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孝为业,大爱人间

2020-12-08

时代报告 2020年3期
关键词:五福开封市养老院

黄河之滨,古都汴梁;

皇天后土,孝星绽放。

在开封这片有着2700多年历史,饱经黄河忧患、历经人间沧桑的土地上,曾经孕育出蔡文姬、李清照等女中豪杰。日月更替,风生水起。在21世纪的今天,又催生出了一位“全國孝老爱亲好人”、“全国爱老敬老好院长”、河南省“爱老之星”,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好人榜”,她就是开封市五福爱心护理院院长魏丽华女士。

魏丽华是一名下岗女工,创办五福爱心护理院,代天下儿女尽孝、替世间父母分忧,创造了人生的辉煌,赢得了众多的荣誉。她靠的是什么本事,有什么勇气和胆略?让我们循着她的成长轨迹和创业之路,来一次发现之旅吧。

言传身教扎孝根

魏丽华,1957年7月出生于开封市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她从小是跟着姥姥长大的。姥姥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人,从小就告诉她,要记住别人的好处,要懂得感恩。有好吃的好玩的,要与大家分享。要肯吃亏,不要贪便宜,长大了才会招人待见。

魏丽华的姥姥生育七个儿女,其母亲是老大,由于外公去世早,母亲从小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脏活累活主动干,好吃的好穿的让着弟弟妹妹。出嫁后,不仅要养育自己的儿女,还要养育娘家的弟弟妹妹,经常是婆家娘家两头忙。

为了照顾方便,母亲干脆把弟弟妹妹接到了自己家里,供他们吃穿,供他们上学、成家。母亲常常教育丽华,作为女人,要有博爱的胸怀和慈祥的性格,要同情有困难的人。记得有一年过春节,家里包了一大锅饺子,她正准备大饱口福,不料,母亲却东家一碗、西家一碗地送开了。母亲不仅自己送,还要她和姐姐一起送。送来送去,锅里只剩一些烂饺子,还不够吃,母亲又下了一锅面条让她们充饥。母亲见她们不高兴,就说,自己吃了填坑,人家吃了传名,面条一样挡饥。父亲也是菩萨心肠,虽然家里条件不好,可是对于舅舅、小姨的吃住从没怨言,而且将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几位长辈的言传身教,像阳光一样照亮了魏丽华的内心世界,她决心做一个有爱心、有所作为的人。

孝敬父母发善念

魏丽华中学毕业后,到开封市糖烟酒公司当了一名营业员,由于她工作努力,勤劳肯干,逐步成长为商店经理。2002年,公司改制,魏丽华由堂堂的经理变为一名普通的下岗职工,从事业的高峰一下子跌入了人生的低谷。是为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观望。

1994年,魏丽华的父亲和婆婆同时患上了重病,父亲是脑出血,婆婆得了肺癌,住在同一家医院,这可忙坏了她和丈夫两家人。为了让老人的病情尽快好转,她利用当赤脚医生时学到的知识,每天给两位老人针灸、按摩。人人都夸她孝顺。虽然魏丽华和丈夫都来自大家庭,两边兄弟姐妹加在一起就有九个,但即便如此,由于儿女们个个工作繁忙,轮流照顾两位生病的老人仍然感到疲惫不堪。父亲从昏迷中醒过来后说道,你们九个为了照顾我们老人,既耽误工作,又很辛苦,人家儿女少的可怎么办呢?父亲的感慨,引起了魏丽华思索,她想,要是有一所敬老院,集中赡养老人,代儿女们尽孝,替政府分忧该多好啊!

现在自己下岗,正在琢磨自己的后路,办养老院的念头就跳了出来。魏丽华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国当年60岁以上的老人有1.3亿多人,已经先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由于年轻人成家后大多不愿与老人同住,并且工作繁忙,因此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报纸上、电视上,还经常报道一些子女不孝敬老人、老人晚年生活凄惨的事例。于是,她决定办一所养老院,以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和老年人的晚年之痛。

办养老院谈何容易,人员从哪里来?资金从哪里来?场地问题怎么解决?恰巧,当时魏丽华所在的开封市糖烟酒公司由于改制,许多职工下岗失业,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职工再就业十分困难。而这些40多岁的女工又最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开办一所敬老院,不仅能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还能带领一部分人实现再就业,岂不一举两得。说干就干,经过多方筹资,大家共同努力,一座两层高的公寓小楼拔地而起。2003年,开封市五福爱心护理院隆重开业,大家推举魏丽华当院长,给敬老院取名为“五福”,意为五福临门,是希望住在这里的每一位老人都能够获得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敬老爱老孝为先

魏丽华常说,孝顺包含两个方面,不仅要让老人吃好住好,还要让他们顺心顺意。为此,她创建了“五福养老文化”。每天早晨上班,员工要齐声宣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要用爱心、孝心,使老人开心,舒心,使家属放心、安心。”宣誓后还要唱上一曲《爱的奉献》,让员工带着“情”和“爱”开始一天的工作。

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大妈特别难伺候,每次员工给她喂饭,总会遭到她的指责或谩骂。一次,员工们提议让院长来试试给这位老人喂饭,魏丽华毫不犹豫,端着饭就走进了老人屋里。当时,有好多员工都悄悄地站在门外“看好戏”。只见魏丽华喂一口停一下,一口一声“二大大,您慢点吃”,她总是等老人咽下缓口气再喂,既耐心又细致。等一顿饭喂完,魏丽华的“二大大”也叫了一箩筐,令门外的员工感佩不已。魏丽华趁热打铁,告诉员工:“认真做事才能做到,用心做事才能做好。只要顺着老人的意,投老人所好,他们都会接受你的。”

今年70多岁的张传文老人不会说话,要求又多,爱发脾气,儿女们也拿他没办法,送过几家养老院,没一个愿意接收。可是自从入住五福老年公寓,老人的脾气就一天比一天温和,再没发作过。这是因为员工用心服务的结果。一位员工这样解释:“老人动动脚是告诉我们地脏了,让我们拖地;抬抬手是示意我们帮他整理衣柜。他爱干净,我们每天给老人整衣柜,哪里脏乱随时清理,定期给他洗澡。只要读懂老人的心,再难伺候的老人都会温和起来。”

魏院长每天查房,必做的是握握老人的手,抚摸抚摸老人的肌肤,亲吻亲吻老人的额头,此时,每位老人的脸上都会露出舒心的微笑。老人便秘是常有的事,遇到这种情况,魏丽华总是不怕脏不嫌累,亲自带领五福老年公寓的员工,蹲在老人身后,一点儿一点儿用手给老人抠大便。因为她和员工们知道,老人们血压、心脏不太好,使劲解大便容易犯心脏病、出现脑溢血,但不用劲解又解不下来,而灌肠的过程又十分不舒服。对于魏丽华和她的员工们的付出,老人们总是满含感激。“闺女啊,我们就算花再多的钱也雇不来这样伺候我们的人,俺自己的儿女也未必能做到这一步啊!”

敬老爱老当父母

公寓里有一位叫杨海泉的老人,90多岁了,一辈子无儿无女,只有一个外甥在許昌,生活不能自理,不爱说话,平时也没人来看他。当他看到别人的儿女来给老人过生日时,总是眼巴巴地看着。魏丽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在老人94岁生日那天,魏院长请来了开封市老干部艺术团的演员,还有省电视台、开封报社的记者等社会各界的好心人,为老人在开封府门前广场过了一个风风光光的生日。杨海泉老人老泪纵横地说:“我一辈子没儿没女,活了90多岁,没人给我做过生日。今天魏院长待我这么好,真是把俺当成亲生父母了!”

下岗女工李玉兰,腰椎患肿瘤,瘫痪在床,爱人脑溢血病逝,家中无人照料,靠低保维持生计。院长得知此情,将其接入公寓,和员工一起为她喂饭喂药,倒屎倒尿,还定时为她翻身按摩。李玉兰逢人就说,自己父母也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真是感谢魏院长的大恩大德,来世做牛做马也要报答魏院长的恩情。

真心换真心,感情似海深。他们把老人当亲人,老人把公寓当作了家。儿女们送来好吃的,老人总不忘让员工们先尝尝;老人回家过年,没几天,就说想“闺女”了,闹着要回“家”。10多年来,魏丽华像女儿一样为近100多位老人送去了临终关怀,在老人去世时,不论白天黑夜,她都能亲自为他们梳洗、更衣。遇到没儿没女的,还要为他们亲自送终。这不仅是人间大爱,更是人间大孝。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些常人看来非常难做的事情,魏丽华通过努力做到了,她用孝护佑着五福养老院的发展,也通过孝让老人们尽享五福之乐。

五福爱心护理院自2003年兴建,至今已整整17个年头。17年来,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岁月峥嵘,何惧风流。魏丽华和她的姐妹们,艰苦创业,养老院由原来的40张床位增加为300余张床位,由不足500平方米扩大为现在拥有6000多平方米的三处宅院,且入住率一直保持着100%,先后受到了国家、省、市的多次表彰,被命名为河南省养老服务示范单位、河南省老龄产业优秀机构、开封市孝文化教育基地等。对此,魏丽华并不满足,决心响应 “健康中国”的号召,描绘新的蓝图,再建一所12000平米的医养结合标准化养老院,功能包括养老、康复、医疗、保健、修养、洗浴、娱乐、老年大学等;二是在孝文化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筹建开封市孝文化博物馆,丰富孝文化内涵;三是打造“丽华之声”公众平台,每周一次播报孝文化专题节目,提高孝文化的影响力,使五福爱心护理院朝着综合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让更多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孝,老有所乐。

赞曰:

孝敬父母发善念,立志创办养老院。替人尽孝当本分,为人解忧苦也甜。大伯大妈家文化,将心比心人称赞。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老人俱欢颜。

猜你喜欢

五福开封市养老院
95后玩出网红养老院
最后一个顾客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河南开封市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成立
曹静安
开封市祥符区开展“消夏义诊送关爱”活动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开封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搭讪
“五福临门”是哪五福
Love Counts More爱心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