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0-12-09单梁艳芮月花江玉兰

关键词:负面心肌梗死心脏

单梁艳,芮月花,江玉兰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1300)

心肌梗死是一类危险性极大的疾病,介入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介入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其死亡率。但许多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后会出现严重的心理负担,生活质量也会大受影响,需重视对其护理干预,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改善其负面情绪。本次试验就心脏康复护理对该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为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7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5~75岁,平均(56.9±5.1)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48~76岁,平均(57.5±5.3)岁。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用药、生活、饮食等方面的基础护理。

观察组予以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干预。需系统评估患者情绪状态,重视对其负面情绪的干预,积极与其交流沟通,尽可能提升其睡眠质量。(2)运动和饮食指导。患者可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不得进行打篮球、爬山等剧烈运动。需嘱咐患者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限制糖分和盐分的摄入,戒烟酒。(3)用药指导。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根据其病情及时调整用药方案。(4)康复训练。在术后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远端肢体被动训练、床上主动训练、床边站立行走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上下楼梯等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以SAS、SDS评分分析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得分越低则负面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试验资料以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同类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差异性采取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计算,P<0.05时两组差异性明显。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SAS SDS SAS SDS观察组 35 55.4±4.3 55.0±4.5 38.6±3.5 37.0±3.6对照组 35 56.0±4.5 54.3±4.2 48.1±3.6 46.2±4.0 t 0.570 0.673 11.094 10.114 P 0.570 0.503 0.000 0.000

3 讨 论

心肌梗死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老年人是其主要发病人群,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引起心衰和死亡。介入手术是治疗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肌供血供氧,使机体心肌血流再灌注,切实保障其身心健康。不过介入术无法改变患者动脉硬化的病理基础,疾病可能会复发,在术后还需对其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心脏康复护理是一类科学的护理方案,将其应用于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降低冠脉再狭窄发生率,有助于预防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还能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1]。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在对行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后,其SAS、SDS评分明显降低,且优于单用常规护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0.05),郑艳[2]的研究结果与此相似。

可见,心脏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此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负面心肌梗死心脏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涉及商业伦理的负面事件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