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构建新型数学课堂

2020-12-03张凤兰

名师在线 2020年19期
关键词:重难点图形信息技术

张凤兰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南关小学,甘肃民勤 733399)

引 言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使用的教学工具一般为粉笔、黑板、课本。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我们的主要教学工具变成了电脑、投影仪、激光笔、话筒等。教学工具不断更新,教学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教学模式也有其优点。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使其产生显著的教学效果,是现阶段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切入点放在这个问题上,谈一谈信息技术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发挥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优化教学过程,解决重难点知识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相对基础,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思维能力整体较弱,只依靠课本和教师的口头描述,很难让学生对知识有具体理解。很多知识看起来简单,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情况,帮助教师解决重难点问题。下面可以用两个例子来进行解释。

二年级课本中有部分内容涉及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本插画,配合教师的板书进行讲解,但是这种教学往往收效甚微,以致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到底如何转换视角。这时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发挥它的优势。教师课前准备相关课件,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几何体,并将这些几何体自由摆放,用不同的颜色对不同的面进行标注,多次尝试后发现,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三视图的含义。

讲述面积的相关内容时,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关系。通过多媒体技术,让线段不断移动,学生能很清楚地看到长方形可以由两个三角形组成,也可以由两个正方形组成,这样就可以通过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三个图形间面积关系的规律。

(二)通过视觉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教育研究显示,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暂,经常会因一些小事而影响课堂学习质量[1]。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教学的时候创设动画情境,就是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在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创设这样的动画情境:小明爸爸的好朋友来小明家拜访,带来了很多礼物。爸爸准备将这些礼物平均分给小明、小华和丽丽,礼物里有九个苹果、三只铅笔和一个大米饼,每个人分到了三个苹果和一支铅笔,但是米饼要怎么分呢?这个动画情境设置了有趣的故事,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再如,教学PPT 的设计,可以加上一些点缀。如向学生提问的时候,可以将问题展示在PPT 上,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展示胜利的动画效果,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展示一些线索,鼓励学生继续思考。这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会提高。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还是错误都能得到鼓励,课堂氛围也会得到优化。

(三)展示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数学是一门追求过程的学科,有时了解过程要比只知道答案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着重锻炼学生对过程的思考。如在进行“图形对称”内容讲解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对称图形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在投影仪上利用翻滚效果为学生展示图形沿着对称轴翻滚并与另一半图形完美重叠的过程,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对称轴的识别方式。再如,讲述图形特点的章节时,可以先播放一个微视频:三个人去推木头,第一个人推的木头是圆形的,第二个人推的木头是长方形的,第三个人推的木头是三角形的,三个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哪个人会先到达终点?这个题目的答案是第一个人最快到达。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与学生讨论,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图形介绍,让学生对图形之间的区别和它们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措施

(一)用于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好的开头可以事半功倍,好的课堂导入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2]。导入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更具体的了解,并将教学脉络和重难点知识凸显出来。一个优秀的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导入环节,可以打开学生的知识大门,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让课堂氛围变得和谐、轻松。例如,教学图形认识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兴趣,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运用视觉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学校都有绿化区域,这些绿化区域的形状也不一样,我们可以为学生展示绿化环境的图片,让学生在认识图片的同时,感受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用于课后巩固和知识拓展

在数学教学中,积累是很重要的。要想学好数学,学生在课后要对知识进行回顾和拓展。很多学生的课后复习方法就是做题、看书或者读笔记,但这样的方法一般无法获得很好的效果。为了帮助学生有更好的复习效果,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微课、微视频等是将课堂知识点进行细化并通过视频展示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每个视频只重点讲解一个内容,时间较短。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有不理解的知识,如果课后无法进行很好的巩固,难点就会永远存在,并对以后的学习造成阻碍。微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依旧获得与课堂教学一样的感受,并在短时间内再次回顾知识点,对无法理解的内容进行多次观看,有效弥补课堂教学教师无法兼顾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况。同时,微课海量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一些学生的理解能力远高于现阶段的教学。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为了保证整体教学质量,很少会对他们进行其他训练。通过微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高于教学难度的知识进行观看,拓展知识面,同时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三)设计个性化作业,完成知识建构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有电脑,很多学生对电脑很熟悉,如果放任学生用电脑玩游戏会妨碍他们的学习,但如果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会布置课后作业,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防止遗忘。将课后作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个性化的作业,可以优化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脑中的知识变成“知识链”,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例如,面对高年级学生,我们教授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运用PPT 对单元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标出知识点、重难点和注意事项,展示出单元教学大纲。这样的作业富有挑战,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动手能力,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结 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让知识得到更加快速的传递,也让教学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除强化自己的专业素质之外,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也是我们应当做的。

猜你喜欢

重难点图形信息技术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2.0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