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脊柱畸形并高血压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2020-12-09曾祥华

关键词:畸形脊柱血压

曾祥华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脊柱外科,广东 深圳 518036)

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当脊柱部位出现骨质疏松时,很容易导致该部位椎体出现病理性骨折进而引发脊柱畸形。临床可通过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病症,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多会并发基础性疾病,例如高血压,这会降低患者手术耐受度,增加手术风险[1]。因此在患者手术治疗中有必要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少相关风险情况,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恢复健康。本次研究以60例老年脊柱畸形并高血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脊柱畸形并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60),一组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研究组)。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60~78岁,平均(68.47±3.22)岁;研究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61~79岁,平均(68.51±3.19)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宣教及术后指导等。研究组展开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向患者讲述疾病及手术治疗知识,包括发病机制、手术疗效以及相关风险等,提升患者认知程度,确保手术顺利开展。与负面情绪严重的患者积极沟通,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安抚患者情绪,促使患者以健康心态面对手术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饮食、睡眠情况,将血压调控在正常范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2)术中。控制好手术室温度,麻醉前对手术部位及X线片再次确认,指导患者采取侧卧位,配合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顺利完成相关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意外事件[3]。(3)术后。清点手术器械以及药物无误后将患者送至病房,待患者清醒后进行健康指导及心理干预,了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了解患者术中出血及补液、输血情况,监测心率、血压、尿量的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防止心衰发生。指导患者加强营养,早期康复训练,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表现为圆满完成手术,患者痊愈出院,且未出现血压波动;有效表现为手术完成,术后出现并发症且出现血压波动,但经过护理干预后恢复且出院;无效表现为手术风险多,术后并发症多,住院周期较长。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设定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 论

人体骨骼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退化,因此多数老年人都会出现脊柱畸形情况,脊柱畸形不仅会导致患者驼背,影响形体美观,还会压迫器官,引发多种并发症,降低患者机体健康程度。老年患者普遍表现出较低的手术耐受度,而对于脊柱畸形并高血压患者来讲,手术会有更高的风险[3]。临床实践表明,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相关风险,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术前加强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饮食、睡眠干预,有效调控血压,可以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术中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操作、尽快缩短手术时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可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术后加强血压、心率及液体量的监测,健康指导以及疼痛干预使患者尽快康复。在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下,患者的医疗体验也得以优化,这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本次研究显示,与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相比,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有更高的护理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在老年脊柱畸形并高血压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提升手术疗效,改善患者血压情况,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畸形脊柱血压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