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艺术歌曲的演唱与钢琴伴奏的特点
——以黄自的《点绛唇·赋登楼》和古诗词艺术歌曲《声声慢》为例

2020-12-06李姝柳河南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14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艺术歌曲演唱者

◎ 李姝柳 (河南大学)

引 言

从古至今,音乐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千百年之前,从古诗词到近代诗歌再到散文,从管风琴到古钢琴再到现在的钢琴,每一种艺术形式都经历了漫长而又有意义的发展,各种音乐体裁也相继涌现,其中,艺术歌曲这一音乐题材流传甚广,并经过时间的打磨成为了每一位声乐学习者的必修课。与此同时,得到充分发展的还有与之紧密相连的另一种艺术形式——钢琴伴奏。钢琴伴奏由于自身具有独特又多样的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声乐作品之中,其中,其有着独特的曲式结构能与之相匹配,还有和声织体与声乐的融合性,以及复杂多变的曲式结构,都让之成为声乐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与钢琴艺术的邂逅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钢琴是一门必修课。不仅要学习弹奏钢琴曲,更要学会弹正谱钢琴伴奏和即兴钢琴伴奏。由此看来,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当今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与发展,音乐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人们对音乐、对艺术的追求也变得愈发强烈,对自身审美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而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普遍应用于独奏、重奏、以及交响乐、民乐合奏还有伴奏中,深得广大群众的热爱,它既可以高贵、优雅,同时又能激起人们的斗志激昂,风格可以多变,满足许多爱乐人士的需求。由于钢琴本身具有独特而动听的音色和很和谐的和声织体,因此声乐演唱者选择用钢琴伴奏是对整首歌唱作品的烘托,可以说是在歌唱的基础上锦上添花,为声乐作品增添了许多色彩,能充分的展现出艺术表现力,同时也变得更有味道。能用钢琴伴奏的作品类型有很多,其中包括一些电影电剧中的歌曲、中国各地以及少数民族自己的歌曲、流行唱法的歌曲、以及一些歌剧音乐剧中的选段,还有就是现在被广为流传的艺术歌曲。

二、对艺术歌曲的认识

艺术歌曲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由于旋律流动婉转,情感很饱满,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并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很受声乐学习者的欢迎。流畅好听的钢琴旋律加上风格多变的人声,使艺术歌曲有着充分的表现力,很容易感染人心。当这种音乐体裁流传至中国时,国内正盛行新文化运动,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革命家提倡反封建、反礼教,并且引进许多西方先进思想,因此,艺术歌曲也随之在中国逐渐流传,并且因为受中国音乐的影响,艺术歌曲在中国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而在这一时期,也前前后后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曲家以及流传许久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积极传播并进行创作的音乐家有李叔同、刘半农、赵元任、黎锦辉、易韦斋、李之仪、龙七、郭沫若、田汉、端木蕻良、黄自、肖友梅、黎青主、陈啸空、张曙、聂耳、冼星海、贺绿汀等,代表作包括《春游》、《叫我如何不想她》、《早秋》、《问》、《梦》、《我住长江头》、《玫瑰三愿》、《梅娘曲》、《日落西山》、《嘉陵江上》、《夜半歌声》、《铁蹄下的歌女》、《长城谣》等,可谓是艺术歌曲的鼎盛阶段。而除去这些之外,黄自的艺术歌曲和古诗词艺术歌曲也是格外动听,是声乐学习者必唱的中文曲目,其中,黄自的《点绛唇·赋登楼》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分具有代表性。

三、《点绛唇·赋登楼》与其钢琴伴奏的特点

《点绛唇·赋登楼》这首歌曲的曲作者为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黄自,词作者为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文学家以及音乐家王灼。从音乐方面看,作者根据原词的格式把词分为前后两段,前段有20个字:休惜余春,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后段有21个字:一掬愁心,强欲登高赋。山无数,烟波无数,不放春归去。歌曲旋律悠扬,强烈的民族风格旋律与西方作曲技法结合,使人们听了耳目一新,又倍感亲切。作曲家黄自采用了婉转而热情的曲调,把词人王灼想把这美好春天留住的心情充分的表达了出来,更让人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吐字咬字,认真体会其中的情感并且准确的表现出来,字里行间既要略带感伤忧郁之情,又要抒发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两情结合,方能唱出这首歌的情感所在。黄自先生在创作这首作品的旋律的时候,使其听起来十分押韵,就像古代的诗词一般,使大多数听众能从此种韵律格调中感受歌中的情感,并且从中体会到其中的美感,把音乐和古代诗词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碰撞出前所未有的,美丽动人引人注目的火花。而《点绛唇·赋登楼》这首歌曲的钢琴伴奏也是很有特点。这首词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在歌曲的前一部分,作者采用D宫六声调,在前奏部分可见,钢琴伴奏的左手部分,也就是低声部基本上都采用的大三和弦,再适当的添加个别附加的六度音进行配合。这使第一部分的钢琴伴奏听起来更加的流畅又不古板,并且更好的与演唱者进行结合,旋律平稳,使整首作品达到一个很好的舞台效果。而当到了“试来把酒留春住”这一乐句时,钢琴伴奏的节奏相比之前更加紧密,和声的和弦织体也有所增多,力度增强,这也正映照了本句诗人的情绪,害怕失去春天又渴望春天的不安心绪。在最后一个字“住”的时候,采用了典型的切分节奏,以对之前情感进行强化与巩固。在“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这两个乐句之后,有一段三小节的间奏,乐曲从此进行了转调,由原先的D大调转为b羽调式,而在后面19小节之处,转回了D宫调式上。这部乐曲的钢琴伴奏采用了很和谐的和声织体,与人声搭配之后更是突显他的和弦音响效果,使听众产生一种朦胧且又美好的意境感,展现出延绵不断、跌宕起伏的音乐旋律。黄自在创作这首作品时,很好的将钢琴伴奏与人声结合起来,既有侧重又有对比,两者搭配有重有轻,十分契合。

四、《声声慢》与其钢琴伴奏的特点

《声声慢》是一首古诗词作品,它的旋律优美、富有故事情,很吸引听众,这首作品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作词。李清照是宋代的女词人,十分有才华,在她前期时,无论家世还是感情都一切顺利,但不曾料想在后半生时可谓是悲惨凄凉,被骗感情与钱财,并且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之痛,这首《声声慢》,便是她在晚年所作,其中从前两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便足以见得。该词分为上下阙,上阕中,叠词的用法甚是巧妙,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反复进行咬字,给人一种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感觉,就像一位失意者的轻声诉求,伤感的情绪渐渐铺满,并且久久不再散去。在这种冷热交替,刚暖又寒的天气,作者久久不能入眠,时常想起故去的丈夫以及至亲。于是“三杯两盏淡酒”来解心中忧愁,但是夜晚风急,身子寒冷,心中亦凉。突然,耳边传来一声孤雁的哀鸣,在作者听来却是似曾相识。下阙则是把整首歌曲的情绪推至顶峰,“满地黄花堆积”意为盛开的菊花,并非残英满地,但是由于词人心境空虚,因此没有心情赏此美景,所以无人采摘,这里作者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漏出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独自守着窗,看着外边,一切仿佛都与自己无关,不知道什么时候天才会黑。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时,却又下起了细雨,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无边丝雨细如愁,下的人心更加凄凉。在看到院子里的两颗梧桐树,虽然经历风雨,却仍在困境中相互依靠相互扶持,再转过身与自己进行对比,就觉得更加凄凉了。自己的情绪忧郁沉闷,仅仅用一个“愁”字却不能将其表达,在我们看来,作者情绪没有明显的发泄出来,但是事实上已经都尽在不言中了。

在众多声乐作品中,演唱古诗词作品的难度相比来说较大,在演唱之前要充分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了解作词人的背景以及本首古诗词的意境,才能将正确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与此同时,钢琴伴奏也有着一定的重要性。整体看来,整首歌曲为e小调,中间并无出现转调现象,前奏部分重复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与主歌部分遥相呼应。伴奏中连线居多,使整首歌曲听起来连贯自如,收合到位。作品的旋律奠定整首作品的情感基调,而钢琴伴奏也在衬托描述着歌词所表达的意境,二者与歌词相互影响相互衬托,三者合力渲染出了一个悲惨凄凉的意境,进一步的突出了作品主题,也正突显了艺术歌曲的风格与特点。从整首作品欣赏看来,钢琴伴奏与演唱者所要演唱的乐句都同等重要,不分你我,钢琴伴奏在此时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衬托声乐演唱者的角色,他更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于声乐之外,将它单独摘出来也可欣赏,但与声乐相互搭配却更能突显他的作用,而此时对他的要求也极高,像和声、情感、意境等方面应该更具有深刻的内涵。在表演的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激励,尤其到歌曲的高潮“满地黄花堆积”时,钢琴伴奏采用紧密的柱状和弦以及逐渐推高的音区来推动演唱者的情感,使人声也随着钢伴给予的主动性而变得更加主动。到了“梧桐更见细雨”,钢琴伴奏采用多个十六分音符构成滴滴答答轻快的感觉,模仿雨滴下落的声音,使整个意境更加生动,有画面感。再到最后的“了得”二字,钢琴采用二分音符和弦,有结束终止感。在尾声时,伴奏先是推向高潮然后迅速下落,整首作品结束。因此,一首作品的完整呈现需要表演者与钢琴伴奏的紧密配合与互动,这样才能使作品表现的完整,流畅。因此,钢琴伴奏是一首声乐作品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

结 语

在许多中国的艺术歌曲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与古代的古诗词相融合,既保留了源远流长传承古今的中华文化,又不失优美婉约的旋律,在此基础上再结合钢琴伴奏,意境猛然而出,两者在一起可谓天作之合。而许多人都认为钢琴伴奏只是声乐作品的点缀,只是一个普通的伴奏乐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强调其表达的情感,二者缺一不可,其中,这两首艺术歌曲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艺术歌曲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运用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钢琴伴奏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养*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中国艺术歌曲的近代发展及其风格特色探索
强化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意识 加大钢琴伴奏能力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