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2020-12-04桂文娟盛玮芮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安徽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产业基地高新技术科技成果

文/桂文娟 盛玮芮(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近年来,安徽省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载体,依靠科技创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各地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目前,安徽省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55 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8 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 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0 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5 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科技人才集聚,推动科技成果产出,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状分析

1.人才资源加速集聚

随着各类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基地内企业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9 年底,基地内企业大专以上人员428585 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8.99%,其中具有硕士学历人员达31055 人,较2018 年增长42.39%。此外,基地内企业R&D人员达156422 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4.23%,比2018 年的11.46%提高2.77 个百分点。高技术人才的引进,为基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2.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截至2019 年底,安徽省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共拥有企业601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701 家,占企业总数的44.89%,国内上市企业(不含新三板挂牌)127 家,占企业总数的2.11%。2019 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总收入达13620.80 亿元,较2018 年增长23.77%,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达10870.75 亿元,较2018 年增长2244.87 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4939.17 亿元,较上年增长1.68%,出口总额达497.25 亿元,较2018 年增长1.64%。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企业加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科技成果产出不断增加

基地通过加强领导、加大科技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创业服务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为推进全省特色产业发展,安徽省从科技服务、研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基地已建成一大批从事自主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的研发机构,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知识产权,2019 年申请专利数达42972 项,比2018 年增加583 项,当年授权专利27311 项,比2018 年增加6849 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8089 项,较2018 年增长60.48%,授权发明专利5679 项,较2018 年增长43.33%。

二、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

近几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基地内的企业数还是基地的规模都相对较小。2019 年,安徽省55 家基地中38%的基地工业总产值不到百亿。此外,部分基地内企业数不足百家,基地产业聚集程度低、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不够完善,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2.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层次人才缺乏

从总体上来看,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存在“创新不多、能力不强、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依然较低,核心技术掌握仍然较少,技术集成能力薄弱,重大成套设备和关键技术仍需要依赖采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所占比重不大,很多中小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全省基地博士人数占从业人员总数比重为23.94%,高层次人才仍然不足,将限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大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

3.领军型企业数量不多,带动效益不明显

安徽省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虽然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企业集聚,但缺少行业领军型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带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地整体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知名度不高,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也较少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三、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对策建议

1.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明确重点发展领域,聚焦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携手打造若干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围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培育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另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战略性重组,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提升产业集群的产业分工协同度和整体竞争力。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基地主管部门引导各基地主动融入长三角,利用好江浙沪的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提升基地影响力和竞争力。

2.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创新环境

继续落实好国家、省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创新发展环境,鼓励基地企业或企业联盟积极申报、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承接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升基地企业的创新水平和能力。继续帮扶基地内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导基地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大创新研发、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继续鼓励各类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到产业基地落户或建立分支机构,为基地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创新要素资源。

3.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减少科技成果流失

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激励下,中小型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但整体来看种类较为单一,大部分为商标和外观的产权注册,技术含量偏低,对提高企业的效益有限。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缩短与其他省份和地区差距的措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将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纳入企业创新体系建设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避免重复研究,增加原创性发明,提高研究开发的水平。同时,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提高对科研人员创新的奖励,鼓励申请发明专利,减少科技成果流失,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产业基地高新技术科技成果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