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2020-12-03胡向华

名师在线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师应道德德育

胡向华

(甘肃省静宁县威戎小学,甘肃平凉 743403)

引 言

尽管教育部已经正式实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但有些教师还是沿用先前版本的教材,对统编教材的改变视而不见,尤其是忽视教材所传达的德育内容。因此,本文将从教材中的德育功能出发,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德育目标。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功能分析

德育功能是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1]。因作用对象的不同,学界将德育功能分为外部功能与内部功能。德育的外部功能主要指德育对社会的价值,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本文的德育功能仅是指德育的内部功能,主要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时形成的与德育相关的适应功能、认同功能与运用功能。

(一)适应功能

适应功能是指小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严格遵循外界的道德要求与规范。统编教材中无论教材内容还是排版布局,都或多或少体现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从侧面反映了对学生适应功能的要求。编写这些内容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基本是非观,从而促使学生遵守道德规范。

(二)认同功能

认同功能是指小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内化外界的道德要求与规范,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这种对道德规范的内化,能为学生今后的道德行为奠定基础,并促进学生形成深层次的道德意识[2]。统编教材较以往版本更偏向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优秀文化,注重树立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及培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运用功能

运用功能是指小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以其已经形成的道德观念为基础,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有基本的道德理念,能自发地将其潜在意识里的道德意识反映在日常行为中,从而有效促进自身价值的实现或对周围事物的理解。“立德树人的‘德’是综合的,包括了政治,也包括了道德、理想、情操等多方面。[3]”教师应通读教材,备课前应明确教材内容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语文学科‘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决定了它承载着重要的德育使命。[4]”统编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但作为新版教材的普及时间较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还不太熟练,难免会对其德育内容理解不当,从而影响教学德育功能的实现。本文将从教师师德、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来促进小学语文教材德育功能的实现。

(一)培养优秀的师德

统编教材虽然强调了立德树人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作用,但更侧重语文教师在教学时的润物无声[5]。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要求语文教师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或教学中用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行为等来影响学生。因为语文教师只有以自身正确的情感、态度等来影响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进而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行为。针对如何培养师德,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事迹,或阅读相关书籍,来提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与自豪感。其次,小学生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还处于懵懂阶段,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与人为善,关爱亲人、朋友,传授给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正确的处世态度。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日常教学中零星小事的价值,从一点一滴出发,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积极的人生观,教会学生直面挫折,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与勇气,促进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二)改进教学方法

统编教材在单元设置与内容分布方面,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师应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认知观念主要依靠教师来塑造,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设置教学模式,制定明晰的教学目标。而且,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还应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注重自然渗透,而非单纯地进行道德说教。教师要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感悟教材中存在的道德知识与规范,有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养成良好的品格。其次,语文教师应明确其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应本末倒置,一味地强调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更侧重内隐性,若语文教师偏向德育而不是学科教育,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科教学质量,还会导致学生学习质量的降低。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本学段的知识点时,应注意联系其他学段的知识,做到德育功能的连贯性,不应只在特定的时机讲授道德知识,要融会贯通,从一而终。更重要的是,小学各阶段语文教师应重复讲解一些重要的德育要素,并能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使这些内容不断深化,进而完善学生的德育知识体系。

(三)丰富教学内容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天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6]。这要求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同时,也能将道德教育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提升自身职业水平,通过广泛阅读中外名著、语文学科专家或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专著等,既可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又可大量阅读其他专家对于统编教材的解读文章,促进自己对新版教材的理解,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价值等。其次,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内容广泛,教师完全可以基于这一优势,抓住一切有用材料,积极思考,使其与自己的教学相融合,充分拓展语文教学内容。最后,教师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或教学经验,使抽象的德育知识更加生活化、具体化,积极拓展课堂之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例如,在教学中讲解自然景观或历史建筑内容时,渗透不乱扔垃圾、文明参观景区、保护大自然等意识;在讲解现代生活的课文时,为学生拓展遵守交通规则、文明排队等内容;在讲解濒危物种时,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动物的正确思想等。教师通过在课上拓展这些教学内容,积极帮助学生内化外在道德规范,有效形成道德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将内隐的道德意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结 语

总之,德育的目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虽然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坚定信念,但也需要学校与社会环境的帮助,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德育之路还很长。

猜你喜欢

教师应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