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咨询来访者的“沙盘游戏作品”分析焦虑情绪的特征*

2020-12-05刘永贤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36期
关键词:沙盘来访者个体

刘永贤 (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一 引言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即个体在面临可能造成危险或威胁的情境下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焦虑一旦产生就会带给个体强烈的不舒服感受,继而引发心身问题,严重者甚至形成焦虑障碍或者其他心身障碍。临床发现,焦虑在个体中表现的类型以及带给个体的感受是有差异的。因此,识别并帮助个体解决焦虑情绪就显得格外重要。为达到此目的,通常做法是根据来访者的自诉并采用对应的量表测查焦虑类型及其焦虑程度。但有时,临床中所选用的量表以及来访者诉说的焦虑类型及焦虑程度并不充分,咨询师有可能会被来访者的表面现象所误导。所以,为了避免被误导并能相对准确地判断出焦虑的类型及其焦虑根源,可以从潜意识角度进行,而沙盘游戏则提供了这个可能。沙盘游戏是卡尔夫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尤其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游戏治疗方法,通过来访者在沙盘中自由的摆放与玩弄沙具、水以及沙,并在咨询师所营造的母子一体性的氛围下实现自然的疗愈。在此过程中,来访者的问题通过沙盘游戏作品以象征的形式呈现出来,为探讨来访者的焦虑类型及其根源提供了先天的条件。通过沙盘游戏作品,咨询师与来访者不仅可以共同探讨焦虑的来源、类型及其影响程度,并且还可以通过沙盘游戏作品的创作过程起到改善来访者的焦虑程度的作用。

二 焦虑类型及其防御机制

对于焦虑的认识,不同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认识。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自我在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警示状态,可以根据自我与现实、自我与本我、自我与超我间受到的威胁状态以及冲突的不同划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与道德性焦虑;而沙利文则从人际关系分裂角度着重提出人际关系焦虑。霍妮则认为焦虑是一种存在于富有敌意的世界里一个人所经验到的孤独感和无助感,童年的不安全感、不被喜爱感或者不受重视感是产生基本的人际焦虑的原因。在面对焦虑时,弗洛伊德及其女儿安娜·弗洛伊德认为自我会形成相应的焦虑防御机制即通过压抑、否认、投射、置换、合理化、反向、固着、退行、升华、抵消等10 个方面有效防御焦虑带给自我的威胁感,从而缓解焦虑。

三 沙盘游戏作品中焦虑的特征

根据临床经验,可以进一步把焦虑细分为弥漫型焦虑以及对特定的类型焦虑。弥漫型焦虑指没有特定对象的焦虑,不知道原因的莫名焦虑与烦躁。而特定类型的焦虑是能够意识到诱发焦虑的原因或对象,如现实焦虑等。这两类焦虑在沙盘游戏作品中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沙盘游戏作品中弥漫型焦虑的特征

临床发现,部分来访者常常报告有一种莫名的焦虑,表现为内心烦躁不安,却不能明确焦虑来源。通过沙盘游戏的过程,其沙盘游戏作品呈现出的明显特征是缺少层次性和整合性即各种类型的沙具随意地加以摆放,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整个沙盘空间并且整个沙盘游戏作品很难分辨出空间与主题分布,没有任何的整合性。开治中(2013)就曾经报告一位焦虑女大学生的沙盘游戏作品,没有明显的区域划分,所使用的玩具也是支离破碎,朝向四面八方,不构成主题。在沙盘上的整合性与主题性明显比非焦虑人群差。经分析发现,弥漫型焦虑没有具体的威胁性事件,但在其内心中却被无数的念头与想法所缠绕与填充,正如沙盘游戏作品中密密麻麻的沙具一样。

(二)沙盘游戏作品中特定型焦虑的特征

除弥漫性焦虑外,可以在沙盘游戏作品中比较清晰地观察到弗洛伊德所说的三种焦虑类型,并在沙盘游戏作品中呈现出各自的特征。

1 沙盘游戏作品中道德性焦虑的特征

弗洛伊德认为道德性焦虑来源于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对自我的现实性需求的不合理的打压所造成。在临床上,这种道德性焦虑更多的直接体现为对性道德的焦虑,表现为个体对性的现实性需求与压抑的冲突。一边自我(个体)想通过各种途径去满足性需求,另一边超我(社会道德与良心)又不允许这种性需求的出现。这种冲突直接在沙盘游戏作品中表现为:来访者通过各种鱼、小黄鸭以及成熟的水果等沙具表达对性的欲望与渴求,但另外一边又通过贞节牌坊、华表等代表道德力量的沙具进行压制,从而可以观察到来访者强烈的内心冲突。临床中有部分来访者能够明确体验到这种冲突所带来的焦虑,也有部分来访者虽然没有直接意识到这种焦虑的来源,但能感知从潜意识深处所带来的那种不安,只是不明白这种焦虑由何原因引起。

2 沙盘游戏作品中神经症性焦虑的特征

神经症性焦虑是自我为抵御本我的侵扰而出现惶惶不可终日的焦虑,这种焦虑在临床中往往与创伤有关。个体为防范曾经创伤性的记忆浮现到意识层面,往往会采用各种策略来阻止由此带来惴惴不安的焦虑感觉。在沙盘游戏作品中,神经症性焦虑往往会摆放出各种令人恐惧的场景,如放骷髅、鬼怪、蛇等令人恐惧的沙具。同时,有来访者为了掩盖这种恐惧与害怕,会把某些特定的事物进行掩埋,如部分女性来访者出现掩埋蛇的现象。有时为了减少这种恐惧与焦虑程度,部分来访者会在沙盘中加上栅栏或者围墙之类的玩具与害怕、恐惧之物进行隔离,以防止它们在意识层面干扰自己的安宁。事实上,这种焦虑、恐惧的感受却始终如影随形。因此,神经症性焦虑来访者沙盘游戏作品往往多是恐惧场景与恐惧事物。

3 沙盘游戏作品中现实型焦虑的特征

现实型焦虑也称客观性焦虑,指个体在现实中遭遇到让他感受到焦虑或威胁之物时的情绪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常见的现实型焦虑主要包括对未来职业以及职业发展的焦虑、人际关系焦虑(社交焦虑)、考前焦虑等。

临床发现,有些现实型焦虑属于情境性的,脱离情境后就不再有焦虑的体验。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现实型焦虑都会通过意识或潜意识进入沙盘游戏作品。比如同样是面对未来工作的担忧,有部分来访者虽然自述因为找工作而感到十分焦虑,但是在沙盘游戏作品中却丝毫看不到任何对未来职业焦虑、担忧的迹象或象征,这就属于情境性焦虑。因为这部分来访者并没有把找到工作的事情真正放在心上,而是仅仅停留在口头表达与一般意识层面,只是把这种焦虑感受作为一种谈资而已。这种焦虑尽管是现实性焦虑,但不属于本研究的范围。本研究中现实性焦虑都是指能够在沙盘游戏作品中显现,焦虑已经通过意识或者潜意识在沙盘游戏作品中进行象征性的表达。

第一,沙盘游戏作品中对未来职业及职业发展前景焦虑的特征。在沙盘游戏作品中,对未来职业及职业发展的焦虑常常是以船航行在江、河、湖、海的形式呈现。船在江、河、湖、海中的位置不同,表明焦虑程度不同。船航行在江、河、湖、海中间与船停靠在岸边带来的对未来职业的焦虑程度不同。船航行在江、河、湖、海中间,表明来访者对未来职业的焦虑程度最高。分析其原因,第一,在茫茫江河湖海中找不到方向;第二,船航行在江河湖海中间时个体内心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两者相叠加,使焦虑程度表现十分突出。而船靠岸则表明来访者已经找到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暗示着来访者毕业后即将工作的方向与工作内容已经有一定的眉目,但在工作岗位没有确定之前,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来访者的内心依然存在焦虑。这种对未来职业的焦虑只有来访者实际入职或者到岗才能真正消除。

在职业焦虑中包含一种发展性焦虑,即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来访者对未来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自身职业发展现状的焦虑。尽管这部分来访者已经拥有一份工作,但内心始终充满着随时会下岗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所带来的焦虑在来访者没有找到新工作或者新方向之前会一直伴随着来访者,在沙盘游戏作品中就会仍然以船航行在江河湖海的形式呈现。

来访者的职业发展的状态往往会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在道路上的状况呈现。当来访者认为工作处于一个停滞期时,在沙盘游戏作品中就会以汽车陷入沙中或火车脱轨等形式呈现出来;如果来访者职业发展效果好,就会以汽车在道路上奔跑或者火车在轨的状态呈现出来。

第二,沙盘游戏作品中人际关系焦虑(社交焦虑)的特征。人际关系焦虑常常是因人际关系紧张或因社交能力缺陷或身体有缺陷,如口吃,而导致个体不能与其他人正常交往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在因人际关系紧张时,个体往往体验到强烈的敌对情绪;个体因为社交能力缺陷则体会到孤独与寂寞;而个体因身体缺陷如口吃无法与他人正常进行交流时,体会到面对他人时感受到威胁的存在以及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所带来的孤独与苦闷。因此,当个体因人际关系紧张或者因为身体有缺陷而导致感受周围人带给他威胁时所带来的焦虑,在沙盘游戏作品中来访者主要以威胁或战争的形式呈现,同时,因身体障碍导致的人际交流不畅还有特别受阻场景。以口吃者的沙盘为例,李小英指出,口吃者常常由于语言表达不流畅,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受阻,因此在沙盘游戏作品中常常表现为船被障碍物所阻挡,或者有猛虎,财狼、鳄鱼甚至蛇等危险之物或者出现两军对垒的沙盘场景。同时,由于存在口吃,口吃者很难交到真心朋友,从而导致孤独与苦闷,无人可倾听内心声音的焦虑,在沙盘中表现为无人物出现。霍妮指出,焦虑是一种存在于富有敌意世界里个体所经验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第三,沙盘游戏作品中考前焦虑的特征。考前焦虑是学生中最常见现实性焦虑。一般情况下,考前焦虑是属于状态性或情景性焦虑,往往随着考试的临近而有所加强,在考试之后焦虑会自然缓解。对部分来访者来说,考前焦虑却已深入到潜意识的程度,直接在沙盘游戏作品中表现为具有威胁性沙具存在,如鳄鱼、狮子、老虎等。与此同时,存在考前焦虑的来访者往往会自动地寻求外力帮助,常常祈求神、佛的帮助来保佑其考试顺利过关。因此,在沙盘游戏作品中,来访者在展现威胁的同时,往往又会添加一些神像如耶稣、圣母玛利亚、观音菩萨以及神像所在的教堂、寺庙,祈求通过神力的帮助来过关,缓解即将到来的考试所带来的焦虑。所以,与其他焦虑类型最大的区别在于,考前焦虑的沙盘游戏作品既有威胁物存在又有能够把焦虑安放在神像以及神像所处的殿堂。另外部分考前焦虑的沙盘游戏作品也可能表现为动物间的残酷竞争。

四 沙盘游戏作品中焦虑防御机制的特征

鉴于焦虑是一种令人紧张、不安的烦躁情绪。个体为了躲避或者排遣这种情绪会想尽一切办法把焦虑情绪驱赶到意识之外,如否认、压抑、合理化、投射、移置等。这些焦虑防御手段同样会在沙盘游戏作品得到直观呈现。

首先,沙盘游戏作品是来访者内心的投射,以象征形式把意识或潜意识的内容摆放出来。个体在感受到焦虑或威胁之后一般都会在沙盘中呈现出各种威胁性的动物或者其他能代表当前焦虑的内容,如船航行江河湖海之类的物品。为抵御潜在的焦虑或威胁,个体往往会在无意识中觉察到有危险或不安全的地方增加一些栅栏、篱笆等之类的沙具,让内心觉得安全、踏实,同时又在意识上觉得所做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其次,因创伤而形成的焦虑,在沙盘游戏作品中往往表现为掩埋、倒置,或者加防御之物如栅栏、护城河等。掩埋的内容是来访者不想面对的东西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内容,个体在沙盘游戏作品中掩埋沙具的行为相当于焦虑防御机制中的否认与压抑,通过掩埋能够让个体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与痛苦。如在临床中部分女性对蛇的掩埋,只露出蛇的头或者身体某些部位。有时,来访者为防止这条蛇跑出来,还会特意加一道栅栏,就形成了焦虑防御机制中的隔离。隔离不仅仅起到了将引起来访者内心焦虑、恐惧、害怕、威胁的事物进行分隔,防范危险之物出来,同时也是防止个体再次被侵害。隔离除了使用栅栏、篱笆或其他沙具,也可以借助自然之物,如江河湖海所形成的天然屏障,以阻止他人进入个体的内心世界。

第三,移置。移置是将现实生活中无法直接发泄到引发焦虑情绪的人身上而转移到其他事物之上,以达到发泄不满情绪的目的。临床中常常观察到部分来访者在进行沙盘游戏作品的过程中对某些沙具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将沙具狠狠地摔、打,或者多次推到、扶起再推倒的动作,最终再形成倒置的状态,以表达内心的强烈愤恨与不满。

第四,收纳与寄托。当焦虑来临时,个体意识到需要把这种焦虑情绪找到一个地方能收纳、缓解自身的焦虑,也希望借助于这个地方的力量来帮助自身把问题解决,因此庙宇与神灵就成了来访者精神寄托的地方。在沙盘游戏作品中,内心有焦虑的来访者经常会摆放出耶稣、圣母或者观音等佛像以及与他们相关的建筑物如教堂、寺庙等沙具。有这些沙具的存在,来访者的焦虑程度似乎减轻,同时,借助于神的帮助,来访者似乎增添了解决焦虑问题的信心与决心。

五 焦虑情绪的处理方法

焦虑情绪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将引发焦虑的根源清除,从而达到缓解或者根除焦虑情绪的目的。但是,在无法根除焦虑情绪的根源或者不知道焦虑情绪诱发因素的时候,焦虑情绪的宣泄或分享也许是最有助于焦虑情绪得到缓解的方法。而进行沙盘游戏作品的过程恰好能够起到情绪宣泄的作用。并且,相关研究表明,个体沙盘游戏与团体沙盘游戏均能起到有效缓解焦虑水平的作用,并且经过多次沙盘游戏之后,来访者的沙盘游戏作品中的创伤主题越来越少,同时呈现出治愈主题的沙盘游戏作品越来越多。

另外,焦虑情绪的缓解与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在沙盘游戏过程中来访者通过不断呈现让自身焦虑或恐惧之物,并使之意识化与可视化,从而使自身焦虑情绪得以释放与缓解。同时,通过沙盘游戏将心理世界的可视化过程,来访者在意识层面上逐渐厘清焦虑情绪的潜意识表达,并对潜意识内容进行认知。与此同时,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来访者觉察到焦虑情绪产生的缘由并探寻解决之道,为焦虑情绪的转换与改变寻找到方向。

猜你喜欢

沙盘来访者个体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沙盘游戏
ERP电子模拟沙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拒绝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