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常见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2020-12-06梁梦颖

湖北畜牧兽医 2020年11期
关键词:常见病防治措施症状

梁梦颖

摘要:对鸡常见病的发病原因及症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鸡;常见病;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11-0023-02

在家养的动物中,家禽是最易得病的群体,鸡的抗病力虽然相对较强,可在规模养殖过程中也容易发生疾病,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目前鸡的常见病有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鸡白痢、球虫病、鸡痘、禽霍乱等,现将其发病后的症状与防治措施分别介绍如下。

1  鸡新城疫

该病为急性传染病,鸡感染后常因败血而死亡,又称败血症,一般在冬、春两季流行,俗称“打鸡瘟”。

1.1  症状

病鸡普遍高热,体温43~44 ℃,精神萎靡不振,鸡冠和肉髯颜色发紫,排绿色粪便,总伸头好象呼吸困难的样子,且不停地“咯咯”叫;在口腔和鼻腔内有大量的黏液流出。对病鸡尸体进行解剖,可见其腺胃乳头有出血点,这是该病最明显的症状,并且在肌胃的角质层有竖条状的出血点,消化道黏膜有溃疡点或出血点。

1.2  防治措施

防治鸡新城疫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新城疫疫苗,在生产上一旦发现感染该病,染疫的鸡场应采取就地扑杀并挖土深埋,做好鸡场封锁隔离工作,非本鸡场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鸡舍,本鸡场工作人员出门前要做好消毒防护工作,同时整个鸡场用2%~3%氢氧化钠溶液加强消毒[1]。

2  传染性法氏囊病

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是病毒破壞鸡体免疫中枢器官(腔上囊)而导致鸡发病和死亡。

2.1  症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发病后,主要造成鸡对其他疫苗免疫失败,任何品种的鸡均能感染此病,特别是3~4周龄的雏鸡更易感染。鸡发病后,排白色水样稀粪、贪睡、翅膀下垂、步态不稳、发热,体温43.0~43.5 ℃,解剖尸体可看到肌肉呈出血状。

2.2  防治措施

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对鸡群接种法氏囊疫苗,并严格加强检疫,做到严格消毒,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加强鸡舍环境卫生管理。因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用于临床治疗,鸡群发病后大多是采用高免蛋黄液肌肉注射,雏鸡按0.3~0.5 mL,成年鸡按2 mL/kg体重进行辅助治疗。

3  鸡马立克氏病

该病是鸡感染马立克氏病毒而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疾病,在生产实践中鸡最易感。

3.1  症状

鸡感染该病后病毒如果是侵染神经,可导致鸡脚麻痹而表现为走路不稳,严重时不能走路,也有的病鸡出现走路劈叉姿势;病毒如果侵染内脏器官,则表现为肿瘤性病变;病毒如果侵染眼睛,则表现为视力丧失,虹膜褪色,成为“白眼病”;病毒如果侵染皮肤,则表现为表皮增厚或结痂。

3.2  防治措施

在生产上,发现该病的发生随着鸡龄增长而呈减弱趋势,即鸡龄越短的鸡越易感染,2~5日龄的鸡最易感染且死亡率高。当前没有特效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在生产上一般采取在鸡出壳后24 h内接种疫苗,平时在饲料中加入板蓝根、病毒灵、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加以预防[2]。

4  鸡白痢

该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4.1  症状

鸡感染该病后最主要的特征是排白色粪便,并有急性败血症过程,最常见的是在鸡肛门附近粘有黄白浆糊状、成块状的粪便,病鸡精神萎靡不振、翅膀下垂、不吃不喝、远离鸡群,时而发生“叽叽”的哀嚎声。

4.2  防治措施

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我们发现该病主要是危害雏鸡,一般在5~6日龄时就开始发病,10~15日龄是该病发病的高峰期。在生产上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改善鸡群环境卫生,以提高鸡的抗病力来防止该病发生。

5  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发病原因是球虫寄生于在鸡的小肠或盲肠上皮细胞,并不断繁殖侵害鸡体从而导致鸡发病。

5.1  症状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粪便带血,尸体解剖可发现鸡肠内粪便颜色为暗红色,肠部有炎症和出血。而病鸡的临床表现和鸡白痢病很相似。

5.2  防治措施

据调查,该病以21~49日龄的鸡最易感。试验发现采用网上平养的鸡,因鸡只与粪便隔离,可很大程度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因此该病的预防主要是在生产上改变传统养殖方式,进雏前用1%~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地面垫草勤换勤晒。同时适当增加维生素A的使用量,增强鸡对球虫病的抵抗力。鸡球虫病属于寄生虫病,在做好环境卫生的同时,可在饲料中添加痢特灵预防,一般每500 g饲料中拌1片或2片痢特灵,连喂5 d就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6  鸡痘病

鸡痘病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常急性发作,大多发生于秋季。

6.1  症状

一般表现在鸡眼脸部,发病初期为白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突出于皮肤表面,偶尔也会在鸡喉部有黄白色豆渣状的假膜发生。

6.2  防治措施

鸡痘病主要是通过皮肤伤口或黏膜接触而传染,没有伤口的健康鸡一般不易感染,但一旦发生也不易彻底清除此病毒。因此养鸡户一定要严格预防该病,平时严格按照要求接种疫苗,鸡舍、饮食用具和其他环境可用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全面消毒。

7  禽霍乱

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疾病。

7.1  症状

禽霍乱分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病鸡解剖尸体可在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等处见到小点出血,病鸡羽毛蓬乱、不吃不喝、精神萎靡不振,口鼻等处有泡沫状黏液流出,排黄绿色稀薄粪便,体温升至43~44 ℃,昏迷1~2 d后就死亡;慢性型病鸡主要是腿关节肿大变形,有时会有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走路跛行、呼吸不顺畅等。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潜伏期一般2~8 d,一般呈现败血症状。

7.2  防治措施

在生产上可在鸡龄4周后注射禽霍乱灭活疫苗。在临床上可用磺胺类药、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对病鸡进行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劑量要用足,疗程要合理,当鸡死亡明显减少后,再继续投药2 d以强化疗效。

8  大肠杆菌病

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自开展集约化规模化养鸡以来,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各个鸡场的主要疾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8.1  症状

鸡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和鸡发病时年龄、病程、受感染的部位以及是否继发或混合感染有关。发病后一般可引起鸡的各种组织器官炎症。雏鸡表现为厌食、羽毛不整、呆立独处2 d左右死亡;成年鸡表现为鸡冠萎缩、颜面发白,若是局部感染则呈局部临床症状,如关节炎、眼炎以及伴有呼吸道其他症状等。

8.2  防治措施

该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一般春夏季梅雨、闷热、潮湿的季节容易发病。该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也有关,因此,在预防上首先是要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落实鸡场防疫措施;其次是在种鸡场要对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工作严加管控;第三,要全年抓好常见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确保鸡场平稳运行;第四,有条件的鸡场及养殖户应在动物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对鸡大肠杆菌病进行病原分离,开展药敏试验,筛选出最敏感药物用于临床治疗。一般在鸡到1月龄时,可使用大肠杆菌疫苗对其进行肌肉注射。雏鸡发病时早期投喂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呋喃类抗菌素,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展,并能促使其尽早痊愈。

参考文献:

[1] 王文学.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5):158.

[2] 叶培萍.散养土鸡常见疫病的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8):147.

猜你喜欢

常见病防治措施症状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医师可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处方
分数乘、除法常见病号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原来我们都有病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临床疗效观察
乳房常见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