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西方艺术碰撞的火花
——以王沂东《吉祥烟》为例

2020-12-06张立冬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外国语学校

艺术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陈逸飞伦勃朗吉祥

□张立冬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外国语学校

本文通过王沂东先生的《吉祥烟》与伦勃朗的《夜巡》等作品进行对比,揭示了作者对光线的处理和人物排列技巧,展示了作者对西方古典风格和中式审美的吸纳。

2015 年11 月15 日,中国写实画派举办十一年展,这次展览中展出了陈逸飞、杨飞云、艾轩、王沂东等名家的作品。在这些画家的作品中,笔者非常欣赏王沂东先生的作品,尤其是王沂东先生的《吉祥烟》。

《吉祥烟》创作于2006—2007 年,于2008 年参加香港苏富比秋拍卖,以1298 万港元卖出。这幅作品显示了西方绘画的技法,但流露出中国传统艺术的韵味。当笔者第一眼看到这幅作品,便立刻想到荷兰艺术大师伦勃朗的《夜巡》,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实现了自己对光线的追求。《夜巡》是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连队画的一幅群像。射手们每人出一百弗罗仑(荷币),各自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与别人站在同等的位置。然而,伦勃朗没有按照这些人的要求和趣味,突出每个人的面部,而是分出主次。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明中心,其他人物位于次要位置,又运用特殊的光线显示画面的神秘感。这幅作品以特殊的伦勃朗式光线法和对人物的主次关系处理,成为画家留存后世最著名的作品。

王沂东先生学习了伦勃朗的光线处理技巧和人物排列技巧,用光线突出主要人物的不同角度,在一个小画面中,刻画了十个人物,突出了其中的新郎和新娘,又使画面看起来并不拥挤。这幅作品表现了传统的山东沂蒙生活,又刻画了“红嫁妆”“大棉裤”“免裆裤”等传统服饰。这样的装束并不显得土气,却像19 世纪法国古典画家安格尔的作品一样,显示出一种西方古典的高级感。

王沂东先生的作品不但显示了西方古典的油画风格,还表现出强烈的中国风格。笔者曾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本上看到董希文先生的《开国大典》,书中在介绍这一作品时突出了董希文先生在敦煌临摹敦煌石窟中的传统图案,将油画平面化、中国化,又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王沂东先生的《吉祥烟》也是如此,他运用西方油画语言,表现中国传统生活,又舍弃传统西方油画的过多层次,表现出平面化的中国传统绘画感受。因此,《吉祥烟》虽然以油画的形式呈现,但由于其使用了中国的绘画题材和中国式油画手段,所以充斥着强烈的中国风格。

王沂东对中西绘画风格的碰撞与其个人经历有关。画家于1955 年出生于山东蓬莱,早年参加工厂演出队的演出,绘制厂内的宣传画、演出队的舞台背景。1978 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期间曾先后赴山东大渔岛、河北承德、新疆伊犁、吉林延边、山东蒙阴等地考察、写生,这些经历对其创作具有中国元素的油画具有重要影响。1982 年他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从1977 年开始,王沂东先生就获得了许多艺术创作奖项,如1984 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馆)中,《农家母女》获优秀奖,被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1998 年10 月,参加德国柏林“东西方写实派”油画汇展;在2002 年“中国第三届油画大展”中获优秀奖。

著名美术评论家廖雯是这样评论王沂东作品的,他说:“1983 年后,王沂东一面继续走古典油画之路,一面大胆开拓表现题材,寻求更完美的艺术形式,创作了大量人物肖像、人体和静物画。王沂东这一时期的肖像作品,试图以古典主义的形式来表现现代人的风貌、心理和意识。画面往往光线柔和、笔触细腻,尽量舍弃多余的层次,力图使古典油画方法与中国平面装饰法相结合,特别是在有些肖像画上色的处理上,吸收了传统画工笔重彩的装饰手法,与人物精神气质融合,透出东方式的内在和温润的美感。”

相比王沂东的油画艺术,同属于中国写实画派的陈逸飞也是这种风格,二者在绘画光线的运用上有相似之处。在对传统刻画的过程中,陈逸飞主要表现了上海女人的气质,而王沂东的作品则更具有山东沂蒙的艺术风格。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二者并不相同,陈逸飞主要运用西方盛行已久的褐色色调,而王沂东主要运用更有中国传统风俗的色彩。像《吉祥烟》一样的很多带有王沂东风格的油画作品大量采用非常艳丽的红色、黑色等色彩,以表现中国风格的油画作品。

在绘画风格方面,王沂东先生具有西方古典的崇高与浪漫主义色彩。除此之外,王沂东现实的艺术风格又是对中西合璧的探索。近年来,很多画家和学者提出建立“全球史观”,这种观念强调全球性与整体性,摒弃以国家为单元的思维模式;重视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互动”。王沂东先生的绘画注重中西方绘画的融合,他以一种整体性和民族性践行着自己的艺术创作。

猜你喜欢

陈逸飞伦勃朗吉祥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伦勃朗的“败笔”
伦勃朗的“败笔”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陈逸飞:如果再有十年时间
“伦勃朗光”到底是什么样的光?
好花开放送吉祥
用视觉艺术向世界表达中国韵味
伦勃朗的生年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