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毛泽东升华的救国志向及当代启示探究

2020-12-06余玉琦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国青年救国毛泽东

[摘要]青年毛泽东从追求人生理想到立志捐躯救国,自觉加入学校组织服务同学和社会,大约经历了5年的成长期,实现了由一个普通青年到坚定救国的青年先锋的转变。重新审视青年毛泽东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有机统一的升华历程,有利于中国青年更好地树立人生志向。

[关键词]毛泽东;救国;湖南一师;中国青年

[作者简介]余玉琦(1997-),男,汉族,江西省上饶人,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A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11-0004-03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①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需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不懈奋斗。特别是中国青年要敢于担当,因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②然而,“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③青年毛泽东不仅具有坚定不移的救国志向,而且铸就出坚不可摧的革命斗志。认识和学习他的青年生涯,有助于引导中国青年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相统一,并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

一、“埋骨何须桑梓地”的人生志向

毛泽东出生于贫穷闭塞的湘潭韶山冲,是旧中国平凡的农村子弟。然而,他在韶山冲书写了“埋骨何须桑梓地”的人生志向,发出了救国的时代宣言。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始终坚持年少时形成的质朴的救国志向并为新中国奋斗终生。他救国志向的形成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他主观奋斗的使然。

(一)志向形成的客观因素

毛泽东救国志向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有四点。第一,他父亲毛贻昌的勤劳节俭。形成救国志向的基础是要开智,开智则要读书学习。农村子弟读书学习不仅学费是个问题,更减少了家里重要的劳动力。毛贻昌经过数十年的勤劳节俭从贫农发展成富农,为毛泽东的求学生涯提供了物质保障。第二,母亲文七妹的博爱教导。救国是一种胸怀天下的仁爱担当,只有对天下受苦大众的极大同情和关怀,才能激发毛泽东救国的无畏斗志。文七妹是个佛教徒,慷慨而仁爱,关心穷苦人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人格成长中具有先导作用。他在母亲的祭文中写道“吾母高风,首推博爱……爱力所及,原本真诚”,④对母亲的博爱品德敬仰之至。第三,湖湘文化的直接或间接熏陶。它强调的心怀天下,经世致用的精神激励了一大批青年救国奋进。韶山冲虽偏远,但也处于湖湘文化圈,该地的李漱清正是维新派,毛泽东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而且坚定了自己的救国志向。第四,民族危机严重,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尤其是我读了一个谈到瓜分中国的小册子……我为我的祖国担心,起始认识大家都有救国的责任感”。⑤当祖国面临危险时,任何一个国人都会产生质朴的爱国情感,毛泽东树立救国志向正是爱国情感的强烈表现。

(二)志向形成的主观因素

毛泽东救国志向形成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两点。第一,强烈的求知欲。他好读书,不断追求新知识,即使遇到重大挫折也不会放弃。因为毛贻昌希望子承父业,所以当青年毛泽东懂得记账后,十四岁的他便停学务农。但是,他白天劳动,晚上依然看书,向表兄文运昌借的《盛世危言》《校邠庐抗议》等传播新思想的书唤醒了他的爱国萌芽,激起再度求学的行动。正是求知欲的力量不断帮助他开智,无限扩大了眼界,最终冲破韶山冲的文化闭塞,樹立起为国家献身的伟大志向。第二,具有不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救国志向是在民族危难时期爱国情感的强烈表现,斗争精神是救国志向形成的重要支柱。毛泽东喜好阅读反压迫的古典小说,立志做一个人民斗士,为此他反抗封建传统礼教与父亲作“斗争”,最终如愿复学。

二、“独令我来何济世”的救国志向

青年毛泽东进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不久转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接受人生唯一一次完整系统的学校教育。在这段时期,他接受了近代先进的中高等教育,自学汲取了大量中外文化知识,逐渐树立真实正确的救国志向,最终以“二十八画生”为名寻求时刻捐躯救国的青年向世人明誓,实现了救国志向的升华。

(一)志向升华的原因

青年毛泽东树立真正的救国志向实现了明显的升华,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勤奋的使然。

首先,青年毛泽东科学认识了基本国情是树立正确救国志向的基本条件。他在湖南一师就读,一方面系统学习了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等学科,初步了解了近代中国以及世界的基本局势。不仅能够站在中国看中国,而且还能站在世界看中国,既微观,又宏观。另一方面,长沙是湖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信息传播都较为及时。青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几乎每天都要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日报,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上海是中国经济的中心且是国际大都市。他时刻关注着国家时局,并准确地洞察“未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昔,非有奇杰不足以言救济。”⑥青年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可谓深刻,此时中国内部势力勾心斗角战乱不断,但没有任何人能领导中国;外部列强窥视,日本更是虎视眈眈,处境愈来愈艰难。为此,“非有奇杰不足以言救济”既是他对国家的担忧,也是对自己的激励。实现对中国国情的基本认识,明确救国使命的艰难是青年毛泽东真实救国的内在表现。

其次,青年毛泽东形成了先进的政治观念是正确树立救国志向的关键。随着国内外局势和自身认识的发展,对北洋军阀、立宪派和革命派有了初步的性质认识。袁世凯与日本秘密商议“二十一条”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他痛悟袁世凯领导下的民国政府不可能实现民族自强,并痛恨日本帝国主义及其他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五七国耻”使青年毛泽东明确公开反对袁世凯、反对帝国主义,后来也明确反对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复辟封建主义。与此同时,湖南一师民主开明的校风,聚集了蔡和森等爱国青年,杨昌济等优秀老师,青年毛泽东经常与他们交流获益匪浅。在杨昌济的推荐下阅读最新出版的《青年杂志》,先进的民主科学思想使他抛弃了先前的政治文化偶像梁启超,同时也反对君主立宪派。初步完成正确的政治观念构建,知道与谁作斗争,保证了青年毛泽东救国方向的正确性。

同时,青年毛泽东自强的学习精神是实现救国志向的根本保障。没有广博的知识支撑,他艰巨的救国志向永远都只是幻想。好读书是青年毛泽东自幼培养的习惯,进入湖南一师之后,青年毛泽东既照顾专业课,更注重自学。他在与多个老师和好友交流学习之后,逐渐总结了自己的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后专门,注重各门科学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在此方法下,青年毛泽东的知识信息急遽扩大,国学知识尤为深厚,同时不断学习西方文化思想和汲取新思潮、新文化,追求“贯穿古今,融会中西”,最终构建了以国学为主导,中西文化兼容并蓄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他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结构,对于日后学习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志向升华的最高特征

认识基本国情、树立正确的救国志向和掌握救国才学是真正救国的必要条件。青年毛泽东的无我精神是坚定救国志向的根基,更是真实救国的最高表现特征。他在征友启事中提出刻苦耐劳、意志坚定和时刻为国捐躯的要求,青年毛泽东为救国达到了无我境地,此后的革命岁月恰好证明了这一点。“无我”精神的培育主要源于四个方面。其一,民族危亡的大环境。爱国救国是民族危亡之际国民最纯真最自觉的情感,青年毛泽东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个人功名处于次要地位,救国担当自觉上升为主要地位。其二,湖湘文化的熏陶。青年毛泽东敬仰的曾国藩、谭嗣同等人都是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在湖南一师铸就了“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湘学士风。其三,杨昌济的品德示范。杨昌济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的教育家,十分注重“修身”和“儒者人格”,努力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青年毛泽东十分敬仰和尊重杨昌济,经常到他家交流谈心。其四,青年毛泽东的主观因素。他本就是一个忧国爱国的热血青年,随着自我知识结构的丰富和对国情的深入认识,爱国情感愈加强烈。在实现救国的征途上荆棘满布,非坚忍不拔者难以坚持。青年毛泽东“无我”的救国志向是他不断向前克服重重困难的最大法宝,“无我”方能“无畏”。

青年毛泽东在好友的追悼会上发出“独令我來何济世”的痛叹,绝不是自大狂妄,而是他知识积累、国情认识、政治观念、个人修养和实践能力达到一定的人生高度后自觉形成的救国自我担当。

三、“世事纷纭从君理”的时代使命

青年毛泽东救国志向的升华不是简单地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进行换位,而是在个人认识得到成长和爱国思想得到提升后,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有机统一起来,自觉肩负救国的时代使命。

(一)肩负使命的必然性

“有机统一”是将爱己、爱家、爱社会和爱国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绝不是牺牲个人利益换取国家利益。不可否认,人类有利己的本能,但不能判定兼顾国家利益个人利益会受损。其实,“爱国”与“爱己”是相互统一的。爱国中的“国”既指祖国,也指国家。“祖国”是先祖开辟的生存之地,人们在这片土地上世代耕作,获得自己生存与生活的物质资料。因此,热爱生养我们的土地是人的本性。与此同时,“爱国”又是“爱国家”,国家是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机构。祖先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逐渐取代了占主导的血缘关系,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新的公共权力机构国家产生。国家正常运行使得社会安全发展,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所以,这就决定了青年毛泽东有两个救国使命:保卫国土和建立新中国。

如今人民是新中国的主人,热爱国家就是本分,中国青年应该珍惜感恩并且誓死捍卫世代相传的这片土地、这个国家。所以,在新时代下中国青年必须自觉肩负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而且必须有正确、具体和真实的实际行动。

(二)肩负使命的要求

青年毛泽东的救国志向绝不是空想,是爱国情感和自身才能的自觉使然,所以中国青年在新时代下需要不断完善自己。

第一,中国青年需要时刻关注社会、国家时事,认知基本国情,明确时代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⑦这是中国当前最大最重要的基本国情,通过认识中国社会矛盾,知晓中国有哪些社会问题和与世界发达国家有哪些差距。另外,新时代与民族存亡之际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欲实现崛起必然要在各个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军事、经济、文化和体育等。所以,中国青年需要结合个人所长和专业所学,明确自己的时代使命。

第二,中国青年需要树立远大理想,与时代同行。判断理想远大的标准不是要创造多么伟大的功绩,而在于切实地为时代发展服务。虽然理想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各有差异,然而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都值得喝彩。但必须强调,“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⑧青年富有理想,民族与国家才富有活力和前进的动力。

第三,中国青年需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明确使命、奋斗的方向。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青年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人平等的根本奋斗方向,但因为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当下的时代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必须清楚中国人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才实现了独立和富强。

第四,中国青年需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是实现时代使命的根本动力。如果不努力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时代发展,不仅不能够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会阻碍社会前进。

第五,中国青年需要追求“无我”的爱国精神,坚定不移地为实现时代使命而不懈奋斗。精神上强,才能迸发更持久、更深沉、更强大的力量。“无我”的爱国精神虽然是一个非常崇高的境界,但只要中国青年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艰难的成长历程,用心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高尚人格,坚持传承“以天下为己任”的永恒情怀,会自觉形成“无我”的爱国精神。自觉将国家利益摆在首位,前进的动力才纯洁、才坚定,遇到困难才会迎难而上。

四、“还看今朝”的青年展望

青年毛泽东在民族危难之际,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有机统一,明知救国之艰难却仍自觉肩负时代使命踏上探索拼搏的报国征途,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如今在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迈进,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青年必然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必然大有作为。但是民族复兴愈临近现实境遇则愈艰难,国内外局势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很多、很严峻。中国的崛起令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异常躁动。中国的东部、西部和南部与多个国家存在领土争端,中国主权也受到一定的挑战。与此同时,国内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经济正在深化改革,存在较大的阻力;贫富差距较大,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不高;国民缺乏认同感,文化自信有待提高等困难。

所以,种种困难和挑战成为中国青年未来的“拦路虎”,但中国青年必然要面对,也必然要战胜。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领土必然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民生活必然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青年必然自强不息。唯有自强不息,才能有能力、有信心、有勇气和有希望自觉肩负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才能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注释]

①⑦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10-27(2).

②③⑧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05-01(2).

④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M].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2012年:374页.

⑤埃德加·斯诺著.汪衡译.毛泽东自传[M].青岛出版社:青岛,2003年:22页.

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M].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2008年:6页.

猜你喜欢

中国青年救国毛泽东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从五四运动理性思考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韦君宜在《中国青年》时期的期刊编辑思想研究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听谎有瘾
越南抗美救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