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变迁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的分析

2020-12-06曹梦凡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变迁滑坡

◎曹梦凡

当代中国社会在道德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迁。依照过去的道德评价体系,个体主义的兴起是应当被批判的,“个体主义是一个带有自私性质的消极意义的词语”。然而个体主义的兴起并非没有缘由,也并非没有进步意义。本文将尝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深入分析道德领域变迁以及个体主义兴起的根源和意义。

一、发生在当代中国的道德变迁

道德标准和评价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迁。中国的道德评判标准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转变。从过去儒家推崇君子般完善、高尚的理想人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奉献精神被大力弘扬。然而改革开放之后,在当今的中国社会,集体主义逐渐式微,个体主义逐渐兴起。一些学者也已经研究发现在中国有个体主义逐渐兴起的趋势。中国社会中个体要求保护自我权益的声音在不断壮大。这一点从央视小品《扶不扶》就可以窥见端倪——扶老人前需要做好防备才能放下负担去做好事,而在过去,扶老人甚至舍生取义等无私奉献的行为再稀松平常不过。“中国社会的整个价值观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一个集体主义式的强调牺牲、义务为重点的伦理价值观,向个体主义式的强调权力和自我发展这种价值观进行转换”。

二、滑坡还是转型

(一)经济结构领域变化引起道德变迁的内在机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现代性社会和现代性历史阶段上,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对于其他领域诸如道德伦理,哲学艺术等起到重大的甚至决定性作用。到了近代阶段,物质生产不断扩张,商品经济不断地向各个领域扩张,甚至成为了生产领域的一种结构性的原则,一切劳动的产品都成了商品,一切生产劳动的要素也都来源于市场。生产领域就形成自身的一种规律性。从近代开始,商品经济越来越发达,生产的领域才从伦理道德领域政治领域,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特的领域拥有自己的客观规律,也正因为有了自己的规律,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这个领域的学科才开始建立起来。因此,市场经济的原则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这个社会的其他层面形成一定的制约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

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被摒弃,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入而广泛的影响,集体主义逐渐式微,个体主义逐渐兴起。要求保护自我权益的声音不断壮大。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个体几乎都不拥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因此,个体利益和命运很大程度上受到集体利益和命运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形成强调以集体利益为先,“大公无私”,“小家服从大家”的道德规范也十分自然。而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个体和企业在市场中都相对独立。市场上商品的所有者遵循着在市场中等价交换的规律,平等地交换劳动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每个个体都成为了利益主体。个体的利益对于个人命运的重要性显著提高,而集体利益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却大大下降。与此同时,“铁饭碗不再”这一事实在促使个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否则就会被解雇”。个人在市场中的良好发展需要每个人自己争取和维护个人利益,而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完全或者极大程度上依靠集体。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大公无私”“毫不利己”的道德规范已经失去了曾经赖以维持生命力的环境,忽视了当下社会中个人对于自身利益的维护需求,也因此失去其像过去那样的拥护与认可。而此时,“公正”“平等”等等重视个人权益的道德规范则更加符合人们的期待,也更加适应当下的经济结构。由此,道德变迁就发生了。

(二)个体主义的兴起是具有合法性的,甚至有进步意义的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现代历史阶段,物质生产的原则必然对伦理道德领域产生结构性的影响。“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时代,个人的自由权利和独立性才得到承认。这个时候个人才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参与经济过程。由此,他也作为权力的主体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权利的优先性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所确立的”。个体主义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而兴起,因此这种兴起是客观发生的,有其发生的根源。

再者,个体主义的兴起有其进步意义。因为,“无论是对个人整体还是人类整体而言,个人利益的维护都是生命延续的前提,也是市场经济得以存在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使人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主体意识日益觉 醒 ,个人的权利、 利益和尊严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确认”。相对于过去集体主义兴盛时,个体过分压抑自身需求以及忽视自身利益和价值的现象,个体主义给了个人自我尊重的正当性和空间。个人利益的维护有助于个人的良好发展,同时个人的良好发展也是集体良好发展的基础,因此,一定程度的个体主义是合理的,甚至是有利的、进步的。

当我们在说道德滑坡时,应当是在道德评价标准尚未改变,仍然可以用同一个道德标准去要求和评价民众的道德行为时,倘若民众的行为有违于道德标准,我们可以评定为“道德滑坡”。然而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当经济结构已经引起上层建筑中的道德观念发生变迁,此时仍然以旧的道德观念来约束人的行为,评判人是否道德,则变得过时且不适用。

此外,个体主义固然已经兴起,然而作为一种提倡个体关注自我、重视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利益的思想观念,个体主义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个人的良好发展。而个人的良好发展是集体良好发展的基础。因此,体现个体主义的现象不能被简单判定为“道德滑坡”。

基于此,当今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由个体主义兴起引起的道德转型,而非道德滑坡。

三、对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当下的经济结构影响之下,一味地要求民众依然遵从过去的道德标准,是脱离实际的。当下个体主义的兴起是合法的,并非道德堕落抑或滑坡。在个体主义原则兴起的当今社会,一味地与 社会风向相逆而行,并不能产生有效的正面提倡效果,甚至还有可能导致社会流行伪善风气。因此,在倡导民众向善向好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公民对于自身利益的保护。一者不宜设定过高的道德标准,标语和口号应当结合当下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二者要在提倡公德的同时纳入对私利的考量,用完善的制度去保护行善者的合法权益,解除其后顾之忧;用优厚的奖励鼓励个人行善遵守公德;第三则是明晰道德底线,并用法律为道德托底。在当代的社会语境之下,提倡人人做“圣人”“君子”甚至“雷锋”都已经极其困难,划清道德底线至少可以让公众明白什么不可为。当“有所为”变得难以实现,至少让民众有所不为。同时这种底线也给个人维护自身权益留出了一定的空间。

四、结语

尽管用旧的道德评价体系评判如今的个体主义兴起时,会得出当今社会“人心不古”“道德滑坡”的结论。但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当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旧的道德规范也应被重新审视。当时代变迁,“人心不古”未必是贬义词。实际上,自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以来,中国社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道德变迁。此时的道德规范以及评价体系也应做出调整,与当下的经济结构相匹配,才不会导致伪善的盛行。同时,个体主义的兴起也应受到来自社会公德、法律制度等的约束,防止其走向极端。

猜你喜欢

历史唯物主义变迁滑坡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某停车场滑坡分析及治理措施
小渔村的变迁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一纸婚书见变迁
清潩河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