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2020-12-07薛绍军

魅力中国 2020年6期
关键词:分针创设小学生

薛绍军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泥井镇泥井中心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606)

人类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课堂教学形式也从传统的语言、文字、教材、板书、挂图等手段,发展到校园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探求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有机整合。整合的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创新的思维,从而促使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课堂上教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精心设计游戏活动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比较枯燥的,反复单调的操练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为帮助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将计算机和网络引入数学课堂,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电脑游戏来组织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无法通过文字来有效地理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铺路搭桥,逐步降低思维难度,有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如在教学“时、分、秒”时,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的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苹果,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苹果,时针走一小格,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

教学中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除了准确点拨、讲解外,还要个据内容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定能受到明显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将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图、声、像兼具的动态教材,教学内容范围的扩大,更新速度的加快,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的灵感,进而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例如在《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的,因此我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千米”,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于1千米的认识。运用计算机,设计动态模拟,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能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建立数学概念和性质,轻松地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化单一为多元,增加知识的密度

计算机信息容量大,信息转换方便快捷并且传播效率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增加课堂知识密度,同时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整合,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屏幕上先出示动画“把12个苹果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几个?”学生列式后,屏幕上又出示“把12个苹果每3个分在1个盘子里,需要几个盘子?”然后比较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过程中,比较异同,得出:两种分法中,要分的数相同,都是除法计算,这是相同点;分法不同,算式不同,意义不同,这是不同点。在此基础上,屏幕上再出示动画“8只小兔子和4只兔子笼,怎样就会使每只笼子里的兔子的只数一样多?”这样增加密度,强化表象,通过动画演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能有效的建立起正确的概念,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及时反馈,教师即时调整教学行为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注重在认知过程的评价方法与功能,以及突出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自评,是多元化的具体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参与性,可以有效地解决评价多元化的问题。其一,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备课时预测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内容,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其二,利用视频投影仪,可以把教师巡视中发现的学生的典型范例或典型问题展示在屏幕上,或讨论、或质疑、或讲解,便于聚焦学生的思维,达到正确的思路得到强化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分针创设小学生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解法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我是小学生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幸福在葱茏里,在弯腰的镰上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