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古屋大学环境经济学研究科“临床”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启示*

2020-12-05高安荣罗宇溪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36期
关键词:名古屋调研临床

高安荣 罗宇溪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日本在教育方面开展了三次改革。第一次是19 世纪60年代的堪称日本教育现代启蒙的教育改革;第二次是二战后,日本以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为蓝本的教育改革;第三次是20世纪90 年代至今,日本文部省修订《大学设置基准》之后日本进行的教育改革。第三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日本名古屋大学作为日本中部地区的著名高校,其环境学研究科对现行的研讨式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后提出了“临床”式教学模式(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施,旨在培养高校学生的智商、情商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一 “临床”式教学模式的由来

近年来,日本高校提高学生素质渠道的主要着力点大都放在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上,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也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名古屋大学的教学改革优化了“教师为主予以教,学生为辅委以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名古屋大学积极导入并实施了研讨式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等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其中研讨式教学模式始于18 世纪的德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导致创新能力差的背景下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模式产生以来相关学者对其结构、功能、特征做了详细地论证。现今,研讨式教学已被全球众多国家的高校导入并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实际应用。基于此,名古屋大学专门设置了基础课堂研讨课程,培养学生的发表能力、讨论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写作能力等各学科所需的共同的基础能力。

名古屋大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有体验式教学。体验教学的主要宗旨是强调个人体验,明确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体验中促进教与学的效果。体验式教学强调是学生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主要目标是实现大学教学模式的个性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整个教学中学生会经历观察、思考、质疑到认知的不同阶段,可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效果。在充分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使理论与实践得到充分的结合。

综上所述,虽然研讨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名古屋大学得到了普遍的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教学模式出现了不同的弊端,比如研讨式教学主要是对社会上已经发生的典型案例做出研讨,缺乏对身边现实社会的实际了解。而体验式教学多为“参观”式教学,不能深入发现并了解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以上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名古屋大学环境学研究科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提出并实施了“临床”式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二 “临床”式教学模式

复合型人才是现今全球高校的主流培养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在实践中的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先进教学模式的实施。名古屋大学环境学研究科打造的是文理结合式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于是名古屋大学环境学研究科渡边诚一郎教授于2014 年提出了“临床”式教学模式,该类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文社会素养,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了由知识性课堂向能力素质性课堂转变。

“临床”是出自医学专业的名词,强调的是现场与实践。“临床”式教学模式主张教师和学生一同进入实际现场与地方的政府人员、市民、企业等学术以外的人相互协作完成教学任务。这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到现场通过观察、调研、与不同人员的座谈等方式来发现问题(病)、分析问题(诊断)、解决问题(开出处方)是“临床”式教学的主要特征。通过对该类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名古屋大学环境学研究科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途径,构建校内教学与校外现场研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因为,在主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质疑力、观察力、思考力,协同力等多种素质都能得到很大提高,会大大增加学生今后取得创新成果的概率。

三 “临床”式教学方式

“临床”式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通过教材向学生传输相关知识,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的单一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亲临某一现场,对现场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调研,分析讨论以及制定解决方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具体教学模式如下:

(一)教学准备

首先,开课前任课教师提供一份详细调研对象说明以及课程介绍,内容包括提供几个预调研区域或企业名单、教学目标、时间安排、课程流程设置、成绩考评标准等。其次,开学后一段时间内(两到三周),学生根据任课教师提供的详细调研对象清单,通过阅读文献以及网上查询,梳理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然后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讨论确定相关研究题目与调查内容,并且依据学生对的题目的兴趣进行分组。分组情况依具体的学生人数来决定。每组6 人最多不要超过10 人为好。尽量发挥每一位同学的能动性。由于“临床”式教学模式固有的特殊性,以及学生数较多,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安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配备一至两名助教来协助教学的顺利展开。

(二)教学实施

“临床”式教学模式突出的是现场教学以及Seminar 教学的特点,因此,在完成对调研区域以及企业的基本信息的搜集,预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存在的相关问题后,由任课教师及助教带队深入具体现场进行参观与调研,并进行现场授课。参观调研可分为一次或多次进行,视调研结果而定。“临床”式教学模式的目的之一是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还要培养与训练其观察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种能力。实现高校培养具有综合能力人才的目标。在实施现场教学过程中要与现场企业以及区域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培养出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让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现场的实际情况。另外,在现场教学与参观过程之中,科任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观察与提问情况,适时地加以引导与讲解,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以及问题的了解与认识。在完成现场教学后,学生会对教学前梳理的问题给出初步的判断与答案,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那么就要留出适当的时间让每一组的学生主动思考,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共识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对本组的观点与结论进行宣讲,然后,教师和其他组的学生们在此基础上展开提问和讨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推进对问题认识的深入化,促进问题的最终解决。这一阶段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国内外众多高校在实施的Seminar 教学模式。因此,通过“临床”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与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与社会,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实现培养社会人的目标。

(三)教学评价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就是最终成绩的确定分为两个部分来实施。第一部分是课上发表。每一组学生就自由选定的研究课题完成一篇报告书,以PPT 的形式进行30 分钟左右的发表与讲解,为了便于教师与学生对发表内容进行提问与讨论,发表前要把讲解内容打印出来分发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发表后针对教师与其他组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并以此完善报告书及优化发表PPT。第二部分是调研地发表。整个教学过程得到了社会上各方面的大力协助,努力完成一篇优秀的调研成果是报答社会各方面帮助的最好方式。所以,最终的调研成果发表是在市政所或曾经调研过的企业进行。最后,学生参考校外人员对发表内容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优化报告书已确定最终成果。

四 “临床”式教学模式的效果

名古屋大学环境经济学研究科通过“临床”式教学实践主要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效果。

(一)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人特性

大学生在结束大学的学习生活后,从长远来看升到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同学最终也要进入社会。那么,培养学生的社会人礼仪及与社会人打交道的方法与技巧也会成为高校教育的目标之一。本文所介绍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深度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从学生“常识”向社会人“常识”的转变。比如“临床”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真正地接触到了企业与社会,在以社会人为对象的调查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打电话方法、问候方法以及采访技能及礼仪等都得到了实际的训练,有利于加快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适应进度。

通过“临床”式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以下三方面的认知:第一,认识到大学生基本上是准社会人,每一次与校外人员一起上课、调研等活动过程中要摒弃孩子气,注意细节,不允许疏忽大意;第二,认识到对于教学过程中参与的校外人员来讲,无论是陪同调查还是被调查都是“被剥削行为”,除了麻烦之外没有任何报酬。因此,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被拒绝是理所当然的,尽管如此,对于协助调查的各位校外人员要抱有感恩之心;第三,认识到要做好一件事情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就是主体性。只是被动地完成被给予的工作是不可能得到长足的进步。“临床”式教学是把“自由放任”作为基本方针。虽然会经历思考的艰辛和失败的挫折,但是,任何失败经历都会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临床”式教学模式所包含的现场教学模式与研讨式教学模式(Seminar)强调的是进入现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不仅与学生的性格、爱好等主观因素有关,还与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模式存在着直接关联。“临床”式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身临现场,在真实的环境中展开环境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该课程就是在教师以及校外人员的协助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弥补纯粹教材学习以及课堂讲授的刻板印象,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实施“临床”式教学模式,在对调研以及参观现场的基础信息进行搜索把握后,有大量的事项是学生与企业负责人以及政府的工作人员直接联系。当然,联系之前彼此都互不认识。每当学生通过电话或者邮件与企业负责人以及政府的工作人员联系后得到相应的许可或者协助,学生心中在激动的同时都会产生感恩之情。在结束所有教学后,学生要根据每组收集到的信息完成一篇课程报告,对整个教学做一个总结。因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会占用现场工作人员大量的宝贵时间并且得到大量的无偿协助,为了报答这一无偿协助行为,努力完成一篇质量高的报告书是唯一的方法。这也会使学生感谢之情不知不觉地转变为自身的责任感。

五 建议与启示

我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那么,教学模式的改变是提高国内高校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式教学模式刚好可以迎合这一教育改革趋势。“临床”式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目的是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

要做到“临床”式教学模式在国内高校的应用与普及,以下是今后高校要着重努力的方向:第一,教师与学生都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与认知。教师要打破教材知识“垄断”的现状,转变几年一本教材,我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观念。要逐渐精简课堂学习时间,注重社会实践以及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克服国内长期灌输式的应试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机会,勤于思考,有意识地锻炼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第二,加强与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的合作。为保障“临床”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与普及,确保校外教学的场所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加强与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的合作,加强实践与教学基地的建设,依照教学目的以及社会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第三,进行体制改革。要做到以上两点必须依赖于体制,如果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不做调整,那么“临床”式教学方法很难得以实施。第四,“临床”式教学方法虽然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得到很好培养,但它也有不利一面,即受校外教学基地等各种条件限制。因此在选用此种教学方法时,一定要做到统筹安排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国大学教学还普遍采取“教师讲教材、学生背教材、考试考教材”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在中国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今天,在适当给高校生“增负”的趋势下,本文介绍了日本名古屋大学环境学研究科“临床”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与成效。提出了对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在培养大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方面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猜你喜欢

名古屋调研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日本大城市,名古屋最没吸引力
本期导读
调研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