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0-12-03蔡炜娟

名师在线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课文教材情境

蔡炜娟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实验小学,江苏淮安 223001)

引 言

小学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学科,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具有极强的工具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及文学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现在新教材中包含许多带有丰富情感教育意义的课文。因此,语文教师应对新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找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将情感教育有效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对加强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然而,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情感教育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够重视,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已经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情感教育,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等,以致效果不佳。再有就是,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活动时,很少围绕学生的情感教育展开,这就导致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是围绕语文教材展开的,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是作者内心情感和观点的流露、表达。阅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学习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具体来说,就是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对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在饱含情感的阅读和理解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并对学生情绪的感染做到情知交融。

例如,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导入带领学生对课文中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知。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纷争不断,在众多的诸侯国中,楚国的国力雄厚、兵强马壮,当时的楚王也野心勃勃,一心想称霸各诸侯国。所以,与楚王意见不同的其他诸侯国经常面临被攻打的威胁。当时的齐国为了摆脱受威胁的局面,想要拉近与楚国的关系,于是派遣晏子出使楚国。就这样,晏子带着友好访问、增进两国关系的使命来到了楚国。在学生充分了解时代背景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晏子,在到达楚国以后会怎么做。这时学生就会因自身情感的融入,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创设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借助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文章知识的理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等,他们无法深刻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自然无法获得良好的情感熏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注意,让其产生情感共鸣。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生动、适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课文中的情境,用富有感情的朗读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情感认知,从而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和体验能力的形成。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并加以简单介绍,通过多媒体课件与课文的充分结合,有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

(三)实施多样化教学,加强师生间的情感

完整的课堂教学是由学生、教材和教师共同组成的。师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学活动的多样化,能够有效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的能力[3]。朗读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学生可以达到语文教师预期的朗读效果。基于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情感的催发,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通过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情感朗读大赛”,让学生组建合作小组或以个人形式参加。对于朗读的内容,教师不做硬性规定,以学生的喜好为主,只要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说明,本次朗读大赛中的优秀作品将会获得一定的奖励。大赛评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担当,以民主投票的形式进行,比赛过程将会被记录并传送到家长手中。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富有情感的朗读能力。

例如,教学《开国大典》这节课时,为了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的精彩片段,并同学生一起观看。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缓缓升起的时候,学生都激动起来。趁着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再让学生打开课本,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结合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语文知识更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语文中的情感因素均来自生活,是作者生活情感的充分体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利用教材中的生活场景,合理引导学生带有情感地去观察与体验,使学生的情感能够更加细腻,有效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教师可以在室外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校园中植物的生长情况,感受身边的美景。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之际,再让学生打开课本,对比索溪峪中奇幻险峻的景象,感受索溪峪的美。通过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学会感受身边的“美”。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实施多样化教学、结合生活实践等途径,加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背课文的小偷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