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研究

2020-12-03王菊环

名师在线 2020年19期
关键词:导图小学生语言

王菊环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关小学,甘肃武威 733300)

引 言

思维导图即心智地图,它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思维导图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将其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是一种集图形与文字于一体,致力于思维潜力开发与思维能力提升的有效工具,也是一种能够综合运用左脑(如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右脑(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优势的创新思维模式。通过思维导图,我们不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能启发学生的联想力与创造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语文知识的学习中。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主要特点就是有色彩、有线条、有联想功能。

众所周知,由于年纪尚小,阅历有限,小学生对色彩的兴趣远远超过文字,那些鲜艳、明丽的色彩往往极易引起小学生的关注。因此,在设计相关思维导图时,色彩便成为不可缺少的装饰与点缀。与此同时,思维导图本来就是将思维内容、思维过程等用线条连接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线条是思维导图的灵魂所在。如此一来,线条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思维导图的最重要特点。除此之外,思维导图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联想功能。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对课堂知识要点一览无余,还能对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等产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二、思维导图对小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文学性兼具的综合性课程,它本身就与文字、语言的运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准确地运用这些语言文字,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还能使之在知识的内化过程中,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想法、情感、态度等。与此同时,在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思维导图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与记忆力,还能在开发大脑潜能、提高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归纳能力、总结能力与分析能力。例如,在语言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将词句之间的组织结构、连接方式等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还能将课程重难点及相关知识间的联系有条不紊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使之对课程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三、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基础要求之一,也是我们将思维导图引入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借助思维导图,我们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语言的构建与运用等产生更加强烈的探索欲望,还能使之在深入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使用语言文字与周边环境、周边人等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沟通[1]。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笔者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身的认识与理解。

(一)辅助字词识记,增加文字积累

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小学生从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对生字展开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以此为基础,学生才能跨过语言文字学习的第一道关卡。我们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整体性与发散性,让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例如,学习“咏”字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咏”字的字形特征、读音特征等发散思维,从而联想到“永”“泳”等文字。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明晰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有效增加识字量,还能在温故知新的活动过程中提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能力,从而构建起更加完善、丰富的知识网络体系。

(二)整理课堂笔记,概括行文思路

每堂课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妨根据教师的讲述及相关内容,认真记录自己不懂或者不甚明了的地方,以待讨论时将其有效解决。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不仅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述标记出课堂知识的重难点,为此后的复习与巩固奠定坚实基础,还可以根据教师的讲解,利用思维导图绘制出课堂教学的主要思路或者主要线索等[2]。

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非常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科普作品。在这篇文章的五个小节中,作者借用拟人手法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并致力于让他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积累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文字知识。在文章中,作者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不妨通过连线的方式,让小学生将蒲公英、苍耳、豌豆与其对应的传播方式(风、动物、太阳)连接起来,使之对作者的行文思路、语言表达等内容有更深层的理解和领悟。

在此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务必纠正小学生的书写顺序、书写姿势及书写态度等。如此一来,他们才能在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归纳资料,发挥辅助工具优势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将思维导图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使之能够在课程知识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课程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将这些杂乱无章的学习资料及其相关知识点有条不紊地放置于思维导图的各个知识要点之下,从而使思维导图更加清晰。通过整理完毕的思维导图,学生不仅能够抓住课堂教学内容的核心本质,还能对知识要点的分布状况有更加清楚的了解。一些有着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甚至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推断出一些课外知识,在举一反三的思维活动中极大地开阔了眼界。

同时,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思维导图在课堂上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可引导学生利用字典、直尺、彩笔等工具自行绘制出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索欲望,还能使之利用思维导图轻而易举地记录知识要点及逻辑关系等,有效提高小学生语言学习的效率与质量[3]。

(四)组织思维,进行口语或书面表达

思维导图的设计主要遵循由“主要内容—次要内容—相关内容”的绘制原则,它往往以枝状或者卫星状结构将知识概要清晰、简洁地呈现在纸上。借助思维导图,学生不仅能够在听说读写中有重点、有层次地阐述自身想法,还能在自我意愿的传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领略思维导图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小马过河的行程构建思维导图:“小马出门遇河流阻路—与老牛交谈—与松鼠交谈—成功过河。”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小学生势必对文章行文思维产生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与此同时,也可在教学中将这一思维导图展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中提供的关键信息进行构思与想象、阐述与解析等。在此构思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极大地刺激小学生的创作欲望、参与欲望,还能使之在丰富想象力的影响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4]。

(五)拓展延伸,深化理解层次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对课程知识有更深层次的领悟,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履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初步构建思维导图。例如,在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不妨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林子方是谁?他与杨万里之间有何关系?杨万里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写出此诗的?”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林子方、杨万里以及文章创作背景进行一番整理与归纳,还能在总结与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通过交流、探讨完善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领悟。例如,《青蛙卖泥塘》讲述了青蛙为了卖掉泥塘做出了很多努力,最终又放弃卖掉泥塘的故事。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一些转折语句进行思考:“(老牛说)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野鸭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在此内容的引导下,小学生不仅能够用“不过”“就是”说出一些表示转折的句子,还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结 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学会更加流畅、准确地进行自我表达,还能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作为奋战在小学语文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他们相应的指导与引导,使之在语言构建与运用上获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猜你喜欢

导图小学生语言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语言是刀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是小学生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