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谋划美好愿景 营造创新生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发展
——淮北市科技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2020-12-04淮北市科学技术局

安徽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淮北市淮北产学研

文/王 雷(淮北市科学技术局)

2020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考察安徽并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安徽省和淮北市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内的重要城市,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是淮北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着力点。淮北市科技创新工作将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主动进取作为,强力推进产学研合作、集聚创新引领人才、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为建设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和美好安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发展环境

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突出引进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营造科技创新发展良好生态,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为实现发展驱动力的根本转换奠定体制机制基础。加快推进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研发自主权、加大应用基础研究投入、集合精锐力量协调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的政产学研合作、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重大工程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科技经济人才金融融合等体制机制改革。力争到2025 年,淮北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更加健全,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效率显著提升。

二、培育创新主体,提升创新能力

一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着力推进实施《淮北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建立重点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及科技型企业市、县(区)领导分级联系帮扶制度,引导企业规范管理、集聚人才、加强科技基础工作、实施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二是支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围绕“四基一高一大”主导产业发展,筛选、打造一批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各级科技项目立项、研发机构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淮北矿业、恒源煤电、理士电源、临涣焦化、华润金蟾、安徽矿机、相邦复合材料、金龙机电等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强研发能力建设。落实创建市级、省级、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支持政策,全面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实现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加大对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配套发展和技术升级为目标、以政产学研联合投资组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支持力度。着力推进陶铝产业研究院争创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发挥人才、技术、研发、团队、产业发展等优势,联合全市优势企业共建研发机构、推进产品开发、技术创新。

三、实施重大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结合淮北实际,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项目,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以转化先进科技成果为目的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大学和科研机构根据淮北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为产业技术开发积累原始创新成果。每年组织实施省市重大科技专项20 项,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四、深化政产学研合作,集聚创新要素

围绕产业升级科技需求,积极构建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开放创新体系,集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人才,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一是推进产业开放发展。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加强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接,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强化产业、市场、要素对接,促进区域经济技术联合协作取得新突破。二是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坚持政府引导,鼓励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建设市场化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支持淮北师范大学、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县区、开发园区共建孵化器,搭建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推进铝基新材料、煤化工合成材料、中科(淮北)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鼓励长三角区域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淮北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长三角区域内技术交易所在淮北设立分中心。引进、建设联合研发平台,新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产学研用合作实体。开展双创平台质量提升行动,通过省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建活动,推进“双创”平台量质双升。三是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深化与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及东华软件集团、科大讯飞等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的对接与合作,支持优势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高层次科技团队,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实施重大科技工程项目。

五、建设创新平台,打造产业创新高地

加快淮北绿金科创大走廊建设。做好“生态+创新”文章,充分利用“六湖”100 平方公里环境优势,集聚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建设、高层次科技人才居住,让科技拥湖发展。加快建设科创大厦、人才公寓、高档次标准化厂房,提高科创大走廊的承载能力。加大争创国家高新区工作力度。围绕陶铝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动力电池、高端纺织服装四个重点领域,对标国家级高新区标准,分解落实高新区“以升促建”行动计划,全力推进科创中心、双创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补齐高新区创新发展短板,力争建成创新特色鲜明、体系完善、氛围浓厚、辐射带动强的国家级高新区。

六、完善激励机制,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一是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支持政策,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通过平台建设、项目研发、产学研合作等,加强人才柔性引进。二是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计划。认真落实《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围绕“四基一高一大”产业技术升级,实施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设立产业扶持基金,引进高层次科技团队在淮北创新创业。三是加强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合作。取他山之才,补人才短板,充分利用毗邻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发挥引进的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等长三角地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集聚更多的创新人才,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淮北市淮北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淮北市久保田种业有限公司
明清时期徽州与淮北衣食文化之比较
淮北市在皖北六市中经济增长质量实证分析
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淮北夏玉米的生育特点及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