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情符号考证及其对文字表达的影响

2020-12-10

课外语文 2020年33期
关键词:表情符号文字

颜 珺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一、表情符号的发展脉络梳理

表情符号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应运而生的非语言符号,其发展史并不复杂。起源一般有三种说法:

1.表情符号的鼻祖问世。1881年3月四个被称作“印刷艺术的表情符号”出现在美国的讽刺杂志《Puck》上。它们被称作“竖直的表情符号”,因不像阅读文字一样横着看,需要竖着看而得名。且同期杂志写道:我们故意想让大众看看,在所有漫画家都曾经驻足过的印刷线上,我们能编排出什么样的东西。《Puck》还特意说明了这四个表情符号没有版权。其形如下图,这算是表情符号的鼻祖。

(图片来源《Daily Mail》)

2.第一个电脑表情符号的诞生。一般被认为电脑最早出现的表情符号是:-),它诞生于1982年9月,卡内基 - 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家Scott Fahlman在电脑上首次使用它。这类由标点符合组合成的表情被称作“Emoticon”,该单词由情绪(Emotion)与小图案(icon)两个字合并而成。在 BBS 签名档、灌水回复帖以及早期的手机短信中经常可看到它的存在。只不过当时在使用时并未将其明确地命名为“表情符号”。

3.Emoji与日式颜文字的形成。90年代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 DoCoMo决定在其Pocket Bell无线电寻呼系统中加入“心形符号”,让全国青少年都能在发送的信息中注入新的感情色彩,同时让文字信息也变得可爱。结果NTT的业务蒸蒸日上,其寻呼机几乎人手一部,市场份额接近40%。但其并未在新版无线寻呼机中坚持使用心形符号,而是转为受服务企业欢迎的功能,导致构成其核心用户基础的学生党纷纷撤离NTT平台,转向突然崛起的东京通信。此时,NTT才认识到自己错误判断了企业传呼机的需求,急需推出新的“杀手级”应用来挽回用户。因此NTT创新推出Emoji表情符号。

在日本网络及手机用户中最早流行的Emoji表情由栗田穰崇创作。日式颜文字又称绘文字(kaomoji),它将美式表情符号发扬光大,更具创意与艺术感。东亚(主要是中国与日本)的文字体系不同于英语,符号的创新更具特色,比如十年前曾经风靡一时的“囧”就是其中典型。搜狗表情里自带的表情如 O(∩_∩)O 哈哈哈 ~以及亲亲(づ ̄3 ̄)づ就是日式颜文字的代表。

4.表情符号的“名正言顺”。2014 年 8 月牛津词典在线版把 “Emoji”加入到新词汇中,这也意味着它已成为一个正式词汇。根据Swyft的统计全球每天有60亿个笑脸表情被发送出去,在Facebook上每天有多达3亿Emoji表情被分享出去。

关于表情符号的诞生过程虽还有部分争议和他说,但基本可以梳理为以上四个发展阶段。

二、表情符号对汉语文字表达的影响

当表情符号传入中国与汉字结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从简单的单体符号到丰富的系统表情包,甚至时下流行的明星、名人、语录、动漫、影视截图、热门事件等均可成为表情包的素材。大量表情符号的应用对原有文字表达的习惯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表情符号使表达更具个性特色和人群辨识度

表情符号及表情包的使用使表达更具个性特色和人群辨识度。不同人群使用表情包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名人表情包及个人表情包的出现更能说明这一特征。例如明星金·卡戴珊就曾推出自己的Kimoji表情。虽然其表情随后被美国人民各种恶搞,但是此法却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很多明星名人纷纷效仿推出自己的表情包。且随着Facebook的出征,中国特色的表情包业已蜚声海内外。其特征以图配文风格为主,当然也有纯文字表情,如“黑人问号”“手动比心”这些表达在年轻群体中已成为日常词汇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种个性标志。

表情包有着明显的身份和年龄识别特征。该识别系统非常高效,若不能进入群体语境,则会被排除在沟通系统之外。正确地理解一条信息中所包含的表情符号,需要对不同的人群表达语境进行分析。如中老年表情包与青少年表情包就天差地别,其主要区别表现在:

(1)颜色。中老年表情包色彩鲜艳、饱和度高,喜欢用艳丽、夸张、有强烈冲击感的色彩对情绪进行强调表达。诸如红配绿、蓝配黄等色彩搭配。而青少年表情包色彩相对简单,以纯色为主,彰显个性,如图所见。

(中老年表情包)

(青少年表情包)

(2)风格。中老年表情包以PPT模板风、正能量鸡汤风、文图片混杂风等形式存在,其最大特点就是不需要太多对于流行文化的认知能力,也无须考虑使用场景。而青少年表情包流行元素较多,画风多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3)内容。相比较而言中老年表情包往往只是简单地表示问好、支持、祝福、关心等,内容直白。常用的内容元素为玫瑰、婴儿、举杯。而年轻群体爱用的表情包通常没有明确的使用场景与含义,其使用往往靠的是小圈子中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内涵往往也具有丰富的再解读性。

如此明确的表达人群辨识度在以往的文字表达中是比较模糊的,因此说表情符号赋予了文字表达人群化和个性化特征。

(二)表情符号的使用丰富健全了文字表达的功能

(1)表情符号一定程度提升了人们对公众事件的参与度。自表情符号诞生以来,人们参与热门话题、社会事件的门槛变低。如在面对有争议的公共事件时,不善于文字表达的人可以选择用表情符号或表情包来表达自己。可发一个“双手合十”“点一根蜡烛”等。这既避免了文字表达易被曲解或容易出错的尴尬,也满足了个体的体验和参与感。

(2)在互联网信息流动中表情符号加快了交流速度,增大了话题容量。在聊天软件中话题刷得飞快,为了体现存在感,又不用花费时间组织语言,丢出一张表情无疑是能够跟上节奏的最佳选择。表情符号拯救了一批社交恐惧症患者,两个陌生人初次网络沟通,不善表达者用表情符号可以轻松化解陌生感。用图片代替文字回复不仅对发消息的人而言更轻松,也更容易拉近双方的距离。

(3)表情符号使表达性别识别度更为明显。表情包的使用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更爱使用表情,这源于性别文化约束度的差异,男性更直白女性则偏含蓄。18—24岁的年轻人是表情的使用主力,17岁以下少女对于表情包的需求远超出同龄男性,然而在25岁之后男性对于表情符号的需求却反超于女性。这从侧面也反映出表达习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

从以上两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表情符号的存在对语言文字表达功能起到了完善和发展作用。然而这个结论在传统表达秩序中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三、表情符号存在的争议与弊病

随着表情符号的广泛应用,开始出现较多的批判与争议,较为突出的有以下两点:

(一)表情符号造成语言文字表达的苍白和缺失

有学者认为表情符号大量参与书面表达,势必会消减青少年对文字和词汇的摄取兴趣,很容易造成集体失语和语言贫瘠的恶果。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很大幅度下降。表情包的存在让人们产生表达依赖,势必会形成行为懒惰、思维退化甚至思考能力丧失的可能。而文字应用能力的退化则是对文明的冲击,可以说文字被符号取代是一种文化倒退现象。

(二)表情符号造成现场沟通交流的失语和尴尬

有学者认为表情符号会使人们产生表达依赖,形成简单、惰性的表情包思维而非缜密严谨的语言文字思维。在网络环境情绪、意愿、氛围均可用现成的符号表达,而现场沟通交流则更需要思维、语言、逻辑等综合呈现,因此很容易出现思维停顿、语言卡壳、词不达意等现象。文字不仅仅是表情达意的媒介,更是思维和逻辑的载体。

四、表情符号存在的合理性肯定

诚然,表情符号的产生和应用对原有的文字表达产生了一些影响,但笔者认为应该肯定其存在的合理性。

(一)表情符号弥补丰富了文字表达的功能而非消减、替代

表情符号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为了取代文字表达而生的。创造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的法尔曼教授是以美好的姿态告诉世界:这是“我送给世界的小礼物”。表情包的出现本身就是为让人可以在文字之外感受到对方传达的微妙情绪。与文字相比较表情符号在复杂的对话中更能呈现表达的丰富与机智。诸如复杂的弦外之音、哭笑不得的内心交战等情绪,对文字驾驭不熟的人都无法准确传达,而表情符号却可以弥补这一遗憾。表情包本质上就是让那些难以用文字表述的东西重新开始进入语境,是对“表达 ”本身的补充。如果我们将其视为洪水猛兽,那与最初将互联网视为“成瘾行为”的谬论毫无二致。

(二)表情符号只是补充从属地位,不可能消减取代文字表达

表情符号的使用并不能撼动文字表达的主流地位。一是其主要使用领地仅限互联网聊天软件,在正式的书面表达中应用较少。二是表情符号的表达受人群、年龄、背景、来源、解读等一系列因素制约,不具备普适性。所以其应用并不会冲击和取代文字表达。青少年语言文字表达的弱化现象早已有之,这是社会物质浮躁的产物,并非表情符号使然。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有其产生的必然和存在的合理,片面地放大其阴影部分而否定光照区是缺少批判性思考的杞人忧天。

猜你喜欢

表情符号文字
2021 emojis on the planet2021表情符号
The windmill trend
2021 emojis on the planet 2021表情符号
世界表情符号日
打乱的文字
表情符号玩上瘾 时尚爱尝鲜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