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估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0-12-09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关节镜胫骨膝关节

丁 博

(开原市骨科医院,辽宁 开原 112300)

现代医学研究中通常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6型,其中3型以上便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本次研究抽取我院80例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开展研究分析,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均予以关节镜微创治疗方式,共4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21-68岁,平均(42.5±4.5)岁,致伤时间1-4小时,平均致伤时间(2.0±0.5)小时;Schatzker分型:Ⅰ型:18例,Ⅱ型16例,Ⅲ型4例,Ⅳ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方式,共4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22-70岁,平均(43.5±4.5)岁,其中Ⅰ型19例,Ⅱ型15例,Ⅲ型5例,Ⅳ1例;所有患者经骨科检查与影像学(三维重建术)诊断,排除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无手术禁忌,临床资料完整,对比其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 P>0.05,可对比。

2 方法:所有术前给予全面评估,执行全程生命体征监测,患者取仰卧位,通过关节镜自标准前方外侧切口进入,检查其组织损伤后,常规清除关节内血肿组织,同时处理半月板合并伤,于关节镜下执行骨折块复位操作,在胫骨前交叉韧带定位导向器下降导针于塌陷骨折中央钻入,同时在患者胫骨导针一侧打开小切口,选择空心钻钻入,空心钻长度9mm,待成功钻入后沿隧道置入锤击棒,轻敲塌陷骨折面,随后将其推开,将胫骨平台面恢复;待解剖复位后,通过摄片信息,检测其组织平整性,随后将骨缺损处进行植骨填充,并与C臂透视监测,选择自外向内的方向,在胫骨干骺端软骨下1cm平面处拧入固定针,术毕,选择版限制支具辅助固定膝关节,并于关节腔内植入玻璃酸钠25mg,随后用药标准:25mg/次,1次/w,持续用药4周,并开展为期1年的临床调查随访[1-2]。

3 观察指标:通过显效、有效与无效指标判定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参考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与Sanders膝关节功能评分法[3]。其中显效:经治疗1年后,患者正常行动功能恢复,生活可自理,负重功能良好,膝关节功能得分范围35-40分。有效:经治疗1年后,患者行动功能基本恢复,可适当负重,膝关节功能得分范围15-24分。无效:经治疗1年后,患者行动功能未见改善,生活无法自理,无法负重,膝关节功能得分范围低于15分。同时观察2组患者手术指标,其中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同时观察2组患者解剖复位率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中显效24(60.0%)例,有效15(37.5%)例,无效1(2.5%)例,综合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显效20(50.0%)例,有效12(30.0%)例,无效8(20.0%)例,综合有效率为80.0%;组间对比,(x2=12.827,P-=0.001),观察组患者综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5.2 2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经研究对比可见,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83.18±6.35)分钟、(67.27±4.29)ml、(5.68±0.42)cm;对照组为(84.18±25.36)分钟、(135.72±11.56)ml、(17.35±1.28)cm;组间对比(t=8.547、P=0.001);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同时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

5.3 2组患者解剖复位率与骨折愈合时间对比:经随访调查发现,观察组解剖复位率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8(95.0%)、(10.62±1.12)个月;对照组为25(62.2%)、(14.68±2.56)个月;组间对比,(x2=8.354,p=0.002)(t=11.674,P=0.001);观察组患者解剖复位率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膝关节在人体所有关节中较为特殊,其关节结构相对复杂,一旦存在胫骨平台骨折时,有极高的风险合并关节面力线扭曲、半月板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继而导致患者膝关节功能受限,临床表现多以疼痛为主;因此在针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加强对骨折部位韧带组织及半月板的修复尤为关键,从而改善其膝关节异常,并消除其他关节性损伤疾病风险。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因暴力致伤,顾名思义,即胫骨平台发生骨折损伤,因膝关节中,胫骨平台是十分关键的负荷结构,因此胫骨平台骨折多表现为内外平台受力不均,且具有较长的生理恢复期,根据临床调查可见,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后最少需要3个月的休养时间,若损伤类型为胫腓骨双骨折,则恢复耗时相对延长;治疗难度较大[4]。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关节镜技术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突破,并仍旧处于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现已成为针对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相关研究显示,胫骨平台骨折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后有较高的风险合并关节粘连,从而引发一定的临床不良反应。本次研究发现,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平台面完全粉碎,常规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关节镜下的骨折修复手术应运而生,其利用关节镜进行关节内探查及复位处理,能够有效对可切开的关节囊或切口进行记录观察,从而提升手术操作的准备效果。胫骨平台骨折在本质上是强大的内翻或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载荷的结果,股骨髁对下面的胫骨平台施加了剪切和压缩应力,可导致劈裂骨折、塌陷骨折。因此常规手术往往模式无法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且对软组织的损伤较为严重[5]。本次研究发现,于关节镜条件下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保障关节复位程度,提升关节的相对稳定程度,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医源性损伤的风险,降低关节受损程度。现代医学研究侧面证实,关节下微创手术能够在直视条件下进行手术操作,使主治医师更加清晰的掌控关节腔内的受损状况,从而给予有效的复位操作,从而避免因关节腔暴露过量而引发的感染风险,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关节镜下手术方式其本质上属于微创技术,在术中能够有力降低大范围剥离关节的可能性,从而在降低术后感染风险的同时,杜绝关节僵硬、皮缘坏死等可能性;因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术后创伤反应相对较轻,因此于术后鼓励患者尽早接受积极的功能康复锻炼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其恢复效率。同时,因关节镜技术能够对关节腔进行多次冲洗,彻底将凝血块、游离的小骨片等物质清除,并能够观察螺钉,从而调试螺钉松紧度,判定是否穿出骨面。另外,关节镜下手术方式能够在良好的视觉条件下判断复位效果,充分保障骨折关节面复位的准确性,从而避免因开放手术造成的机体损伤,其手术效果相较于常规手术方式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等指标均优于常规手术方式,解剖复位率与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常规手术方式,P<0.05。因此可证实,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在良好的视觉条件下掌握骨折关节的内容情况,提升对多种关节损伤的处理效果,复位效果较为理想,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于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升解剖复位成功率,避免术后并发症影响,预后情况较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关节镜胫骨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重度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