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乡土草种资源研究,奠定草地生态修复基础

2020-12-10赵祥

关键词:适应性草地乡土

草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类植被资源,覆盖地球表面约51.2% 的陆地面积,近一百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些重大生态灾难,都与毁草和无序利用草地有直接或间接联系。我国有天然草地面积39.2 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7%,是耕地面积的3.12 倍,林地面积的2.28 倍,从高山至平原不同生境条件下均有分布,发挥着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区域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等生态功能,是构成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草地大多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区,加之受人类活动影响,草地生态问题已被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草地生态修复是当前生态环境治理必不可少的措施。

1 乡土草种资源

草种质资源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草地生态修复使用草种资源主要以栽培草种为主,存在适应性差的问题。乡土优良草种具有抗寒、耐旱、耐贫瘠的特性,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及各级领导已认识到乡土草种植物在生态环境恢复重建中的重要性,但乡土草种存在生长慢、种子成熟易落粒、遗传保守性强等问题。现阶段必须开展乡土优良草种资源选育研究,在种质资源遗传性状上选育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的草种;在传统育种手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育种技术,综合利用杂交选育、分子辅助标记、基因编辑等多种途径提高品种选育水平、加快育种速率;筛选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乡土草种修复草地,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与生产功能和谐统一。

2 草地生态修复

作为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进程对整个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遏制草地退化,修复退化草地以及解决退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是当前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并采取了一些措施,美国通过立法、建立自然保护区并制定相关政策,澳大利亚采取人畜转移,加拿大采取围栏封育技术,新西兰等国早在20 世纪初就开始大面积种植三叶草进行草地改良和修复,我国也采取了封禁治理等措施。同时,对有关草地生态的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如草地合理利用及评价、草地生物多样性、草地退化和生态修复机理等方面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等。在深入分析自然动力和人为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预测草地的演替趋势,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利用的相互关系,提出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建立既能保护草地生态环境、防止草地退化,探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农牧民收入的草地资源的利用新模式。

在这一背景下,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合作组织“乡土草种资源与草地生态修复”专栏,相关文章针对我国利用乡土草种资源修复草地生态开展相关研究,助力草业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以期更好地发挥乡土草种资源适应性好和抗逆性强的特性,探究草地利用和生态修复开拓资源和探索机理。

猜你喜欢

适应性草地乡土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44个矮牵牛品种在北京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天然气管道掺混输送氢气适应性研究进展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中国
Laughing song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草地
一片草地的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