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独立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模式探析

2020-12-06刘洋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9期
关键词:独立院校校企合作

刘洋

摘 要:近年来,独立院校逐步加快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在学科专业设置、分类管理机制、人才培养与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内涵建设,与企业携手合作,借助企业平台力量,凝练专业集群,丰富了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转型发展中走在前列。本文从校企合作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独立院校目前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的现状与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独立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模式创新转型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校企合作;独立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模式

一、校企合作双方在人才培养和就业途径上的协同性和差异性

1、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和就业路径中的协同性

首先,校企双方在院校学生培养和就业过程中的目标高度一致。这很大程度上是由独立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培养要求决定的,独立院校秉持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办学要求就是要培养出来一批适应社会发展企业生存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就是要为企业的管理、生产、运营的一线服务,到企业的一线去,能够做到上岗无缝对接,就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就业目标。其次,在市场导向上校企双方也谋求一致。现阶段企业都面临技术型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不稳定、创新动力能力不足等难题,就业市场要求独立院校必须加快人才培养和就业模式革新速度,校企合作就成为解决难题的必经之路。最后,针对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诉求一致。目前校企合作最普遍的模式是院校将企业实训课程植入学科建设中来,将企业实际实践经验和具体操作传授给学生,企业最终会选择贴合企业实际的技术人才。工学结合模式从学生角度出发是一种学习体验,从院校角度来看是一种教学方式,从企业用人角度分析是一种获取人才的途径。三方协同合作,三方共赢。

2、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和就业路径中的差异性

首先,校企双方体制环境的差异性导致各自的行为和目标不一致。独立院校是党政领导下的教育实体,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原则上与事业单位无异,一切事宜遵循按章办事,向上级领导部门报批并等待审核。企业一方则是要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独立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主要追求社会效益,教育活动要接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管理;企业主要追求经济效益,其经营活动有很大的自由度。体制环境的差异往往给校企双方带来众多束缚,合作灵活度自由度有限,独立院校繁杂的报批手续也使得很多有意愿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方望而却步。其次校企双方利益诉求存在差异。独立院校一般是公办民助性质,在办学理念和顶层设计上以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全面提高就业质量为办学首要目标。企业方虽然需要招聘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但仅仅把人才队伍当做盈利性工具,在考虑经营成本的同时不会对人才培养进行过多的投资。

二、獨立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就业模式的现实问题

1、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结构性矛盾凸显。

在独立院校办学过程中,普遍出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同质化现象,造成人才培养逐渐趋于同一化,这种迫使高校工作者不得不反思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建立在充分认识人才市场、科学预测需求的基础之上。另外,独立院校长期以学科本位为培养目标,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高校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导致其“人职不匹配”,与市场需要的不适应。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较为落后。在独立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提升“双师型”教师人数占比至关重要。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同时,也要去增加既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但独立院校目前教师队伍现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数严重不足,大多数独立院校还基本停留在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上,以封闭式的理论教学为主,甚至出现个别教师知识点断层和社会发展现状严重脱节的情况。

3、校企双方利益难以协调一致。一般来说,校企合作实质仍然是利益关系杠杆下的合作。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诉求不一样,协同育人、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学校合作的目的,企业的属性决定了企业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只有在企业获得利益或者说投资成本得到补偿的情况下,企业才有可能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周期长,时间长,投资大,而且见效缓慢,而最终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可能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因此企业也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

4、传统就业心态的影响。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还不完善,毕业生就业心态和就业意识有很大局限性。大部分毕业生期望找到工作稳定、工作环境优良、薪水较高所谓的“铁饭碗”,很多毕业生往往热衷于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其次就业意向往往是大中型央企、国企,很少毕业生愿意到中小企业直接就业,也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工作。

三、石家庄市人才竞争力提升路径

1、转变人才培养和就业观念。独立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自身教学特点,因为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让毕业生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按照办学宗旨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培养,过多地灌输专业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亟需转变。独立院校也要根据用人市场的不断变化来调整教学模式,丰富人才培养体系,使得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2、设置灵活的学科专业,与企业建立健康良好的沟通机制。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独立院校应利用好企业的信息优势和企业所在行业的人才质量标准,根据用人市场的需求来适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市场的用人需求。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也应该进行充分沟通,向合作的独立院校说明自身的人资情况,以便校企双方培养就业对口的毕业生。建立畅通无阻、信息共享的沟通机制能够切实保证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利益,实现三方共赢。

3、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能力。目前独立院校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那就可以考虑将部分教师也纳入到企业的实训课程体系中,与企业讲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联合培养,构建独立院校教师“兼职”锻炼平台。充分利用企业群资源,派送骨干教师到优质企业参观体验、交流研讨和兼职锻炼,进一步提高授课教师的实践技能,为努力打造双师型人才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4、明晰校企双方利益诉求与责任。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解决“用人荒”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协调好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和就业过程中的利益诉求则是双方能够顺利合作的基础。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为了育人服务的,企业方不能为了单纯追求利益而偏离育人轨道,校方也不能为了迎合企业迫切解决廉价劳动力而丧失育人的初衷。校企双方应充分遵循市场机制,达到多方互惠共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丽玲.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03).

[2] 高广未.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理论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3] 夏洪波.校企合作背景下独立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4] 洪列平.高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16(23).

猜你喜欢

独立院校校企合作
转型发展中独立院校护理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解读
独立院校图书馆服务咨询体系的构建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慕课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思考
翻转课堂在独立院校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