、结语

20世纪80年代,社区教育的概念传入我国,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社区教育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逐渐发现社区教育发展存在资源分布不均、推进力度薄弱、机制和政策不健全等问题,面临发展的困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对于社区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机遇。社区教育要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掘志愿者资源,扩充社区教育师资库;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融合,探索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政策层面的影响力,推进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猜你喜欢

架构文明中心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请文明演绎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漫说文明
基于B/S架构的图书管理系统探究
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社会治理架构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对不文明说“不”
先定中心后搭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