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2020-12-03

名师在线 2020年19期
关键词:扁担中华课文

管 平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苗桥小学,安徽阜阳 236000)

引 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过五千多年的沉淀和洗礼,流传下来的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亘古不衰。无论统编教材,还是鲁教版、人教版、苏教版教材,选取的都是民族文化中最纯粹、最精华、最具代表性的内容。每个中国人都兼具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有义务、有责任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每种教材所选取的文章都蕴含丰富的民族内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肩负起来,但现在教材中的语文课文还是比较少。因此,教材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是零星一点儿,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文化的渴求。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无论公元前还是公元后,现今的史学和高科技虽然能够印证一部分历史是真实存在的,但有些前人的智慧仍是现今人所不能复制的。流传几千年的史学巨著《战国策》《春秋》《资治通鉴》等,都是流传至今的经典,无论“四书五经”在近代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中遭受多少诋毁和抨击,但它能够流传几千年,其中蕴含的优秀文化是值得肯定的。无论历史如何,都是过去的事情,我们要以史为鉴,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今后不再重蹈覆辙。

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气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中文化气息的价值和作用。浓厚的文化气息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懂得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接受传统文化,从而将传统文化吸收并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材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彰显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充分把握好课堂时间,控制好语文教学环节,开展好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将语文学科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展现出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原则

(一)遵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符合教学规律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要有度,不能盲目地乱渗透、瞎渗透,若导致原本的教学工作受到阻碍和影响,就得不偿失了。二年级49 篇课文中,古诗就有八首,在整个二年级语文教学结构中占有不少分量。除了课文中的古诗文外,学校还倡导学生学习和背诵《古诗八十首》《经典诵读》《弟子规》等一些蕴含中华优秀传统的古诗词。学生在学习经典古诗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在小学背诵大量的古诗文、经典文章并不是现阶段才有的,十几年前语文教学也在其中引入了大量的古诗文,但是当年引入古诗文的目的仅仅局限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简单来说,就是学生所掌握的听说读写能力,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往往会被教师所忽视。如今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其规律。例如,《咏柳》这首古诗通过描写柳树的姿态、赞美柳树的美,以及对二月柳树柳条的描写,让学生从古诗中感受到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古人大多喜欢赞美春天,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一年重新开始的季节,现今我国仍保留着春季出门踏青、出游的好习惯。阅读、背诵诗文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品德,树立优良的人格和价值观念。

(二)注重小学生的成长特点

小学生对世界的领悟和认识比较局限,容易受到外界客观情况的影响。尤其现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这些误导性的言论便会流入学生周围,对学生的主观认识造成不利的影响。还有就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如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端正文化态度,他们很容易形成崇洋媚外的不良品质。身为合格的中国人,怎能不爱护、守护自己的国家?通过传承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荣誉感以及亲切感,让学生热爱中华文化。

例如,《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战时期井冈山缺粮,朱德元帅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下山挑粮,为第三次反围剿工作努力的故事。战士们体谅朱军长的辛苦,就把原来的扁担藏起来,而朱德元帅为了不影响当时的挑粮任务,自己买了根毛竹做了扁担,并在上边留下“朱德记”的标记,防止战士们“藏”扁担。可以说,这篇课文讲的是当时身为军长的朱德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国、关爱战士,也让学生体会那个年代的不容易。对现代学生来说,飞机、高铁等快速交通运输设施的普及,车不再是稀有品。可以说“扁担”很多学生见都没有见过,更不要说用它来挑东西了。在过去的几千年,扁担在运输货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今天扁担被淘汰了,但当年朱德及运输粮食的队伍所留下的精神值得现代的我们学习。教师要将这些精神上的、深层次的课文内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社会安定的不易。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扁担带入课堂,让他们亲身体验“挑扁担”的不易。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中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语文教师还没有真正地认识到传统教育在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和目标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使得实际的渗透效果并不理想[1]。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来说,这种缺陷都是多方面的。如何将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上升到新高度,是本文以及今后语文一线教师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运用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夯实学生语言文字基础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即使是一模一样的字,它的意义在古今也有区别。所以,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古诗词的时候,就需要对文章中的古代汉语有所了解,才能正确对古诗词、文言文进行解读,否则难以对课文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也造成不良影响。从古至今,我国的优秀作品有很多,教师可以借助优秀著作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同时夯实语言文字基础。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是我国流传至今的经典寓言,很多人都知道这则故事,但并不知道这则故事究竟出自哪本书。战国时期,楚国的《战国策》便是这则寓言故事的出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本书,并引导学生阅读战国时期的这篇著作。

(二)利用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大部分学生认识不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必然联系,也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影响有多么重大。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没有强烈的兴趣,多数是对游戏、现下最热门的东西感兴趣。所以,为了很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并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多媒体技术,尽可能地将埋藏在语文课文中的传统文化挖掘出来,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接轨[2]。

例如,教学《黄山奇石》这篇文章时,虽然教师不能带领学生到黄山去看奇石,但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投影仪等设备,寻找一些黄山奇石的风景图片、视频,通过视频、图片等烘托教学氛围,紧紧抓住学生眼球,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从视频、课文、教师的讲述中领略黄山奇石的魅力。“仙人指路”“猴子观海”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奇观,无论时光怎样流逝,这些奇石依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借助传统节日,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我国有非常多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它的来历,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例如,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呢?每年春节,年兽都会来,放鞭炮是为了将年兽驱赶出去。元宵节象征着团圆,也表明正月十五那天年已经走远。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而来,吃粽子、赛龙舟是传统的民俗。又如,教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传统节日的视频素材、历史故事等展示给学生,开展“以我的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写作训练活动,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在今后的成长中将传统节日继续继承下去。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太多、太精、太深,仅仅依靠课堂渗透的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需要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运用现代科技让学生喜欢中华文化,并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华夏大地上发光发热。

猜你喜欢

扁担中华课文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背课文的小偷
挑扁担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读读绕口令提提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