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教学——为学生开启缤纷的课外阅读之门

2020-12-11蔡彧

教育界·A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绘本教学课外阅读

蔡彧

【摘要】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识字量比较少,理解能力有限,满是文字的书籍对他们很难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而绘本的画面和色彩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成为他们阅读的不二之选。为了让孩子们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本文尝试研究低年级绘本读写课程,对低年级孩子进行绘本阅读指导,并进行简单的绘本创作。

【关键词】绘本教学;小学低学段;课外阅读

绘本教学,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绘本阅读更是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启第一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的一扇大门。深度挖掘绘本阅读的资源,积极开展第一学段绘本阅读的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经验,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将文学和审美的种子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田。通过这种形式的绘本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将帮助第一学段学生打开一扇精彩纷呈的课外阅读之门,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绘本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全是图画没有文字的一种书籍,它是针对低年级儿童阅读的图画书。绘本是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有效注意的时间也较短,怎样培养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带领学生阅读绘本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绘本符合低年级学生心理认知特点。构思巧妙的绘画,配以精妙的文字,为学生提供了走进绘本世界的自然途径。彭懿曾经说:“每个孩子都是读图天才。”阅读绘本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而且将促使学生获得美的感悟,开启低年级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在低年级的绘本阅读活动中,笔者尝试运用以下一些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有效提高小学低段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从小养成阅读习惯。

一、建立“内容概要”,拥有更好体验

在阅读之前,孩子需要有相关的生活经历或者相关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理解故事,联系生活,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孩子需要建立和故事的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一本书。这样,阅读变成了一种“交互”过程、一种新的构造,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读、吸收。

所以,当你想要给孩子读一个故事之前,不要着急直接进入正文内容,先做一个“预习”:翻开书页的封面、背面,先对这本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提醒孩子的相关经历,帮助孩子和这本书建立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是激活孩子之前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同时建立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包括词汇、历史、文化背景等。

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了解故事背景,然后再将孩子带到故事中去。哪怕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如果不去发现这些背景,阅读体验也会大打折扣,更何况孩子呢?因此,初读绘本,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孩子看书的开头和结尾。不要误会,不是先读故事结局,不是剧透,而是让孩子带着疑问、猜想、好奇去书里探秘。

其中,书的首页和故事结束之后,常常会有一些额外的阅读信息,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这本书,比如名词解释、地图、后续、作者信息等。

例如《小狗杰克海边漫步》这本绘本的末页就有一个“后记”。

住在海边,是什么样的感觉?

早晨,在空无一人的海边,听着海鸥的歌声散步,每天眺望着蔚蓝的大海和地平线,是多么惬意啊!对我来说,海边的生活只是憧憬。但杰克不同,他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海边平静的日子里,杰克在一天早晨帮助偶遇的小海龟回归了大海,一段奇妙的邂逅,带來一段奇妙的旅程。我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来创作这个作品的,希望我们人类也不要忘了像杰克一样温柔体贴,善待他人。

——叶祥明

它给小读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住在海边,是什么样的感觉?也讲述了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的理由和这个故事的意义。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要漏了封面信息。书的题目和封面图画会告诉你这本书大概的内容,有时候书的封面内页会有作者和绘画作者的简介,会介绍他之前创作的一些书以及这本书的创作背景。

比如《小狗杰克海边漫步》这本绘本的封面上介绍了作者叶明祥,他是一个有名的日本绘本作家、画家、诗人。他创作的卡通角色,小狗杰克曾经被选作为日本邮政纪念日的纪念邮票图案。

这本绘本的英文作者是一个美国人,是一位英语教育学硕士,日本明治大学特聘教授和日本青山学院的大学讲师。

封底上介绍了书的主角的个性特点,它是一只白色的小狗,性格安静,热爱自然,总是做着自己的梦,悠然安静地生活着,和松鼠、蝴蝶、小鸟等许多朋友一起,教给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温柔、体贴与心灵富足。

如果封面后没有故事简介,你翻一翻书的封底,封底常常会有故事简介。封底的故事简介不会剧透结局,但是会告诉你这个故事大概讲什么,主角是谁,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有时候在封面或者封底上还会有一些简短的书评,这些书评可能也会让孩子对故事产生好感。

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像侦探一样,在阅读之前,先收集一些信息。在读一本新书之前,我们也可以问自己或者孩子这些问题:我们能找到哪些透露故事概要的蛛丝马迹呢?比如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角是谁?你觉得故事的主角会做些什么呢?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猜一猜这本书的风格是什么?你认为这个故事是讲什么的?为什么呢?你觉得书的封面上的画是什么意思呢?从这些画面里我们还能发现什么?这些蛛丝马迹让你想到你自己的什么生活经历呢?或者让你想起之前的哪本书了吗?

二、创造“朗读情景”,绘本其义自见

我们拿到一本书一定要多读几遍,这是教师的“功课”,读图读文,每次都会有所发现,帮助我们全面理解、记住这个故事。读透、读懂以后,抓住重点信息,我们完全可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讲。

像《花婆婆》,它的字很多,图画很丰富,故事很美妙很温馨。教师要读上三四遍,在重复朗读中发现图画隐藏的线索,发现图画中富有的传承,发现文字中的前因后果。在教学的时候,我们看到图就能讲故事,不必拘泥于文字,只要传达出学生关注和理解的重点即可。

语文课堂绝不能缺少美美的朗读。课堂伊始,教师播放提前做好的电子绘本书,学生看到的是绘本图画,听到的是教师娓娓动听的朗读。此时,教师努力通过声音和图画的方式营造出安静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这感官和听觉并行的知觉中获得完整的故事内容。此时的教室十分安静,学生已经进入到绘本故事的世界中,成为花婆婆身边的孩童,亲眼目睹花婆婆的一举一动,用心地思考着花婆婆带给小镇的变化。

在这样的绘本阅读课上,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他们在平静地与图画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画面之美感,在听教师讲述故事内容时,又一点点地感悟着优美的词语和最后人物带给他们心灵上的触动。感悟美并理解美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当教师利用图画、声音乃至音乐创设一种贴近绘本的内涵的閱读环境时,这样美感已经留在了学生的心中,花婆婆精神之美也在学生幼小的心田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三、鼓励“自由鲜明”的语言表达

如果说课堂的阅读能够将美的触动留在学生的脑海中,那么如果想让学生进一步触碰到美的精华,必不可少的一定是课堂现场讨论和交流。美好的画面、发人深省的语句、结尾处的留白、引人深思的标点等都是触发学生进一步走进绘本的契机。加拿大的帕瑞·诺德曼教授曾说:“阅读儿童文学的最大乐趣就是加入与他人沟通的行动,回应故事或童话就是在和表达不同人格或经验的文本交流;而和他人讨论我们体验过的文本则是不同心灵的交流,我们靠阅读文学来体验自己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想法和经验。”

小组讨论为学生收获的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找到了一个出口,同时这一环节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绘本的理解,在彼此交流与分享中,一定可以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我说我思,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也是一种绝妙的体验。因此在绘本阅读课上,教师一定要舍得为学生留足这样的时间,促进生生交流与分享,在鉴赏中真切地感悟绘本的真谛,同时也可以为高年级阅读评鉴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

四、提供“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

“学而优则演。”鼓励孩子们尝试用文中的词句或动作来表演,表达他们的感想。学习了李婴宁教授的教育戏剧,笔者颇受震撼。教育戏剧可以让我们看到世界和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戏剧的扮演中,我们可以判断自己所坚持价值是否具备人性。扮演其他人可以使我们看见自身,反思自身。学着从他人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心理理论在戏剧中的体现。我们从实践中学习,这是深入的学习经验。李教授曾经说过:“人类通过故事制造经验,故事都是关乎个人和文化的。我们在想象的世界中行为,为的是学习在真实生活中如何行动。戏剧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的孩子通过想象力学习到自己居住的环境,探索他们和其他人是谁,以及所有‘成为人的核心经验。”

用肢体语言和动作重塑绘本中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是另一种创造。这不仅需要学生能整体把握人物的形象,还需要在表演绘本故事的过程中重新加入自己的理解。笔者觉得表演是创造美的最高形式。在阅读分享会上,教师可以布置小组同学进行绘本表演。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团队,都有自己的角色,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练习运用语言,深入了解人物性格品质,并且体验绘本阅读的快乐。

通过自己粗浅的教学体验,窃以为,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利用绘本能够减少第一学段学生的阅读障碍,并且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在听读、读图的过程中发展了鉴赏文学的能力,在全班共读的阅读氛围中习得阅读的习惯,在创造分享活动中培养了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绘本教学为第一学段学生开启了缤纷多彩的课外阅读之门。

【参考文献】

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绘本教学课外阅读
英语课外阅读不同阶段的方法与措施探究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策略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浅谈绘本教学对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