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语中连词使用频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以电视访谈等4个口语语体为例

2020-12-08董家钰

文教资料 2020年27期
关键词:语体情景剧连词

董家钰

(中国传媒大学 人文学院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北京100024)

1.引言

连词是具有连接功能的词,汉语学界对连词的研究与讨论一直不断深入。随着研究范围扩大,结合口语分析连词的研究逐渐增多。一些学者从句法、语用功能等角度考察了连词在口语中的用法。方梅(2000、2012)论述了自然口语中连词弱化为话语标记语的现象与功能,分析了会话结构中连词不同的浮现义;一些学者对个别连词在口语中的功能和用法进行了分析。高增霞(2004)论述了“完了”“回头”在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功能和语法化过程;许家金(2009)从话语标记用法角度探讨了口语中“然后”的使用。

相对于探讨连词在口语中的功能和用法,基于语体差异的连词研究相对较少。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研究侧重于分析某类或某个连词的语体差异,如姚双云(2009、2014),赵宗飒、姚双云(2016),张文贤(2017)等;一类研究则结合语体差异对连词进行整体考察,如崔建新、张文贤(2002)和姚双云(2015)。后一类研究中,崔文和姚文虽然都基于不同语体对连词使用频次进行了统计分析,但两篇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反。崔文认为书面语特征越典型,连词使用频次越高,口语特征越典型,连词使用频次越低;姚文认为连词的使用频次和口语的互动性呈正相关关系,口语中连词使用频次高于书面语。说明关于此问题,一些学者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本文主要从口语角度出发,探究口语语体中影响连词使用频次的因素。本文选取了正式辩论、情景剧会话、日常会话、电视访谈四个口语语体。其中,正式辩论367888字,情景剧会话138391字,日常会话68571字,电视访谈528559字,共计1103409字①。

表1 四个语体的字数

2.研究步骤及方法

为保证所考察连词的全面性,本文主要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为标准,列举出词典中所标注连词共200个,将其纳入考察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结合汉语运用实际情况,参考《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虚词词典》《连词与相关问题》等词典与著作,将“一来”“二来”“另一方面”等词也纳入考察范围②。因此,本文共考察连词210个③。

陶红印(1999)从“传媒”“方式”角度对语体进行分类,方梅(2007)认为“方式”与准备程度有关;丁金国(2007)从“表达方式”角度出发,将语体分为六种类型;冯胜利(2010)从“交际距离”角度出发,将语体分为“正式与非正式”“典雅与便俗”两个范畴。本文根据准备程度、正式程度、表达方式、表达媒介等不同因素,对四个口语语体进行考察。

表2 四个口语语体的语体差异

数据统计过程中,本文主要采用机器分词和人工校对相结合的方式。由于一些连词属于兼类词,本文在使用史晓东分词系统进行分词的基础上,对所考查的连词进行了二次人工校对,不属于连词用法的将不计入统计。此外,学界对某些兼类连词的词性界定意见不一,为了统一标准,本文主要参照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词性解释进行统计。本文也不考虑句内连词(在句子中连接单个短语或词语),只统计句子之间的连词。

3.数据结果和分析

本文所考察语体中的语篇均为对话类语篇(丁金国,2018),即说话人和听话人在交际过程中多次进行话轮转换,体现出口语语体中的“互动性”。根据Cosmay(2002)和姚双云(2015),本文将话轮标准频次作为衡量口语中互动性等级的数据,话轮标准频次越高,互动性程度越高,并对连词和话轮的标准频次(千分比)进行对比,具体方法为:连词(话轮)标准频次=连词(话轮)总数/总词数*1000,结果如下表:

表3 四类语体的连词及话轮标准频次(保留两位小数)

从表3可以看出,情景剧会话话轮标准频次最高,为62.05,日常会话和电视访谈居中,分别为56.27和39.17,正式辩论最低,为12.66。说明情景剧会话互动性最高,正式辩论互动性最低,日常会话和电视访谈的互动性居中。对比表3中四个口语语体的连词标准频次,可以看出,情景剧会话连词标准频次最低,为7.98,电视访谈连词标准频次最高,为24.51,正式辩论连词标准频次略低于电视访谈,为24.18,日常会话连词标准频次为18.40。这表明,四类口语语体中,话轮标准频次和连词标准频次并不呈现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数据,本文认为互动性并非影响口语中连词使用频次的关键因素。

3.1 情景语境的凸显程度影响口语中连词使用频次

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1923)提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的概念,弗斯(Firth,1957)则制定了情景语境的框架,将其分类为三个方面:(1)参与者的相关特征:人物,性格:a.参与者的言语活动,b.参与者的非言语活动;(2)相关的事物;(3)言语活动产生的影响。

情景语境制约着语篇的连贯,且语境可以激活语篇内部的衔接和外部连贯因素(张德禄,2006)。丁金国(2018)认为对话类语篇的共有要素为特定话题、轮流发话、情景伴随。本文基于情景语境角度,将“情景语境凸显程度”作为考察指标,认为情景语境凸显程度较高的对话类语篇中,连词出现较少。如例(1)和例(2)④。

(1)A:我是一个特别……是那种,平均温度以上我就会觉得热死了的人。皇上是一个……哎呀,我拿会儿。

B:没事,不是它这个……对,有风。

A:然后就是大夏天的时候,皇上他可以盖棉被。

B:啥?

A:刚开始我也是震惊的,然后冬天他觉得很冷,我觉得热死了。

B:哎呀天呀,这风!

A:关一会儿关一会儿,别一会儿把伞都给你吹折了。

(日常会话,场景为马路)

例(1)为一段日常会话录音转写。该语篇中的话题较为跳跃,在“皇上”“风”之间切换,在仅看文字的情况下,语篇显得有些“破碎”,但回到具体的情景语境中则并非如此。根据弗斯提出的情景语境框架,可以推断出这个情景语境包含了两个参与者,相关事物为“皇上”“风”等,场景应为某个露天的、可以感受到“风”的场所。事实上,说话人A和B处于去赴约吃饭的路上,语篇中提到的“皇上”为说话人的友人。说话人谈论“皇上”时,风突然变大,说话人B手中的伞没拿稳,出现了“哎呀,我拿会儿”“哎呀天呀,这风”等突然转换的语句。但结合情景语境后,这样的突然转换并不显得散乱,语篇依然完整。该语篇的连贯主要依靠情景语境,内部则仅出现了2个连词。

(2)A:劳驾同志,电机厂在哪儿?

A:这儿?

B:这儿!

A:电机厂?

B:怎么?不像吗?厂长、党委书记、总工程师联合办公室是这儿,仓库是这儿,技术员办公室也是这儿,行政各科室也是这儿。怎么?不像吗?

A:那么你?

B:我?(笑)办事员。秘书还没来呢,我兼搞秘书。

(情景剧会话,《一天等于二十年》节录)

例(2)来自情景剧会话。根据弗斯的情景语境框架,可推断出这个情景语境包含了2个参与者,并根据参与者的言语活动及非言语活动,可推断出说话人A为外来访客,且访问的目的地为“电机厂”,说话人B为电机厂员工;场景应为电机厂内部;语篇的直接影响是说话人A通过问路,找到了电机厂,发现电机厂就是他此刻身处的地方。该语篇中,二人处于同一情景语境,谈论正在发生的事情,对话中涉及的“这儿”等,在现场语境下所指明确。语篇没有连词等连接性词语。

以上两个例子均为情景语境较为凸显的语篇类型。可以看出,这类语篇对情景语境的依赖性较强,语境给出的信息较多,连词等内部连接手段较少,在脱离情景语境的情况下,读者正确理解语体意义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推行厂务公开,就是要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依靠职工办企业,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尊重和体现职工主人翁地位。厂务公开也是一号煤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是其凝心聚力谋发展的重要举措与有效手段,在推进一号煤矿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实现民主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所考察口语语体中的语篇均为对话类语篇,但情景语境凸显的程度不同。日常会话常因为情景语境变化而转换话题,对情景语境的依赖性较强,语篇的连贯主要依靠说话人共享的情景语境,连词较少;情景剧会话模拟自然的生活场景,语篇中情景语境的参与度较高,连词等内部衔接手段较少;电视访谈和正式辩论中的语体虽然具有在场性,但这两类语体中,说话人处于某个固定场所,例如演播厅或比赛场地,对话内容并不受到当下情景语境的限制,语篇连贯对情景语境的依赖较小,连词等连接词语相对较多。

3.2 论证性影响口语中连词使用频次

方梅(2007)从功能类型角度出发,将语篇分为叙事语篇与非叙事语篇。叙事语篇关注动作主体,具有时间连续性,非叙事语篇具体分为程序(回答“怎么做”)、描述(言谈体现空间关系)、评论(说明“为什么”)三种语篇类型。丁金国(2018)从表达方式角度出发,将语篇的表达系统分为对话、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认为:“凡就某一问题、事物或事件进行事理剖析的表达方式为议论。”(丁金国,2018:157)此外,还讨论了表达方式的定体功能。本文参考方梅“评论”及丁金国“议论”的语篇分类范畴,并基于语料分析,将“论证性”作为考察指标,发现语篇的论证性越强,连词使用频次越高。

(3)正自由人:对方同学,我们所说的取代是在未来呀!我方辩友已说得很清楚,我们说的是一个工具的规律,只要有一个优越性,现在是电脑与书本并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电脑的优越性。当大多数人在使用这一个工具的时候,在将来它就有一个普及性,一旦普及化的话,那么电脑将取代书本啊!请问对方同学,你今天穿的可是布做出来的衣服,为什么你不穿草编出来的衣服呢?假如你说什么工具都没有取代的话,请你回答我的问题。谢谢!

反自由人:因为在衣服这个问题上,布具备所有优点,而草呢,不具备所有的优点,所以当然布要取代草了。可是我要请问您了,您取代的前提标准在哪里呢?

(正式辩论,1999年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赛A组初赛第三场)

例(3)选自正式辩论语体。正自由人使用“只要”“但是”“那么”等连词,体现条件——转折——推断等逻辑关系,说明“电脑将取代书本”这一观点,并用假设连词“假如”引出问题。针对正方提问,反自由人使用“因为”“而”“所以”“可是”等连词,体现因果——转折——因果——转折的逻辑关系,并又向正方抛出问题。该语篇逻辑清晰,共出现连词8次,词型8个。

(4)记者:为什么没有在全运会之后再去琢磨,一个阶段这个实践再出来改?

张琳:没错。很多人都说,如果输了的话,那你干吗不老老实实地保你的四金,然后游完以后你再改。我说没错,是这样的,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说的话,我现在全运会上所出现的问题,是在这种重大比赛出现的问题,我能看到。但是全运会完了后面就没有什么重大比赛的问题了,后面的重大比赛是明年的亚运会,是2010年的11月份左右,明年的11月份到现在是一年,这一年当中,我们要如果不把技术改过来的话,等你到2010年那时候,你所出现的问题会更大。我就说赶早不赶晚。现在回想,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因为我在赛前改了,我在比赛当中一下用的时候,然后我就知道毛病在哪儿,然后我就知道我下一段时期应该怎样去做,这样我就提前了一年,因为还有三年的奥运会,如果我要是赛后再改,这一年就没有了。

(电视访谈,《面对面》)

例(4)选自电视访谈语体。张琳在回答记者问题“为什么没有在全运会之后再去琢磨”时,使用了“如果”“那”“然后”“但是”“因为”等连词共10次,体现了假设——转折——因果——递进的逻辑关系。

以上两个例子均属于论证性较强的语篇类型,即属于说明“为什么”的语篇类型,体现逻辑关系的连词在这类语篇中出现频次较高。

本文所考察的四个口语语体中,辩论和电视访谈论证性较强,情景剧会话和日常会话论证性较弱。辩论以论证观点为主要目的,辩论双方需要不断提问、解释和论证;电视访谈围绕嘉宾观点、想法进行谈话,嘉宾需要对主持人或记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情景剧会话脱胎于书面剧本,模拟口语自然会话,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而非论证观点;日常会话的话题跳跃性较强,说话人双方往往处于同一情景语境,谈论正在发生的事情,偶尔夹杂部分评论性对话。

3.3 准备程度影响口语中连词使用频次

准备程度也是影响口语中连词使用频次的因素之一。在四个语体中,对比较为明显的是情景剧会话和日常会话。前者脱胎于剧本,表达方式上模拟无准备的自然口语,为完全准备型,后者为日常生活中的自然会话,属于完全无准备型。方梅(2000)认为,自然口语中,部分连词弱化为话语标记。在情景剧会话中,连词语义弱化后充当话语标记语的现象较少,句子较为简洁精炼,自然口语中常出现的多余衬词等几乎不出现。

(5)A:舅妈,您先别急,咱们再想办法。舅舅,后来呢?小胖怎么啦?

B:后来,我就带着小胖满世界找,连个影也没有。我越找越急,越急越气。小胖又来添乱,说饿了,要回家。我心想,回家?咋个回法?三百块钱是容易来的吗?我和你舅妈在乡下省吃俭用一点一点攒下的,高高兴兴地进城来治病。这一下完了,全完了。小胖啊,要不是你闹着买糖葫芦,怎么会把那救命钱丢了呢,一气之下,我也不知怎么就狠狠地给了他一耳光……

(情景剧会话,《觉醒》节录)

上例为一段情景剧会话。说话人A询问说话人B“后来呢”,说话人B依据时间顺序进行回答。虽然说话人B的话轮较长,但语句精炼,未出现自然口语中常出现的重复、话语修正、话语标记等。整个语篇中出现的连词仅“要不是”1个,且具有逻辑上的真值语义。

(6)A:我应该不留北京,也应该不回家。因为=因为我家河北的嘛,然后我就觉得,就特别惨的一个省份,你了解吧?就好事绝对没有它,但是,北京一有啥都是河北的锅。

B:比如说污染。

A:对。

例(6)是一段日常会话的录音转写。这段对话相较例(5)更短,但连词出现了4次。说话人A说完“也应该不回家”之后,试图通过“因为”解释原因,但是话语组织失败,于是重复了一次“因为”,接着又使用“然后”延续话轮。

为了更加直观地对比情景剧会话和日常会话中连词作话语标记的数量,本文选取了部分常作话语标记的连词,对其作话语标记的次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表4 情景剧会话和日常会话中部分连词作话语标记情况统计

根据表5,日常会话中被统计连词作话语标记的频次明显高于情景剧会话。例如连词“然后”在日常会话中作话语标记的频次为46.09%,在情景剧会话中则没有作话语标记的现象,连词“而且”“但是”“所以”“但”“可是”在日常会话中作话语标记的频次高于情景剧会话。此外,部分连词显示出语体差异。

基于语篇分析和数据统计结果,准备程度是影响口语中连词使用频次的因素之一,准备程度越低的口语语体,连词做话语标记的情况越多,连词使用频次相对更高。

4.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四个口语语体中连词使用频次,分析了影响口语中连词使用频次的因素。互动性并非影响口语中连词使用频次的关键因素,情景语境的凸显程度、论证性、准备程度影响口语语体中连词使用频次。其中,论证性与连词使用频次呈正相关;情景语境凸显程度、准备程度则均与连词使用频次呈负相关。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及语篇分析,本文认为影响口语中连词使用频次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了三个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将另择文章,继续讨论。此外,本文只考察了四个口语语体,书面语体也将另择文章,继续深入探讨。

注释:

①语料来源:电视访谈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言语料库”,情景剧会话来自“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正式辩论来自“第四届中国军校大学生电视演讲大赛”“国际大专正式辩论赛”录音转写,日常会话来自录音语料转写,主要包括研究生宿舍对话、研究生课间对话、医患及患者对话等。

②这些连词为:一来、二来、另一方面、综上所述、及、甭管、是因为、不仅仅、一方面、或是。

③210个连词为:比方、便、别管、别看、别说、别说是、并、并且、不单、不但、不独、不管、不过、不光、不仅、不拘、不料、不论、不然、不特、不图、不惟、不谓、不想、不意、不只、诚、诚然、除非、此外、从而、但是、但、第、而、而后、而且、而况、尔后、反之、非但、非徒、非特、非独、否则、固、固然、故、故此、故而、管、果、果然、果真、还是、何况、何如、和、回头、或、或则、或者、即、即便、即或、即令、即若、即使、既、既而、既然、既是、继而、加以、加之、假如、假若、假使、兼之、结果、借以、尽管、进而、就、就是、就算、可、可见、可是、况、况且、另外、漫道、漫说、免得、莫如、莫若、哪怕、那、那么/那末、乃、乃至、乃至于、岂但、且、然、然而、然后、然则、饶、任、任凭、如、如果、如其、如若、若、若非、若是、尚、尚且、设或、设、设若、设使、甚而、甚或、甚至、省得、使、虽、虽然、虽说、虽则、随便、所以、倘、倘或、倘若、倘使、同、同时、脱、完了、万一、唯其/惟其、唯有/惟有、无、无论、无论如何、无如、先是、相反、向使、要、要不、要不然、要不是、要么/要末、要是、以、以便、以及、以免、以期、以至、以至于、以致、抑、抑或、因、因此、因而、因为、由于、于是、于是乎、余外、与、与其、缘、再不、再说、再则、再者、则、怎奈、之所以、只是、只要、只有、致、致使、自然、总而言之、总之、纵令、纵然、纵使、足见、一方面、及、一来、二来、或是、甭管、是因为、另一方面、综上所述、不仅仅。

④本文对语料的转写主要使用以下标记:“=”表示音节延长;“==”表示更长的音节延长;“(+)”表示话语进行中突然插入其他内容;“..”“...”“..N”分别表示短停顿、中停顿和较长停顿,“N”代表停顿秒数;(笑)表示笑声。

猜你喜欢

语体情景剧连词
难忘的科学情景剧表演
新媒体时代下情景剧的“新”呈现
——以情景剧《半条被子》为例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情景剧)一江之水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大型生活情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