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石就石的古村落
——探访丽江宝山石头城奇景

2020-12-06杨世瑜

壹读 2020年6期
关键词:石头城石山宝山

◆杨世瑜

丽江宝山石头城,因誉为“悬崖上的城堡”“巨石上的古村落”“悬崖上的天险之城”“危崖上的城堡”,而又因其远离都市深藏于郁闭偏僻的金沙江深谷,更使人倍感神秘。因我是有地质知识又喜好旅游的丽江人,就地质奇观为主题,于2005 年和2013 年两次应老友盛情邀约陪同,探访了宝山石头城。

一、随岩依石的村落宅居

丽江宝山石头城位于长江第一湾(石鼓湾)、金沙江向北流、至三江口又向南流的(玉龙湾)深切割峡谷西岸。金沙江支流冲江河入江口处侵蚀残山。冲江河源自玉龙湾南北向分水岭百花山(海拔4376m)东麓,流域长数千米,其北近邻东西向山脊太子关(海拔3504m);金沙江东岸阿子山(海拔3727m)。位于高山深谷间的宝山石头城山体海拔约1800m,与金沙江江面高差约300m,呈险峻峡谷间的陡峭小孤山。

展布于断裂构造切割破坏、由泥盆系地层为核部石炭-二叠——三叠系地层为翼部的复式背斜北翼。沿冲江河谷地展布第四系沉积/堆积物。宝山斜坡台地(又称革囊坡),有一套平缓的碳酸盐为主体的角砾岩。随着地壳脉动式抬升,冲江河下切,冲江河两侧形成多级阶地、连续悬壁及崩塌体。石头城残山顶层为宝山斜坡台地厚约40 余米的宝山砾岩。残山顶层的主体岩石为呈层状产出、岩溶发育的灰色致密块状类沉积角砾岩。在残山南部分布有崩塌角砾岩,沿断裂分布有碎裂岩化、碎斑岩化构造岩及断层角砾岩。

丽江先民在宝山石头城的石山上依岩就石谱写了宝山石头城古村落石文化,紧邻的太子关悬壁上遗存有石器时代的古老岩画,在该特定地域形成独特的石文化。

(一)石体·墩台状残山

石头城残山低于周山约2000m,高于金沙江面约300m,呈似桌状山,上部为高约40m、四壁陡峭的碳酸盐岩;顶斜坡平台面积约0.5km²,残山下部为截锥状基岩。

宝山石头城所在的侵蚀残山,主体呈墩台状、桌状,四周悬崖峭壁。仅南西端呈低凹的山丫口与北东延伸的克灵山相连。残山主体下部呈截锥状,上部呈稍向东倾斜的桌状置于截锥上,残山上部主体地层岩石为裸露的宝山砾岩,总体为“锥-桌”二元结构的墩台状残山。除南西部窄小的颈缩状山丫口外,残山四周悬崖峭壁。残山顶部南北略长、东西略短,大体呈200m-250m 左右的桌状,面积约0.05km²。金沙江险峻峡谷西岸,险峻陡峭石山上,世居山民击石为路,就石建房,凿石作桌凳,建造有充满石文化特色的城堡状古村落“宝山石头城”。除道路及路边狭窄空地外,几乎全部为房舍所覆盖。

(二) 聚落·依石就石的古村落

1、历史古老的古村落

宝山石头城建于宋末元初,是延续了近八百年山村特点经济生活体系的城堡式纳西族古村落。

宝山石头城隶属宝山乡。元初即有建制,属丽江府,古时曾立宝山州、剌宝乡。宋理宗淳祜十二年(公元1252 年),元太祖成吉思汗遣忽必烈率军南征大理国。元宪宗三年(公元1253 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宝山附近的奉科镇“古空门”渡口以革囊渡金沙江,纳西族酋长阿琮阿良迎降。

誉为石头之城的宝山石头城,现今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具有城堡特点、为悬崖峭壁围限的“石头城”;外城是向山丫口之南克灵山山麓不断扩展的石头城居民;内城外城居民现皆为百余户。据有限的资料,石头城的建筑格局缺少类似丽江古城商贸、商铺、驿站的基本点,缺少相应的手工业、商业、地域中物资交易集市的基本点,狭小的空间、闭塞的环境,也缺少作为地域政治经济中心的城镇功能。宝山石头城据山寨周边自然环境,开辟了梯田,从事农业生产,构建了山村特点的经济、生活体系。依据生态地质环境,为维护村民生存,免于战乱动荡中受战乱之苦难,先民们构建了具有防御功能的自我保护生存体系。

宝山石头城实质上是高山峡谷间、封闭条件下依石而建,是与生态地质环境和谐而存的古村落。

2、依石就石的石家居

宝山石头城纳西语称为“拉伯鲁盘坞”,“拉伯”即宝山,意为“宝山白石寨”,为始于元朝建在石山上的纳西族传统古村落。

石头城白色石头村寨所居住的民居建筑群地基,几乎是全裸石的岩溶石山。居民随石建房、凿石修路、砌石作墙、依石打造房舍家具。

石头城里迁就高低不平的裸石地基,民居院落随岩就势。有的将就屋内的石芽、石台,稍加修凿,打造成石床、石桌,石凳、石灶、石水缸,凿石而成舂米的石臼、石碓,喂猪的石槽。

3、城堡状古村落

紧邻金沙江峡谷的宝山石头城三面悬崖绝壁,仅有南面颈缩状山丫口的南门和东面的东门崎岖小路可与外部相通。

古村落所在的石山,周边悬崖峭壁,石山顶呈斜坡状,有起伏不平的台地,耸立在地势险要金沙江峡谷边,呈天然的居高临下之态势,堪称“天险要寨”。

“天险要寨”石头城,具易守难攻的战略价值。在战乱不断的年代,居民在险峭崖壁的孤山平台边部垒砌了石墙,在南西部高地修建了烽火台和炮楼,就岩溶管道设置地下暗道,使石城构建成天险加设防布局的似城堡防御体系。

由城墙、众将台、烽火台、堡台、城门等组成完整的石头城防御体系,现残存石砌城墙长494m,高3-5m,厚1.2-0.6m。石山顶的堡台设瞭望窗、射击孔。

以前,土匪曾在石头城周边村落抢劫,却始终不敢进入石头城。

(三)择优·随岩依石的宅居

依据石头城生存空间的有限性,地基裸露岩石的岩溶复杂性,山民充分利用岩溶残山坎坷不平的石山,造就了以石为主题的石文化。

1、就岩凿石的宅居

房舍、道路均随岩依石而建,乃至住房中的桌、凳、床、灶等皆为依势凿石成石具石器。山体有许多坚硬难平、岩溶坎坷的石芽石沟,建房中充分利用石芽石沟,将房舍墙壁的石脚就势堆砌于石芽上,不仅解决了平装的艰难,更为重要的是使建于斜坡上的房屋因石芽的防滑桩功能而使房屋稳固。

错落有致的房屋,顺应地势,随岩就势,择地建房,层层叠叠;房舍总体呈北西稍高、南东稍低、房舍间保持通畅的街巷格局,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

建在地形坡度较大的院落,充分利用地势。由下而上,由低到高,院落从下面的三层楼房,再上是两层,再上是一层平房,连成三间的楼房。而上面的二层和一层组成庭院;最下的低层常作为马圈、储藏间地楼。

庭院式结构,居家房舍多填低就高,皆尽量构建成地域民族风格的“四合一天井,三坊一照壁”庭院式结构民居。斜坡上的庭院,充分利用地势,下方建一层一间,向上扩成两层两间,再上成三层三间,类似三角形与方形积木式组合阶梯状房舍。完整结构的庭院由二至三层的正房、厢房和地楼组成,正房多为两层木结构,地楼石基较高,多闷楼,楼下作畜圈,楼上作厨房或储藏室。门楼、外廊、门窗、隔扇多有古朴的雕饰。

2、依势修凿的路径

地形多变,岩石坚硬,房舍间的路径狭窄不平,几乎顺势就地凿石而成路径。凿石而成的台阶、阶梯式路径到处可见。主巷道相对平直较宽,支巷支道崎岖坎坷,多修凿有石阶台,纵横路径呈网交织通畅。有的利用天成的岩溶管道作路径、作排水管网。

3、木结构庭院建筑

房屋为木结构,以结实圆木作立柱;用榫头的木料构成完整有机的房屋框架,用木料制作木地板、木门窗,形成密实的木结构房屋庭院。这不仅使房舍庭院美观结实,而且具有抗震防坍塌的良好功能。

木结构的房舍为石头城提供了民族特色蔚然的民居建筑群。房舍庭院总是追求传统的民族风格“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式格局的院落;多注重门楼门窗的木雕工艺装饰;多喜好庭院养花植树;在遍布石体石器物的石城中,庭院井然嵌布,花卉绿荫蔚然充满生机。

(四)和谐·自然协调的村落生态

1、择地布局的村落结构

从石头城整个山体而言,中东部山体主体为碳酸盐类致密整体砾岩石体,而西南端为崩塌角砾岩,裂缝醒目,且侵蚀孤峰、悬块、危岩众多。残山中东部山体主体、致密整体砾岩石体集中密布了密集的民居;残山西南部险峻崩塌角砾岩虽是残山地表最为平缓开阔的台地地段,尽管石头城土地极为金贵,但并不用其作村落房舍地基,而作平时闲置、作为炮楼、烽火台,布局防御工事的用地。这充分显示了居民因地制宜,择优而居,人地和谐的理念。

石头城的庭院、房舍、道路都是村民对大地利用的最优化组合排布。村里的主要通道石路面,经数百年人畜踩踏磨砺,许多路段光滑如镜。角砾岩花纹图案见证了沧桑岁月的艰辛;陡坡急弯路面上布满了马帮踩踏的轨迹,使原有的岩溶凹坑加上马蹄铁掌的踩磨,印下了深深的马蹄印,记载着大地对人们无私的奉献,以及人类生存的坎坷历程。

2、适应地基的场地选择

宝山石头城残山表层是一套主体为灰色致密块状类沉积角砾岩的宝山砾岩,次为残山南部崩塌角砾岩,沿断裂还有极局限的构造角砾岩。该套地层岩石具岩石的特殊性,地域的局限性,金沙江岸活动性构造和侵蚀作用,使宝山角砾岩形成后,伴随断裂叠加、抬升剥蚀,在该特定地域形成独特的石山景观。

石头城残山,南侧为直立延伸的断崖,西侧为陡峭的宽大断裂破碎岩带,隐含失稳的围城悬崖、断裂裂隙切割石体、岩溶管道溶蚀石体整体性、地壳活动性隐患屡现,石头城残山呈现出危险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

丽江宝山石头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耦合景象,充分展示了人类利用自然、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依自然资源环境优势,充分利用地质资源,营造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这是石头城先民依石就石巧妙利用自然,坚韧不拔的创业史的记载。

基于宝山石头城的现状,我认为,宝山石头城三面悬崖绝壁,开设南北两座石门可供出入。开拓周边错落有致的石级梯田农耕条件,满足生活生存的必需资源。尽量少改变或不改变石基地基,合理构架民居、路径格局和建造适合民族传统的房舍。就势利用平缓顶部塌蚀、或侧面壁剥蚀的岩溶管道为路径、养殖场地、排水排污通道。在石头城有限的生存空间里,在岩溶复杂的地基裸露岩石上,山民充分利用坎坷不平的岩溶残山,建造了最佳的路网、水网(供水排水)系统,住宅与养殖体系,造就了以石为主题的石文化。

3、围村就势的层带梯田

尽管宝山石头城择地于陡峭的残山之上,但生存能力顽强、勤劳、智慧的居民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在金沙江峡谷陡峭的岸壁上,环绕村落用石块垒砌修建了狭窄带状的层层梯田,创造了独特的由暗渠、水口组合,方便用水的灌溉网络。

宝山古村落梯田采用自流灌溉系统,在每块田的下面修了一个暗渠,当要灌田时,堵住暗渠水口,水便会流灌整块田地,满水后打开暗渠水口,再堵上灌田水口,水由暗渠流下,便可浇灌下层田块。既可以随时掌控水流大小,也不会产生夺水现象。

纳西族先民从游牧转向农耕,在寸土如金的金沙江峡谷,选择在石山上建房,在有限的缓坡河岸垒造梯田,创建山地梯田独特灌溉系统,种植作物获取生活必需粮草,开创适应周边地质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的最佳生存环境,这样的创举无疑体现了纳西族先民利用他们的聪明、智慧,通过顽强的艰辛创业,创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古朴理念,形成了宝山石头城独特的石山梯田农耕文化。

二、璀璨的古村落史

(一)久远的民族史迹

唐代中期,石头城隶属的宝山是纳西族先民聚居之地。元建宝山县,明清归丽江府。

石头城于民国初修筑古城墙、炮楼,构建完整防卫城堡;其后,修凿便于通行的城内石道石阶、城西门外道路;架木槽,穿石壁,引水入城。

宝山石头城的先民不仅以顽强的毅力、聪明的才智、漫长的历程,创造了人类尊重自然、依托自然、利用自然,与生态地质环境和谐的、独特的人地合一的地域地质文化,同时也孕育和保存了宝山石头城的浓郁、纯朴的民族文化。

宝山石头城于1988 年被列为丽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 年,宝山石头城被列为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宝山石头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久远的璀璨石文化

宝山石头城邻近地域还保留了体现远古时代人类繁衍的金沙江岩画。宝山石头城璀璨的地质/石质文化,将与金沙江岩画及其他文化作为地域文化遗产而使后人得到智慧的启迪,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浓郁的民族风情

宝山石头城保留着最原始的纳西族传统的东巴文化习俗,历史上纳西族东巴教在宝山一带很兴盛,据统计,东巴祭司就有40 多个。

宝山一带流传纳西民歌《阿热热》《阿哩丽》《喂玛达》《老佰谷气》;舞蹈《戛磋》《芦笙舞》。

祭天、祭祖是纳西族古老隆重的传统节日。宝山石头城有李姓、木姓及两个和姓四个祭天群。正月初二两个和姓祭天,正月十五李姓、木姓祭天。祭祀三代祖先的祭祖节,分别有农历六月“塔布”祭祖、七月半“波敬”祭祖。

三、地标性的古村落石文化

(一)宝山石头城是从古人类至近代丽江民族文化演绎的缩写

石头城古村落周边有久远的民族文化史记,宝山石头城所依建的石山记录了宝山一带的地质沧桑演变。由宝山山间洼地湖泊形成砾岩;抬升后,遭受剥蚀形成石体残山,遭受岩溶形成岩溶石山,形成突兀于金沙江峡谷江岸的石山。

宝山石头城邻近地域还保留了古人类彩绘铭刻于石崖上反映人类原始游牧生活生存的金沙江岩画,以及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的石器文化遗存。1984 年,在丽江古城出土了明朝永历年间的铜质“宝山州印”;1998年,在宝山出土“山”字格铜剑一柄及刻有纳西族象形文字的地契砖块。

(二)古村落石文化

宝山先民从游牧民族定居为农耕民族,在石山上安家定居,择优而居创建墩台状残山上的古村落;把周边坡地垒造梯田,建旱涝保收灌溉系统的层层梯田,构建独立的“城乡”兼有的传统村落体系。

宝山村落形成了依石依坡,刻石就石的家居“石头城”石文化。在有限的石山斜坡台地上建造的宝山石头城虽小,布局却是十分紧凑。街巷纵横成网,街路通达,房舍地基依天然石基;房内不乏石床、石桌、石凳、石灶、石缸;街巷路面亦为坎坷不平的石基。就势砌石作墙围城与建门护村;整个石头城就是一座在石基上以石为材的石质雕刻艺术,集石文化的大成。

四、石头城石文化的探访启示

到宝山石头城探访后,我不免经常思索宝山石头城石文化的情况,给了我以下启示——

丽江有许多自然奇观,宝山石头城是丽江山水奇观之一;丽江有许多自然奇观与人文奇观兼优的璀璨的旅游地,宝山石头城是丽江自然与人文融合的遗产旅游地之一;丽江有许多地域特色突出、丽江独有的地标性旅游地,宝山石头城是丽江独有的地标性旅游点之一;丽江有许多有待拯救发掘的特色旅游地,宝山石头城以其生态地质环境的脆弱性,需要精心保护;以其石文化的古老性、稀有性、与时代的欠适应性,需要相关部门重视石文化的濒危性、持续保护的策略性;丽江还有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需要深层次塑造旅游品牌文化形成优质旅游地,正如宝山石头城是需要基于石文化塑造地标性旅游品牌文化的精品旅游地。

猜你喜欢

石头城石山宝山
杨 诚作品
黑太阳
程宝山书法作品选
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概念展示馆
寻访朱元璋的“石头城”
石峡古堡客栈长城脚下“石头城”
张石山 作家书法作品欣赏
《清人咏大石山诗》书法
石头城的传说
相思泪(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