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的实践与策略

2020-12-07房琳琳

传媒 2020年12期
关键词:搭建平台国家形象对外传播

房琳琳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强调要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国际科技传播联盟”的成立,既是科技日报社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在中国整体对外传播格局中,补上了以“科技”为鲜明特色的一块重要拼图。

关键词:对外传播 中国科技创新 科技日报社 国家形象 搭建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科技日报社主动谋划,从2016年起开始布局,积极与外媒沟通,在与几家外媒签订了“一对一”合作协议的基础上,2018年9月20日,正式发起成立了“国际科技传播联盟”。联盟正式成员单位不局限于外国媒体,还有知名智库和国际组织,包括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美国美通社、日本科学技术促进机构(JST)、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乌克兰《政府信使报》、老挝《万象时报》、美国科睿唯安、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ICGEB)等12家成员单位。

联盟成立后,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助力树立中国科技创新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进一步探索了对外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的路径和方法。

一、秉持科技特色,减小对外传播阻力

我们常说“科技无国界”。科学和技术本身是人类对世界的客观认知和规律把握的活动成果,因此极少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也很难打上意识形态的标签。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最终都能跨越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的藩篱,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此,科技新闻特别是国际科技合作、硬科技成果等在对外传播资讯落地外媒时,拥有先天“免检”的特质和优势。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对于中国的发展而言,其支撑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贡献率有多少?中国科技进步的图景怎样?重大前沿领域的技术成果有哪些?这些都是国外媒体和智库机构比较关心的問题。因此,开展以科技为新闻主要内容的对外传播,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动态信息获取的广泛诉求,传播来自中国权威媒体的科技资讯动态,是新时代提升国家创新形象、促进更广泛国际合作的大势所趋。

为此,“国际科技传播联盟”成立之初就建立了稿件互换机制,会员单位投放的新闻、报告及科技资讯可以开展多边互换。作为联盟发起者,科技日报社每周投放至少一篇精选的中国科技新闻稿件中英文版本。截至2020年1月,30余篇以我为主、精心挑选的中国科技资讯在会员外媒或智库的媒体平台落地,近20篇重点稿件借助会员单位渠道实现了全球多语种、多地区、多媒体传播,单篇平均潜在受众在1亿人以上。

其中的代表作有《中国科技掌门人期待广交朋友、促进国际合作》,在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际,重点传播了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技界掌门人在“创新分论坛”上的重要观点,展现了中国科技界开放创新的姿态,有效引导了中国主场外交背景下的科技领域国际舆论。英文文章发布后,在全球140家媒体平台落地,多语种版本发布后,在全球172家媒体播发,覆盖到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印度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类全球发布的新闻稿件还包括:在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前夕发布的《科技助力中国-东盟媒体开展深度合作》,在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发布的《中国主场凝聚世界科技治理共识》,在第十五届北京-东京论坛召开之际发布的《“北京-东京”论坛为中日关系进入新时代助力——科技创新合作成为中日增进互信着力点》等。

以科技为对外传播的切入口,一方面拓展了外媒对中国主流媒体资讯的认知宽度、理解深度和选题维度,帮助国际社会更多地听到和听懂来自中国的故事;另一方面借科技话题传递了党中央、政府部门的理念,助力了中国主场外交、科技外交等国家层面的国际舆论场塑造。

二、创新传播机制,实现内宣外宣联动

讲好中国故事,要用好多种载体。要用好新闻发布平台,用好高端智库交流渠道,用好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展赛事契机,用好中华传统节日载体,用好海外文化阵地,用好多种文化交流形式,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借这次难得的重大庆祝活动契机,科技日报社充分利用“国际科技传播联盟”前期积累的会员资源,由联盟运维部门国际部精心策划了《科技创新70年·外评》专栏,通过联盟向会员单位的创始人、高层管理者、分析师和高级记者发出了约稿申请,集中在国庆节前发表在《科技日报》“国际新闻”版面,并在中国科技网专题专栏中呈现。

专栏定位准确,约稿机制通畅,会员单位对专栏予以积极支持,收获了多篇充满真挚感情的佳作。其一,JST创始人冲村宪树对中日科技交流与合作进行了的历史回望,特别总结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领域取得巨大进步的最重要原因——振兴科技重在“强大的国家意志”的独家观察,他还言辞恳切地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其二,美国科睿唯安亚太区分析师王琳,通过对全球科学文献检索数据库SCI的大数据分析,撰写了《全球文献数据彰显中国基础科研进步》,科学数据权威全面,分析有理有据,结论振奋人心;其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科教组负责人亚历山大·吉特科夫撰文,在中俄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节点,回顾了两国高校交往特别是基础科研重大项目的战略合作成果,细节丰富,历史感强;其四,乌克兰《政府信使报》功勋记者斯坦尼斯拉夫·普罗卡普丘克以《乌中科技合作共赢有利于世界》为题,深入探讨了中乌之间的科技合作和技术成果转化模式,并礼赞这种成功的模式惠及双方和人类共同文明。

这組策划是科技日报社借联盟平台对外开展联络工作、树立专业媒体形象的一次创新之举,亦是“一个重大主题策划,兼顾对内、对外传播”的具体尝试。总结经验,做好大型时政节点的重大科技创新国内外联动选题策划的经验包括:首先,精选约稿对象,“一对一”约稿;其次,约稿要求清晰明确,让外国作者直接对照,易执行、易落地;再次,对来稿精心编辑、提炼亮点,特别是政治把关严谨,根据撰稿人国籍和身份,体会其署名稿件的情绪和用词,去掉涉及第三国负面形象的表述,避免此类传播带来不利于国际关系的后果;最后,这组约稿又被国外作者请求在所在媒体或智库的媒体平台发布,成功达到了内宣外宣联动的效果。

三、搭建合作平台,设置议题讲好故事

2020年,中国将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图景应该怎样向国际社会展示和介绍?科技媒体怎样创新话语表达范式,在以我为主的舆论场讲好中国科技成就故事?一系列需要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任务摆在科技日报社眼前。

由联盟牵头主办的两个典型活动,搭建了中外媒体智库在具体议题上开展合作的线下平台,通过设计主题和议程、深挖数据新闻等以我为主把握节奏的方式,引导中外媒体智库嘉宾聚焦并形成观点充分表达、感情充分沟通、成果充分展现的新型舆论场。

仍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例。2019年9月25日,科技日报社旗下中国科技网与联盟会员单位科睿唯安联合发布了《筑梦七十载 奋进科研路》报告,从科研活动的重要成果产出——学术文献的计量学角度,呈现中国基础科研国际化的历史进程。报告选取了1949年-2018年中国大陆发表的国际科研论文和综述,从八个维度,描述了一幅全球核心学术期刊中,世界一流文献和相关引证关系下的中国科研图景。报告发布后,在2019年国庆节来临之际,双方还从其中精选了新中国基础科研领域的多个“第一”,制作了H5“为中国创新打CALL”的新媒体传播作品,呈现科技界的贡献,表达对科技界的崇敬和礼赞,经微信公众号发布后,转发量很快达到5.5万,在科研圈引起不小的反响,凝聚了科技界的爱国情志。

这组策划是“国际科技传播联盟”成立以来,基于会员单位间的不同优势,开展的带有强烈科技特色的主流媒体智库型成果发布活动。科睿唯安拥有大型基础科研数据库和强大的分析团队,科技日报社则具有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引导力。报告的推出时机准确、选题恰当、数据详实、分析客观,为全球科技界了解中国基础科研实力提供了一个值得信赖和可供参考的重要维度。强强联合促使科技日报社开发出大数据附能的新媒体新闻产品,这既是联盟搭建平台进行的新型主流媒体内容建设的一次探索,也是开启新模式与国际知名智库共同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的具体实践。

在营造以我为主的舆论场和精准设置对话议题方面,科技日报社与中国外文局共同在2019年主办的世界5G大会媒体分论坛也颇具代表性。2019年11月20日,这场以“5G时代媒体传播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为主题的会议,科技日报社精心策划并邀请“国际科技传播联盟”会员单位深度参与,除美国科睿唯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美国美通社的高层代表,来自法国《回声报》及《巴黎人报》、日本《读卖新闻》《印度教徒报》的代表也应邀演讲,主题是围绕5G带给媒体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如何适应和借助新技术,并强化媒体价值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论坛对外媒非常有吸引力,一方面,中国5G技术世所瞩目;另一方面,全球媒体也面临新技术带来的传播范式的革新与升级。联盟精心组织论坛议题的讨论角度,与受邀演讲嘉宾充分沟通并取得共识。论坛上,外媒嘉宾的观点与国内主流媒体以及专家学者的观点“交相辉映”,在这一以我为主的国际话题舆论场上,真正履行了科技日报社“联结中外、沟通世界”的重要媒体职责使命。

“国际科技传播联盟”虽然成立时间不长,却在当前以主流媒体的角色主动搭建对外传播平台,在帮助国家树立科技创新形象、助力科技外交、传递中国科技主张、主动掌握对外传播话语权等方面,都显示出可预期的巨大潜力。未来,联盟还将持续吸纳外媒、智库等机构加入、探索“境外办展、境内办会”等内外宣联动模式、开拓海外社交媒体等平台和渠道,不断扩大联盟在国际传播领域和国际科技界的双重影响力。

作者系科技日报社国际部副主任、主任记者

参考文献

[1]汪莉.强化新时代党报理论宣传的政治担当[J].新闻战线,2019(11).

[2]陈理.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J].党的文献,2020(02).

[3]吴湘韩.建设性新闻实践:党媒发展的必由之路[J].新闻与写作,2020(02).

猜你喜欢

搭建平台国家形象对外传播
试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