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学思行教学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启示

2020-12-06何悦

学生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启示教学实践孔子

何悦

摘 要:孔子的学思行教学思想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将学、思考、实践三者相结合。孔子的学思行的教学思想始终是我国主流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即使时代更迭,但是孔子的学思行教学思教育思想始终符合认知规律,对我国当下的基础教育具有相当大的借鉴价值。本文将主要探讨孔子学思想教学思想以及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学思行教学思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启示

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并积淀了孔子“学、思、行结合”这样宝贵的教育思想。“学、思、行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是孔子思想精华凝聚中的重点之一,该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教师将孔子教学思想中的经典进行批判继承和运用,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也能够在教学實践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辟地讲述了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从而看出“学”与“思”的重要性以及孔子对“学思结合”的重视,对待一切问题都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不可以随声附和。只有独立思考并深入探究,才能找到问题源头,从而答疑解惑。学思结合也是孔子关于学习心理方面的观点。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将学与思相结合,能够打破单方面学习和思考的局限,摆脱单方面思考或学习的弊端。将学与思相结合也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的必要方法。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课《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点拨,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味。在朗读过程中,注重语调、停顿、轻重音、快慢等,如果能将诗读出韵味,那么必定对诗有着一定的感悟与理解。在初步朗读课文后,教师可以旁敲侧击引导学生表达出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独到理解,在此之后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诗人在山中反而不清楚庐山的真实面目,那么在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吗?”暗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二、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始终坚持综合实践教育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综合实践内容综合实践的方法技巧教授并付诸实施,一定能够给教学效果带来很大程度上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在课堂中增加实践活动,更能体现人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代培养的人才的核心素养,除了具备专业技能外,还要拥有正确性的情感态度以及学习方法,还包括文化意识,概括起来就是拥有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练习《写信》时,首先,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了解习写信的背景知识,写信教学也是本册教材应用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能够完整地写出一封简单的信,是写作教学目的所在。其次,带领学生掌握有关写信的必要基础知识,其中写信教学共分为四个步骤,在第一步骤先带领学生观看示例,第二部分向学生讲解写信的主要格式,第三部分讲解信封的具体写法,第四部分明确这次习作练习的要求,并独立写出一封具有实用意义的信。写信就是一个在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掌握扎实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孔子明确提出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进行练习能够在特定环境下稳定地将信息提取出来。

三、循循善诱,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孔子教育教学思想中的一大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逐章逐句讲解,带领学生慢慢体会与领悟,然后发现教材中的奥秘。“能近取譬”是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就是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进行打比方,逐步启发、点拨与引导,以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重点、疑点。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进而深入体会文章主人公的思想情感,从而培养学小学生的爱国热情,从小树立小学生的博大胸怀与远大理想。文章的主人公几乎与学生是同龄人,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出“周恩来后来成为一个伟大人,与他少年时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密不可分。”,从而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结束语

孔子的教育思想充分在教育实践中抓住了课程的内在联系,并且有一定的教学成分进行了整合,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并始终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孔子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基本知识,思考深层次意义的过程。学习与思考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赖,这也在侧面说明学习思考两者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封忠晨.魏书生语文教育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8.

[2]柴军应.学生学习自主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范春香.课堂:从结构走向超结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启示教学实践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