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疫”灯塔

2020-12-07李婧

时代人物 2020年26期
关键词:新华日报南方局菌种

李婧

2020年,我们度过了一个终身难忘的春节,没有串门、没有聚会,口罩成为最稀缺的年货,我们都把自己隔离在家中,每天关注着疫情数据的变化,虽然当时心里有一些慌,但是大家并没有乱,因为在我们最孤独无助的时候,有人为我们点亮了心中的灯塔,他们有医护人员,有新闻记者,有公安干警,有快递小哥……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的冲在战疫“第一线”,我们称他们为“最美逆行者”。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从不缺少勇敢逆行的人。在1939年,延安地区曾普遍流行肺结核等疾病,但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非常落后。为了尽快改善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卫生状况,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多次为延安中央医院招募医务人员。当时,重庆有一位曾经留学法国的肺科医学专家,名叫何穆,他和妻子本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但在重庆大轰炸期间,何穆夫妇为找住房、躲空袭、办诊所,而四处奔波,居无定所,生活一度陷入绝境。周恩来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主动对何穆一家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在办事处住房本就紧张的情况下,诚挚的邀请夫妻二人住进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招待所里。在何穆生病住院的时候,周恩来多次关怀慰问,还亲自下厨做了自己家乡的特色菜红烧狮子头让工作人员送过去,这让何穆夫妇对周恩来的贴心关怀备受感动。在一次与周恩来的交谈中,何穆了解到延安地区肺结核疾病肆虐,并且急缺肺科方面的专家,他便主动请缨,就这样,何穆夫妇带着自己购买的X线机和医疗器械,踏上了去延安的路途。何穆的到来,不仅有效的抑制了肺结核疾病的扩散,也为当时延安地区视为“绝症”的肺结核病的防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除了何穆之外,南方局书记周恩来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逆行者,这又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那是在1940年的春天,延安及周边地区爆发了严重的伤寒疫情,刚刚建立不久的延安中央医院医疗物资严重匮乏,药品奇缺。医院院长就向中央卫生部提出请示,希望南方局能够设法派人从重庆带一些伤寒杆菌的菌种回来,这样就可以快速研制出疫苗,减少军队和延安人民伤寒疾病的发生。不久,一纸电文便送到了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手中。然而此时,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并且在重庆多次挑起军事摩擦,周恩来为了维护国共合作的抗战大局,正在与国民党方面进行着一场紧张而又艰巨的谈判。看到信后,周恩来深知菌种对延安人民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硬是挤出时间,亲自出面拜托重庆中央医院的老朋友,弄到了延安奇缺的伤寒和副伤寒甲、乙菌种,分别装在三个玻璃瓶中。在取药的时候,医生一再叮嘱他,“这是传染性极高的菌种,人的皮肤千万不能接触,否则很容易感染,一旦感染就会有生命危险!”了解情况之后,周恩来陷入了沉思,这些珍贵而又危险的菌种应该派谁来送呢?交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吧,他们都很年轻,担心他们会不小心弄丢或弄碎;交给经验丰富的地下党员吧,又担心他们暴露身份……沉思片刻之后,周恩来立刻决定要亲自把菌种送回延安。出发前,周恩来考虑得非常周细,菌种决不能放在箱子或者包里,因为一路上辗转颠簸很容易碰坏或颠碎,那么,应该如何携带才能保证这些活菌种的安全呢?最后,周恩来不顾医生的劝告,将三管菌种都放在自己中山装的上衣口袋里,无论身边的工作人员如何劝说,他始终没有改变主意。一路上,周恩来一刻都也不敢疏忽,始终保持着上身直立的姿势,我想他担心更多的不是自身的安危,而是菌种的安全。回到延安之后,周恩来一刻也没有耽搁,第一时间把菌种带到延安中央医院。当他小心翼翼的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三个装着伤寒菌种的玻璃瓶时,在场的医务人员都愣住了,都为周恩来险些感染伤寒捏了一把冷汗,惊讶地问道:“周副主席,您怎么亲自带菌种啊?要是被感染了那可怎么办呀!”而周恩来却非常平静而又满足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就看你们的啦!”说完便转身离开,望着周恩来匆匆离去的背影,大家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都被他舍生忘我,爱民胜过爱己的精神所感动。对于周恩来而言,这不仅仅是三管普通的菌种,而是延安数十万人民,甚至上百万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为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他可以不顾自身的安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我们要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贡献给人民”的诺言,这不正是周恩来高尚人格的生动体现和光辉写照吗?他为人民呕心沥血,献出一切,却从不要求丝毫的报答和点滴的特权。他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为广大党员树起了一面旗帜。

在抗战时期,由于日军的入侵、大量难民的涌入以及战时恶劣的生活环境,无论是抗日的正面战场还是后方基地都有疫病丛生的困扰。就在1945年的夏天,战时首都重庆也曾爆发过大规模的霍乱疫情,霍乱是一种烈性的肠道传染疾病,一旦染上就会迅速发病,上吐下泻,而且死亡率极高。重庆市区从发现霍乱到大规模爆发只用了短短十天的时间,感染和死亡人数多到无法估计。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疫情面前,正确的舆论支持都可以激发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国统区,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曾亲自来到新华日报总馆,指导霍乱疫情的新闻宣传工作,还曾对记者们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在,霍乱肆虐,正是你们发挥媒介作用的关键时刻。你们记者,要像蜜蜂一样,到处采访,把好的防疫经验传播给每一位群众,就像蜜蜂采花酿蜜,传播花粉,到处都开花结果。”这段话中,周恩来把记者比作蜜蜂,蜜蜂是传播花粉的媒介,特点就是勤劳苦干,无私奉献,永不停歇的到处采花酿蜜;而周恩来还把群众比作花,因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人民群众的日子过得像鲜花一样灿烂,最后都能够开花结果。现在,我们再回味周恩来曾经说过的话的时候,依然可以感受到无穷的温暖和力量。在周恩來的指示下,《新华日报》勇于扛起党报的责任与担当,新华记者们深入群众后了解到染上霍乱的人十有八九是穷人,是苦力,他们生活的环境非常恶劣,而且感染疾病后也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因此,《新华日报》从霍乱暴发的原因、疫苗的注射、饮用水消毒、生活环境的改善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科学的报道。《新华日报》曾用非常醒目的文字刊登了一则“霍乱预防办法”,里面提到:不吃生水冷食;不吃路边摊贩食品;不吃苍蝇爬过的东西;不要和病人接触;要打霍乱预防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引起大家的重视,动员市民注意个人卫生,保护生活环境,共同起来防疫。除此之外,由于当时的民众普遍受文化教育程度都不高,因此,民间还出现各种以迷信巫术、灵水神药来对付霍乱的行为,对于民众的陋习和迷信,《新华日报》也积极的给予揭露和引导。

据统计,仅在6月份的半个月时间里,《新华日报》关于霍乱疫情的报道和读者来信就多达35件,最高日發行量曾达到5万份。我们通过这两个数据,也能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南方局领导的《新华日报》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就这样一张薄薄的报纸,时刻关注人民的疾苦,替人民发声,为霍乱疫情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以来,党员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树立了一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的光辉形象。无论是在战争时期冲锋陷阵、消灭敌人,还是在和平年代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以及在脱贫攻坚战场,都有一批英勇无畏的共产党员。时空转换,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今天,仍然有一群人因为职责所在,依然选择逆向而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率先提出中医治疗的方案,并且建立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在他收治的564名患者中,病人零死亡,无一例转为重症,且医护人员零感染。然而,在抗疫前线奋战了50多天的张老没有抗住高强度连续作战的疲惫,他因为劳累过度引发胆囊炎,手术之前,需要征询家属意见,他跟医生说:“不要告诉家人了,我自己签字吧!”上了手术台,医生发现他的胆囊竟然已经化脓,必须立刻切除。而麻醉一过,他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读疫情通报,并打电话询问前线医院的情况。术后第三天,72岁高龄的张老就又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他还风趣地说:“这回我把胆留在了武汉,就更加与武汉市民肝胆相照了!”专家组成员邱海波,他的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在武汉操劳的一个月时间里就白了头;武汉协医院医生夏思思始终坚守一线,将生命永远定格在青春无悔的年纪;广东援鄂医疗队年仅19岁的刘家怡,跟着“老兵”一起冲在战“疫”最前线,当记者问她“你还是个孩子,还需要别人的照顾”的时候,她坚定地说:“我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我是一名战士!”……像他们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平凡英雄还有许许多多,这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融入血液的坚守与传承,他们都用血肉之躯在生死之间,铸就最坚固的防线,守护着人民的健康与安全。面对艰巨的任务,危险的局面,正是因为有无数的党员干部发挥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冲锋在前,顽强作战。只要众志成城,中国人能翻越一座座艰险的大山。4月8日,武汉解除了离汉通道管控。那个我们拼尽全力守护的城市,终于恢复了与世界的连接。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国家迅速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出强大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生动诠释了什么叫中国力量。全国四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10天建成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13天建成可容纳15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一周内改建了16所方舱医院,这一个个数字,不仅仅是奇迹,更是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与中国担当!纵观历史,放眼世界,哪个政党有这种魄力?哪个政府有这等能力?哪个民族有这般定力呢?我们在这段时间里学会反思,也在这场战疫大考中,检索着自己的答卷,我们铭记一个国家的非常之举,也铭记上下同心的磅礴力量。

无论是抗战时期,南方局书记周恩来舍身忘我,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为延安送菌种;还是今天在平凡岗位上无数党员的冲锋在前,顽强作战,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就是人民心中的灯塔,共产党人的坚守完成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不变的是共产党人永远的党魂。让我们用最炙热的情感去爱这片土地吧,用创造的双手去书写国家的未来,不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望,民族的重托,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南方局菌种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袋料栽培香菇改用胶囊菌种效果好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与苏联交往合作探究
抗战时期南方局的文化统战工作及其意义探析
《新华日报》首报 “敢死队”英勇事迹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势力的统战工作研究
客观了解和评价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
选择优质食用菌菌种的五项原则
添笔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