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风和畅谱新篇

2020-12-08严小卫

关键词:民族性

严小卫

摘要:高中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赋予地方性、时代性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不断涌现。根据畲族民族特色和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以“民族”和“生态”两大抓手,对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架构和实践作了积极的尝试,并初见成效。

关键词:民族性;生态性;校本选修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043-2

一、抓住课改新契机,探索生态课程群

1.践行生态理念和传承畲族文化的新需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景宁是丽水“绿水青山”大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宁要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习总书记这番高瞻远瞩、情深意长的谈话,充分体现了对丽水和景宁发展的殷切期待和更高要求。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自古葱茏繁茂,有“景秀人宁”之称,是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作为一所民族地区的普通高中,让民族文化在校园里得到传承和发展是一种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同时作为一所在浙江这样发达省份的民族地区普通高中,理应为全国民族学校发展,特别是民族特色发展提供示范路径。

2.深化新课改和加强特色示范校建设的要求

浙江省教育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提升选修课程质量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从本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出发,紧紧围绕学校优势学科、传统特色优势项目,打造高质量的精品学科课程群和特色课程群,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与教学实力,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学校的“特色办学”要通过学生的“个性发展”来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要通过“课程选择”来实现。特色创建旨在理清学校的办学思路,课程改革旨在整合学校的办学资源。

二、明确发展新思路,构建顶层设计图

1.在历史传承中深化课改早在1984年我校的“生物馆”建成之时,就形成以兴趣小组为主开展标本采集、动植物資源调查及动物救助等,这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开端和雏形。在第一轮课改中本校就开设一批与生态教育有关选修课,初步具有微型课程与专题课程特点特色类课程体系。

2.在民族生态中孕育课程在长期实践中本校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践行“生态教育”,让师生得到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为此提出 “民族地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示范学校” 办学目标和“明礼、自强、博学、包容”的育人目标,“做畲乡的生态人”是对培养目标的精炼诠释和形象解读。紧紧把握“民族”和“生态”两大特色,从而构建了“惠风和畅”这一别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在生态发展中畅想未来优化“惠风和畅”生态课程建设方案; 推进重点特色课程建设,使各梯度课程都有自己的代表精品课程,建立层次递进、紧密相连的学科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完善“生态生物馆”和“畲族传承馆”两大优质的示范性实践基地的硬件设施的改造和软件设施的提升。

三、整合地域新资源,建设特色课程群

1.构建“畲”字之上的课程体系

“畲”字底下是“田”字,“田”是民生之本的源泉,故用来设置基础课程。中间是“示”字,理解为“礼”字,突出育人目标中的“明礼”。在此设置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寓意学校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修为,在学识上达到博学、通识。顶上是“人”字,正好寓意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育人。同时“人”以畲族彩带饰之,环绕成型,以此寓意各种课程体系、育人元素、畲汉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互动共生、融为一体。

2.打造“两翼齐飞”的展示馆

加强“生态生物馆”的资源建设,把生物馆打造成学校生态特色展示馆;加强“畲族传承馆”的设计规划和布展,突出民族风采的展示,使之成为全省知名的校园文化展示馆。通过升级改造,提升两馆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成为学校特色课程的教学场所,成为学校特色文化的展示馆,成为学校的金名片,从而彰显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回应了文化强校、特色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的时代诉求。

3.建立“惠风和畅”三大生态特色课程群

“惠风和畅”语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寓意课改之风温暖舒适沁人心脾,畅通,师生积极响应参与。惠—“惠明茶”茶文化特色课程群,风—“民族风”畲族文化特色课程群,和—“天地人和”生态文化特色课程群,畅—寓意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三大系列特色课程群,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社会实践类、兴趣特长类课程群之间畅通无阻、共生共荣。

“惠”—惠明茶“千年惠明、百年茶香” 茶文化特色课程群

惠明茶历史悠久,从唐朝大中年间开始种植,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1915年,惠明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国酒茅台同获金奖,闻名天下。惠明茶文化源远流长,畲族文化与茶文化紧密融合,茶民俗别具一格,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依托惠明茶荣获金奖100年,开设“千年惠明、百年茶香” 茶文化特色课程群,借此契机对惠明茶文化进行传承,同时这也是践行“生态教育”理念的一大课程载体。

风—民族风“山哈风韵、民族传承” 畲族文化特色课程群

畲族文化内涵丰厚,形式多样,有节庆婚嫁、舞蹈山歌、服饰编织、宗族传说等。依托畲族悠久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课程资源,开设了民族风“山哈风韵、民族传承” 畲族文化特色课程群,以此作为平台对畲族文化进行传承,同时也是实现“民族地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示范性学校”这一办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和—天地人和“青山绿水、‘馆说生物” 生物教育特色课程群

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开设生态课程进行生物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生物馆就是集合景宁各种自然生态资源于一体的精华所在,为生物教学、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提供丰厚的课程资源。同时开发“网上生物馆”,让馆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在网络上与大家共享。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开设“青山绿水、‘馆说生物” 生态文化特色课程群,打造景宁中学“生态教育”最靓丽的办学特色名片。

四、发挥课程新优势,感悟生态畲文化

“惠风和畅”课程群的开发,以其独具特色,新颖的选题角度,丰富全面的内容框架设计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都被给予充分肯定。该课程把畲族文化、地域特色与学校教育融合在一起,既是地域资源,又是教育资源;既是课程资源,又是课程形态;既囊括了地域和民族文化特征,又渗入学校文化底蕴。校本选修课程开发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乡土意识、人文意识,热爱家乡、传承文明的价值取向。体现为三“促进”,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形成,最终促进课程与学生、教师及学校一起在校本选修课程的教学与开发中成长。

五、结语

1.克服了选修课程建设实施中只重视某一角度和单一维度的缺陷,构建了选修课程体系“民族”和“生态”两大特色共融的特点

利用良好的生态地域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把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范围拓展到了包括学校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框架构建和各大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资料等在内的众多领域,实现了“人无我有”的境界。这一思路在不断求异、求新的选择中形成,即在合理选择优势项目的同时,全力攻关,予以突破。

2.实现了选修课程目标和学校特色化发展目标的对接和统一,为推动在民族地区的普通高中的特色化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从学校特色化目标和选修课程群建设目标相统一的高度,对选修特色课程群的开发与建设实施作了一次有益的探索,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一种务实的创新。本次的研究成果,为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群的校本化建设实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对促进学校发展特色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推动教科研教学质量的提高,满足学生多元学习的需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岳定权.试论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及定位[J].教学与管理,2007(18).

[2]刘世民,张永军.亚文化:校本课程开发重要价值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3(4).

(作者单位:浙江省景宁中学,浙江 丽水 323500)

猜你喜欢

民族性
现代审美观下侗族舞蹈民族性的传承和发展
探析民族性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多元化表达
《黑塔利亚》影评
浅析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浅谈日本浮世绘及其体现的民族性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