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段膀胱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超声特征的比较

2020-12-04张启超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32期
关键词:膀胱癌年龄段膀胱

张启超

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膀胱癌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87/10万、1.96/10万,位于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顺位第14位,并随年龄呈逐渐升高趋势[1-2]。既往研究认为,年龄是影响膀胱癌生存和预后的影响因素[3-4]。尽管膀胱癌以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但任何年龄段都有发生,且发生率随年龄的减小而降低。研究发现,年龄<40岁的膀胱癌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尿瘤细胞阳性率、肿瘤病理分级和复发率升高[5]。但目前关于不同年龄段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超声特征仍缺乏详细的资料证据。因此,本研究根据年龄将膀胱癌患者进行分层,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超声特征,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旨在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试验证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285例,其中男187例,女98例;年龄20~88岁,平均(65.81±6.72)岁;肉眼可见血尿病史7 d~6个月,平均(2.35±1.01)个月。(1)纳入标准:①年龄超过18岁;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初发膀胱尿路上皮癌;③首次确诊为膀胱肿瘤;④均表现为排尿困难、血尿、夜尿增多等;⑤接受查体、实验室检查、超声、盆腔CT检查;⑥临床病例资料完整,能满足本研究需求。(2)排除标准:严重肝肾疾病、合并其他并发症、术前放疗或者化疗、重大手术史、拒绝签署知情同意者。根据年龄分为20~39岁(n=30)、40~59岁(n=79)、60~79岁(n=142)及≥80岁(n=34)。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就诊原因、肿瘤数目、肿瘤直径、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手术方式等。超声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 司Seq512、ACUSON S2000及ACUSON S1000型彩色多普勒彩超诊断仪完成本试验,3~5 MHz频率凸阵探头。常规进行经腹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适度充盈膀胱,涂抹耦合剂后行常规腹部接触性扫查膀胱,以耻骨为中心进行横、纵、斜等多角度动态扫查及摄影,主要观察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血流状况等。病理分期采用TNM膀胱肿瘤统一分期法,即Ta期为非浸润的乳头状癌,限于黏膜层;T1期为肿瘤已侵犯黏膜层或黏膜下层;T2期为肿瘤侵犯肌层;T3期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T4期肿瘤已侵犯膀胱壁并已累及其他组织或淋巴结[6]。病理分级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膀胱内血流分级分为4级:0级为肿瘤内部无血流显示;Ⅰ级为肿瘤内部点状或短棒状血流;Ⅱ级为肿瘤内部长线状血流;Ⅲ级为肿瘤内部分支状血流[7-9]。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及ImageJ 4.2进行数据分析和图片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性别、就诊原因、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理分期及病理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大,Ta分期和低级别所占比例逐渐降低,高级别所占比例逐渐增大(P<0.05)。见表1及图1。

2.2 不同年龄段患者超声学检测结果的比较 不同年龄段患者膀胱肿瘤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年龄增加,肿瘤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及血流分级Ⅱ、Ⅲ级比例逐渐增加(P<0.05)。而不同年龄段患者肿瘤边界和微小钙化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及图2。

表1 不同年龄段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 例(%)

表1(续)

表1(续)

图1 不同年龄段膀胱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资料

表2 各组超声学检测结果的比较 例(%)

表2(续)

3 讨论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膀胱癌发病规律呈不同特点,青年人群膀胱癌无论从病理特征还是临床资料均优于中老年人群[10-11]。调查显示,从40岁之后男性膀胱癌发病率开始上升,而女性从45岁以后开始上升,且性别比例随年龄增高而变化,至50~54岁为3.1︰1.0,80~84岁达到4.1︰1.0[12-13]。本研究中,纳入膀胱癌患者总体男女比例约为2∶1,但不同年龄段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排除因为样本量导致的数据偏倚。本研究还发现,不同年龄段患者就诊原因、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显示,在能够被膀胱镜检查发现的膀胱癌的患者中,如果有足够的尿液标本,所有的镜下血尿是阳性的,提示不同年龄段膀胱肿瘤患者均可见血尿发生[14]。基于手术的耐受情况、远期生命及生活质量等因素,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存在明显不同[15-16],但是年龄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因此不同年龄段患者手术方式未存在明显不同。

图2 不同年龄段膀胱肿瘤超声特征资料

肿瘤病理分级、分期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疾病的进展程度有直接关系,分级分期越高,预示着预后越差[17]。本研究发现,Ta分期和低级别所占比例逐渐降低,高级别所占比例逐渐增大(P<0.05)。提示随着年龄增大,膀胱肿瘤的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逐渐增高。目前年龄影响膀胱肿瘤患者肿瘤分期和分级的原因尚不清楚,笔者考虑可能与致癌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积累有关。致癌物的暴露、细胞事件和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年龄体现了个体暴露于环境中致癌物的时间的累积[18],且随年龄的增长使得致瘤性转化的细胞事件得以发展、积累。老龄化可能致膀胱排空功能不完全,延长尿液排泄的致癌物时间,长此以往会增加老年人暴露于致癌物的浓度[19]。此外有研究指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降至年轻时峰值的5%~30%,抵抗力降低,可能会对肿瘤患者的进展造成影响[20]。但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明确,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研究认为,膀胱肿瘤患者采用超声检查操作方便、创伤小、诊断正确率高,尤其是年老体弱或膀胱患者,可弥补膀胱镜检查的不足,仍是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之一[21]。超声检查可对膀胱肿瘤的病灶位置、形态数目、内部回声及血流、边界周围回声及血流等进行准确评价,而结合肿瘤浸润程度可对病理分期及诊断,提供有价值信息[22]。目前国内关于不同年龄段膀胱肿瘤患者超声特征的研究鲜见,本研究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膀胱肿瘤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年龄增加,肿瘤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及血流分级Ⅱ、Ⅲ级比例逐渐增加(P<0.05)。提示老年膀胱肿瘤患者超声特征主要表现为肿瘤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及血流丰富(Ⅱ、Ⅲ级),与中青年患者对比明显。但也不能排除由于本研究不同年龄段患者例数不均衡,而导致统计学结果发生偏移的可能。因此,此结果还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确认。

综上所述,不同年龄段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超声特征不同,年龄越大,病理分期和分级越高,侵袭力和恶性程度越大。

猜你喜欢

膀胱癌年龄段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