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育龄期女性黑热病患者的循证护理

2020-12-09李紫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脂质体输液体温

蔡 倩,李紫芹

(云南省传染病医院,云南 昆明 655400)

黑热病在云南地区属罕见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早期识别和启动流程化诊疗与护理,并结合疾病与患者情况优化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保障护理质量的关键。2019年1月18日我院收治1例女性育龄期黑热病患者,现结合治疗与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5岁,云南红河州人,外嫁山西省阳泉,农民,定居当地2年,育有1子,体健,末次月经2018年12月14日。山西是黑热病流行疫区,居住地半年前检出1例黑热病患者,经治疗痊愈,康复期与患者有接触史。

患者因“反复发热一月余,再发伴乏力10余天”,脾脏肿大平脐,血象三系明显降低,于2019年1月18日入院。1月前出现无规律发热,体温最高40℃,外院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收治,予“激素”治疗,并发库欣综合征,病情反复迁延,间歇发热,2019年1月18日骨髓细胞学检测检出椭圆小体,形似利杜小体,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6.1℃,脉率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2/59mmHg,血氧饱和度98%,体重指数18.82Kg/m2。满月脸,贫血貌,皮肤、巩膜轻度黄染,球结膜充血,双腋窝散在瘀斑瘀点,双肺呼吸音粗,脾脏下缘平脐,质地中等,压痛。多次解鲜血性稀便,总量约200g。血常规示WBC 1.8×109/L,HGB 60g/L,RBC 2.34 g/L,PLT 14×109/L;凝血功能检测 PT 18s,APTT 41.2s,TT 23.6s,FBG 0.73g/L;利什曼原虫核酸检测阳性;CT示脾大,双侧胸腔积液,右肺下叶胸膜下及左肺下叶外侧段少量病灶,心腔内密度减低系贫血所致征象可能,临床诊断“黑热病并肺及腹部感染”。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首剂5mg,逐日追加10mg,维持30mg治疗量避光输液)+葡萄糖酸锑钠(6mg肌肉注射)、联合抗感染、止咳、平喘、护胃、保肝、悬浮红、血浆补充凝血因子纠正贫血等综合治疗。治疗8日体温恢复正常,脾脏逐步缩小4指,腹部压痛明显减轻,大便转为褐色软便。2019年1月28日09:00,患者来月经,量中等,双侧腹壁及会阴部出现大片瘀斑,患者自诉经量较前明显增多,当日多次解褐色稀便,量约500g。15:00呕血100mL,继之鼻腔出血,月经量增多,18:58死亡。

2 护理体会

2.1 隔离措施

黑热病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也可经破损皮肤和黏膜、胎盘或输血传播,该患者血象三系减少,还要加强保护性隔离的落实,同时减少手机辐射、骨髓抑制药物的使用。本病在云南属输入型病例,还需注意他人的防护,我们将该患者置于单人病房,使用蚊帐,点无烟蚊香,医疗、护理首诊并集中进行,集中操作或进行有创操作时穿一次性隔离衣,床头、缓冲间、治疗盘、治疗车配快速手消毒剂,严格落实手卫生,所有人进出病房穿一次性鞋套,固定陪护、限制探视,同时教会患者及陪护佩戴一次性口罩,并做好血液、体液隔离,尸体按传染病尸体规范处理。

2.2 发热的护理

该患者前期持续发热,大汗淋漓,多为双峰热,峰值可达41℃,我们按照发热护理规范进行体温监测,体温高于38.5℃予亚低温治疗仪或冰袋进行物理降温,且禁止使用酒精擦浴,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被服潮湿及时更换,降温不宜过快,同时遵医嘱补液,加强液体管控。

2.3 饮食的护理

该患者一直有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且结合患者的病情消耗,我们为患者提供清淡、柔软、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冷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诊疗期间血性稀便第2天开始得到改善,白蛋白、总蛋白指标也均有改善。

2.4 用药的护理

2.4.1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的护理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骨髓抑制、低钾血症,血栓性静脉炎,肝、肾损伤的发生率较少。该患者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颈外浅静脉留置针避光输液,现用现配,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匀速(75ml/h)输液,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听取主诉、保持输液通路顺畅,避免穿刺部位有红、肿、热、痛等不良症状出现,同时监测体温、血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该患者未出现以上不良反应。

2.4.2 锑剂治疗的护理

葡萄糖酸锑钠是治疗黑热病的首选药,该药物具有疗效快、疗程短等特点,特殊反应包括肌注局部痛、肌痛、关节僵直和消化道症状,后期会出现心电图改变(如T波低平或倒置、Q-T时间延长等),严重可导致肝、肾功能异常,罕见休克和突然死亡。该患者血小板低、凝血功能差,在为患者肌注该药物时,我们现配现用,有计划的每天更换部位,规范注射操作,延长拔针后按压时间至10min,使用期间也曾出现心率增快和呕吐的情况,但在我们的提早干预和精心护理下, 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出血、关节僵直、心衰等严重并发症。

3 小 结

黑热病在云南属于输入病例,近年黑热病相关报道极少,在诊疗护理方面经验极少,该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反复多次高热,未引起足够重视,初期未确诊,在全血细胞减少的情况下使用大剂量的激素治疗,加重感染的风险,对其免疫系统也是一种打击。早诊断、早干预、联合用药是本病的关键,该患者入住时已是晚期,护理中出血风险的评估及护理是重点,同时要加强联合用药的护理及发热的护理,育龄期女性要警惕月经对凝血功能的打击,而心理干预应提前。

猜你喜欢

脂质体输液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R8 修饰盐酸柔红霉素/和厚朴酚脂质体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评价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高三尖杉酯碱类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脂质体研究进展及制备方法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