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国培

2020-12-03张家口市教育局潘晓林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于漪国培语文课程

张家口市教育局 潘晓林

“迷路”的故事

2014年11月18日,赴上海师大参加“国培计划”——河北省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的第一天,也是我参加“国培计划”项目的第一次外出学习。

一大早,来自天南海北的同仁们从宾馆出发前往上海师大培训会场……说心里话,一直忙忙碌碌,能静下心来不受太多打扰、重新回到学校做学生,回味一下当学生的感觉,真的很享受。

随着人流,大家进了上海师范大学的正门,继续前行,遇一十字路口,驻足,四顾茫然……问路人,方知我们错进了东院。哑然失笑后,转身再次折向西院……

上午,是我最敬爱的偶像于漪老师的课:凝视着85岁高龄的她,想着她所践行的使命与生命,和那不时泛起的微笑,觉得于老师真美!一种任岁月逝去却永不老去的美丽!

于是,想到了在《中国教育报》上读到的一篇于漪老师的文章《怎样当好语文老师》。于老师说:“很多老师上不好课,是因为被他信力所左右。这样一种心态,会影响我们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于是,想到了大家刚刚的“迷路”——作为人流中的一员,我相信前面带路的同仁,我相信大多数的方向“应该”没错,一如我们相信教参、相信教学时尚、相信评价标准……时下,很多所谓的教育神话“被”创造出来,对此,我们有多少清晰的判断呢?于老师说得好,“与其说我一辈子在做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在学做教师。”我们,是否也行走在正确的学做教师的路上呢?

三组的同仁们说得好,在教育的路上,在国培的路上,我们在路上……

“门”与“敲门砖”的故事

培训的第二天,上午,吴忠豪老师为我们诠释了“语文课讲什么”。

“语文课讲什么”这是一个长期困惑广大一线教师的问题。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基本上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价值变迁史,纵观建国以来教育史上的八次课改,都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联系的。

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课程到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课程,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课程到拨乱反正全面恢复时期的课程,直至现在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时期的课程,我们一直在困惑中前行,在迷茫中探索。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确切的陈述与定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于漪老师说:“我一辈子都在问‘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里’。”

吴忠豪老师说:“我开始呐喊,我们要变,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

前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后者,给了我们一块敲门的砖!

而国培项目,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铺设了一条通往语文研究的路……

久别重逢的故事

那天是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张学青校长的课,看介绍了解到张校长是江苏省著名的特级教师,长期致力于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和儿童阅读课程建设,构建了诵读课程、师生共读课程及名家文学阅读课程等。我想到了十年前在张家口组织的一次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与会者中有位苏州教师张学青,这位张校长会是那次活动中的庙港小学的张学青吗?进入会场,看到了张校长,看到了那张依然深爱孩子们的浅浅笑脸,正是她!10年的坚持与付出,一个全新的学青老师。我笑着问:“还记得10年前的张家口吗?”惊喜后的拥抱让我们沉浸在相逢的喜悦中。上课了,张校长说:“本想用一篇儿童文学开课,因小语教研,因国培项目,遇到了一位老友,我想把今天研讨的主题改为‘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那是在2007年,学青老师在庙港小学执教,受我邀请不远千里来到张家口,和老师们一起研讨我们挚爱的小学语文教学……记得她所执教的是《月光启蒙》,一首糯糯的江南民谣,一位温温婉婉的江南女子,一课浅浅却情浓的爱的传递,让我至今回味无穷。后来,我实录,她反思,留下了两个人共研语文的美好回忆,刊登在《小学语文教研》上。学习结束返回后,我找到了10年前的听课记录,虽纸页泛黄墨痕却清晰如初。

师:母爱也有光。母亲在清苦的日子里为我吟唱的那些民歌童谣,让我知道了面对艰难困苦,也要充满热情地生活,永远有追求。

谁说不识字的人就不智慧呢?童年的夏夜,有这如水似光的母爱相伴,怎不美妙呢?所以,课文开头就说——

生:(齐)“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师:这篇文章原先的题目就叫《月光母亲》。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母亲年纪大了,患了老年痴呆症。他在《月光母亲》里是这样写的——

(注:师伴乐诵读,母亲苍老的形象与年轻时为“我”唱歌谣的画面同现。)

我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慈祥,和蔼,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注:在《母亲》的音乐中,全场宁静。有晶莹的东西,在一些同学和老师的眼里闪动。)

师:岁月如尘。多少往事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然而,母亲在月夜里为“我”吟唱的民歌童谣,却依然鲜活在“我”的记忆里,一声声啊一句句……

(注:歌声再度响起。师轻轻吟唱,全场师生跟着轻和。)

师:在岁月的流里,有些东西会消失,比如母亲会老去,“我”也会老去。但有些东西,在岁月里会沉淀……

10年前,一群热爱小语的人天南地北聚在一起,热烈地说课改、说教材、说教法;10年后,那群依然热爱小语的人因国培又聚在了一起,依旧热烈地说教材、说课改、说国培……学青老师说得真好,在岁月的流里,有些东西会消失,但有些东西,在岁月里会沉淀,会永远难忘,一如我们每次的教研活动,每次的国培活动。10后的再次相遇,不就是如此吗?从来都没有忘记,只不过是久别重逢。

猜你喜欢

于漪国培语文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国培计划”典型案例的培育与提炼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生就是我的天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回访调研夯实“国培”基础
我的国培“心” 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