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形 凝神 扎根 筑魂

2020-12-11周雷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堂结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周雷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越来越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需要从“塑形:构建合理的课堂结构”“凝神:凸显情境、问题与体验”“扎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筑魂: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等方面重建课堂结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结构;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4-0054-02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面对社会的迅速发展,初中生非常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立足课堂教学,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注重课堂细节、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塑造学生健康灵魂等多种途径来达成育人目标,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塑形——构建合理的课堂结构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形”,那么可以说整个课堂结构都是松散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學生的学习过程都缺乏一个主要线索将其穿插起来,进而导致教学内容流于表面、没有深度。而一旦有了“形”,就能确保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紧密相关的,教学就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形式和内容就可以做到有机统一。因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对课堂结构进行优化,确保课堂有形。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教学当中,基于课程标准和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笔者针对这节课的内容构建合理的课堂结构,将其分为四个教学环节,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贯穿了一个核心关键词——责任。这一关键词是这堂课的主题和核心,也是贯穿整个课程的主要线索。环节一:劳动实于担责任。这一环节属于道德认知,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劳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社会的发展与劳动密切相关。环节二:各司其职扛责任。这一环节属于道德澄清,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任何职业生而平等,每个职业都要承担各自的责任。环节三:寻找榜样学责任。这一环节属于道德情感,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意识到榜样的重要性,向榜样学习,勇于承担责任。环节四:建设强国勇担责。这一环节属于道德践行,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思考自己如何为国家作贡献,并学会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

通过这四个教学环节构建课堂结构的方式,可以使课堂更加有形,并通过“责任”这一核心关键词的贯穿,设计出符合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澄清、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践行的逻辑,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环环相扣、紧密相连,这对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课堂结构,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富有逻辑,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二、凝神——凸显关键的三大因素

课堂教学当中需要关注多个方面的因素,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有三个:情境、问题与体验。要想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凝神,就需要充分凸显这三大因素。

1.创设合理情境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引领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一个有效的情境需要具备以下特征:学生熟悉、真实简洁、科学合理。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应该着重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不断深入思考当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上文提到的四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也设置了四个情境与其一一进行对应,分别是:“年代秀”“父母秀”“飞天秀”以及“给未来写信”。“年代秀”情境主要是将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组织他们抢答有关古代四大发明的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父母秀”情境则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父母的工作和责任,从而获取正确的价值观;“飞天秀”通过展示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向榜样学习的情怀;“给未来写信”情境则是引导学生想象未来祖国的发展以及思考自己应该有的担当,使学生学会将祖国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2.设计核心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可以使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各司其职扛责任”这一环节当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职位的人尽管劳动不同,但是对国家的责任奉献一样大的道理,教师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是如何体现实干精神的?设计师是否比工人的贡献更大呢?你们能否与大家分享一下父母的工作以及他们的贡献呢?通过这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学生结合经验,意识到所有的劳动都是一样的,职业没有高低之分,从而充分地了解“各司其职扛责任”的内涵。

3.加深情意体验

体验和感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特点,通过体验,学生能够对已教学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年代秀”情境中,教师让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辛苦付出,体验到了古代劳动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三、扎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课中,笔者主要围绕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两个核心素养展开教学工作。

1.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在认识和改造社会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可以对个人成长、科学进步、国家发展以及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课的教学当中,笔者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使学生意识到,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中国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当中。通过“飞天秀”情境,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发展是不可阻挠的,但也是十分曲折的;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观点,使学生理解,只有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的实现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进而引导学生不断畅想人生价值的意义。在第二个环节当中,让学生分析不同职业的价值、贡献高低,使他们在深入思考的过程当中懂得所有职业都是平等的,任何职业都可以为国家作出贡献。

2.培养公共参与的意识

所谓公共参与,指的是公民能够井然有序地参与各种公共事务,承担各种社会责任,积极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课的教学当中,公共参与素养贯穿整个过程,也是核心内容。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能够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性以及践行责任的重要性,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关,尤其是在“建设强国勇担责”这一环节当中,通过“写给自己的一封信”,树立起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观念,从而培养公民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

四、筑魂——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塑造这三个观念。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将爱国主义融入了各个环节,并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展现,包括爱国诗词、爱国事迹、爱国行动、爱国教诲等等,使学生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观念,从而使这节课有了灵魂。

1.在导入环节引入爱国诗词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就组织学生收集之前学过爱国诗词,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有学生说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有学生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导入爱国诗词,学生可以意识到爱国始终存在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既富有传统文化的底蕴,也符合当下中国发展的特征,这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过程环节展示爱国事迹

在“年代秀”情境当中,学生已经逐步意识到爱国不再是空谈,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爱国,只有劳动,才能促进国家不断发展,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教师通过展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以及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父母的平凡劳动,让学生意识到爱国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通过劳动可以为国家作贡献。这样的爱国才是真的爱国,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真切切地推动国家发展。

3.在导行环节倡导爱日行动

“给未来写信”情境,其实就是在倡导学生将自己的未来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畅想如何为国家作贡献。通过对未来的畅想,学生可以帮助自己找好未来的方向和自身的价值所在,并不断为此而努力。

4.在升华环节聆听爱日教诲

在課堂的最后,教师引用了十九大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教诲,以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使学生将爱国、爱党、爱人民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构建有形、有神、有根、有魂的课堂结构,不仅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可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责任编辑 袁妮)

猜你喜欢

课堂结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重建小学低段数学情境教学课堂结构的分析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