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对院前急救胸部创伤的效果

2020-12-12王跃发

大医生 2020年23期
关键词:压板心肺胸部

王跃发

(临沧市人民医院,云南临沧 677000)

王大冰等[1]提出在急诊收治患者中,合并多发肋骨骨折、胸廓畸形以及其他类型胸外心脏传统按压治疗禁忌证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对于胸部创伤导致心脏骤停患者应用传统心脏按压治疗具备明显局限性。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是通过腹部提压装置来让患者腹部承受压力、提拉等系列反应从而达到心肺复苏的效果[2]。本文主旨在于系统分析对胸部创伤存在心脏骤停患者在院前急救采取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治疗对患者抢救的积极价值,对近年收治此类患者临床数据进行整理,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胸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1例,女性5 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38.64±5.81)岁。其中12例为多发伤合并胸部外伤,2例为胸廓畸形合并感染性休克,2例为胸廓畸形合并心源性休克,所有患者均无合并腹部外伤。

所有患者均确认存在传统心肺复苏操作的相关禁忌证,需要转为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装置完成经腹部心肺复苏抢救操作。

1.2 方法

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立即采取经口气管插管、心电监测、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两条)并给予剂量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40024,规格:100 mL∶0.9 g) 静脉滴注,通过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装置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干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决定是否通过静脉途径应用相关药物。患者顺利复苏30 min后对其进行心电监测、查体,根据数据反馈评估生命体征并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转入重症监护室(ICU)。

对患者进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干预的所有的医务人员均提前接受系统、专业的培训。进入实际操作时,工作人员握紧两侧提压装置的手柄,在患者的中上腹部位置将提压板平放在该位置,然后启动设备使其产生负压,期间要确认提压板和患者腹壁之间保持紧密贴合。根据音频提示,在确认为100次/min之后根据指示灯变化进行连续、垂直、交替的往下按压、往上提拉操作。在进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操作期间提拉、按压两者时间比例为1∶1,观察指示灯,发亮后将按压力度保持为50 kg而提拉力度为30 kg。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症状情况通过静脉途径选择对应药物,在顺利复苏30 min后反馈患者心率状态,等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回归到稳定状态后转入医院急诊ICU。

1.3 观察指标

记录16例患者完成急救后的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到自主循环状态。平均 血 氧 饱 和 度 为(90.15±7.51)%,心 率 恢 复 到(88.48±2.01) 次 /min,平均舒张压(113.54±9.58)mm Hg,平均收缩压(67.51±4.84)mm Hg。

所有患者除了腹部皮肤有圆形压痕存在之外并无发生腹腔脏器破损、误吸、反流等情况。

3 讨论

心肺复苏是指对存在心脏骤停的患者采取科学、规范的措施,来促使其自主循环恢复,回归正常生命活动的抢救技术。传统心脏按压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在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手段是当前院前急救最为常用的心肺复苏手段,通过以腹部提压装置为渠道为患者展开腹部心肺复苏干预,其不但是传统心肺复苏技术的改良,同时也是对医疗手段的一种统合,可弥补传统心肺复苏技术的缺陷与不足[4],其适应证更加广泛,以往存在传统心肺复苏禁忌证患者也可以考虑应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抢救。

临床在对传统的心肺复苏机制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之后,整理归纳为心泵、胸泵以及左房泵这三种学说。但腹部提压装置是在肺泵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装置中主要为提拉手柄、负压装置、提压板等,在面板上有频率矫正、压力指示灯等提示功能,在对患者进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过程中能够通过负压装置确保提压板与患者腹部之间的密切贴合。心肺复苏工作原理如下:借助胸泵、腹泵、肺泵等器械联合达到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等效果,最终发挥心肺复苏的目的[5]。通过腹部提压装置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腹部按压的时候,腹腔内部的压力会明显增加。实际应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装置对患者腹部做按压操作时可以不断增加患者腹腔压力,逐渐让膈肌受压上升并强化胸腔内部压力,逐渐压缩心脏受压容积,在其不断变小的过程中会出现往外奔流的血液,从而提升排血量;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腹腔内脏器以及容积血管当中的血液顺利回流到心脏位置。肺脏受到压迫后回缩,顺利将肺泡当中的气体排出,从而完成呼气的整体动作。进行腹部提拉时腹腔内的压力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膈肌下移,胸腔内的压力对应下降从而保障心脏的舒张程度,为下次进行心脏泵血按压做好准备。肺脏与此同时也完成了吸气的动作,为下次肺泵功能发挥奠定基础,在对患者进行重复循环的提拉动作中,实现人工循环、人工呼吸,保障了患者机体的呼吸与循环同步复苏,防止出现以往在心脏复苏过程中胸外按压、人工通气两者独立的情况,保持通气和血流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弥补常规心脏复苏治疗期间胸外按压过程中没有通气支持的局限性[6-8]。在本次研究中可知在院前急救中对心脏骤停患者应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后均顺利恢复自主循环,同时生命体征稳定、血气分析值在正常范围内,提示了该心脏复苏手段能够促进心脏舒张,确保对患者的抢救效 果。

在临床院前急救对胸外创伤合并心脏骤停患者应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治疗,对该复苏手段的优势体会如下:①传统心肺复苏操作过程中,有大约30%比例患者出现了肋骨骨折,不但增加了原发病的治疗难度,同时也不利于患者术后复苏质量,特别是合并有胸部外伤、胸廓畸形以及肋骨骨折等情况患者更是如此,通过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可极大程度地降低在抢救期间可能产生的二次伤害;②在为患者进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期间可通过观察装置指示灯的变化而调整压力、按压频率,确保复苏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胸部创伤后出现心脏骤停患者应立即展开院前急救,期间配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对患者尽快恢复到正常的血气及体征等有积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急救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压板心肺胸部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难忘趾压板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教训
指压板并非人人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