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学段亲子阅读的德育价值与实施建议

2020-12-03余美因

名师在线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读物亲子家长

余美因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二小学,广东佛山 528211)

引 言

随着小学高年段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变得爱用批判的眼光评判人与事,道德判断水准提高,开始对师长的干涉产生抵制情绪;关注同伴对自己的看法,与人交往时更注重品质与内涵;受激素水平的影响情绪不稳定,但记忆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加强,开始初步形成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在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难度增大,说教与控制往往起着反作用。

与其说教,不如引导。优秀的读物中蕴藏着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高年段亲子阅读开启了一扇窗。它能开启学生心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拓展其知识面,丰富其感受力与想象力。与此同时,广泛的阅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为其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打下了基础。然而,亲子阅读的开展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一、从三个层面看高学段亲子阅读的实施困境

随着传媒产业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所迅速构建起来的商业、消费、娱乐形式包围了儿童和儿童文学。大势所趋,学生的注意力难免会被电视、网络、手机等引人注目的画面所吸引。在动感十足、交互逼真的虚拟世界中,纸质文本备受冷落,使社会实践本就欠缺的学生的精神愈加空虚,愈加脱离现实。传媒产业进一步影响着家庭的阅读氛围,若家长也是“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的状态,自身并不能感受到阅读之乐,亦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加上同伴间的非良性影响,经典文本较高的门槛,学习压力空前巨大却无法排遣等状况,也加剧了纸质阅读被冷落的局面。

在心理层面上,转变生活方式,从熟知到未知,人性因陌生而产生的莫名恐惧或抗拒心理便在此时展现。对于没有阅读习惯的家长,以及不喜欢阅读的孩子,他们在心理上还有一道需要跨过去的坎,需要强有力的支撑。另外,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良性的亲子互动需要建立在安全感充足的基础上,只有感受到被爱、被尊重,孩子才能放下顾虑,投入配合。若家长强势渗透教育理论,不顾孩子的内心感受,教育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还有可能事与愿违。很多连亲子沟通都成问题的家庭,亲子阅读也会受阻。

在阅读指导层面上,对父母也是一种考验。小学高年段的学生能独立自主思考,有较强的判断力,家长的权威容易受到挑战。面对浩瀚如海的书目,家长该挑什么种类的书?该怎样开展阅读?怎样提起孩子的共读兴趣?如何引导孩子在原有阅读层次上有所突破?如何提升个人的阅读素养到如何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是摆在家长面前的难题。

二、从德育价值来看高学段亲子阅读

先抛开亲子阅读来看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观念及亲子沟通方式同样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但与建立在共同理解、体验充分基础上的家庭教育相比,前者更倾向于一种原有的非共时性成长的关系,父母与孩子在认识层面和话语构建上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很容易出现以上压下的不平等状态。对于初入逆反期的孩子,容易对父母空洞、反复的说教感到厌烦,从而以对抗性姿态屏蔽外界。亲子阅读的出现,是防患于未然,是良药且甘之如饴。以优秀的读物为媒介,以话题沟通为纽带,借别人的故事来启迪自己的孩子,从而创造更大的德育价值。

每一本优秀的读物,所倡导的价值观都是正面的,里面或许会有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描述,但通过阅读总能激发读者去思考,去分辨优劣,在思辨中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念、气质类型。然而,社会大环境纷繁复杂、诱惑众多,纸质文本的高冷姿态易拒人于千里之外。没有不需引导就沉迷于阅读的孩子,入门不易,克服阅读过程中的层层考验也需要毅力,亲子共携为培养阅读习惯提供了很好的尝试。陪伴能充盈学生心中的能量,合作能增添读书旅途的乐趣,在分享与互助中传递情感、学习知识,能使亲子阅读成为阅读习惯养成的良方,这也是使亲子关系变得亲密和谐的锦囊。

在共读过程中,家长要调整焦点,围绕同一话题构建的话语体系更利于传递想法,引发孩子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思考。在与孩子共学的过程中,家长须调整教育者的姿态,转为互学者,在学习中更新知识与观念,保持与孩子同步却不同高度的交流。以上调整能反作用于孩子。在感受到平等与尊重的氛围中,孩子能更加关注自身对问题的思考,减少与父母对抗的情绪,促使家庭教育悄然进行。

三、高学段亲子阅读的多维度尝试

阅读是一件愉悦而自由的事,家长首先要接纳阅读,转变观念。亲子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一次又一次的快乐体验,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阅读感受,而非阅读次数、读本数目、交流频率等刻板的衡量。阅读是思想的碰撞,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在亲子阅读分享过程中,不应该存在强势的说教观,而应开放、包容。阅读书目种类繁多,要在优秀读物的范畴内选书,不管经典也好,现象级读物也好,要看孩子的兴趣选择。

到了小学高学段,对阅读依然不感兴趣的孩子,家长可细心地识别:孩子是对该书的语言表现风格感到理解困难?孩子对该题材不感兴趣?孩子觉得文字太多,存在畏难情绪?孩子不明白书中出现的带有地域特色的动名词?亲子阅读的过程,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畏难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鉴于此,家长可以放慢脚步,先与孩子共同熟悉开篇章节,利用“搜索法”“猜蒙法”“跳读法”“联想法”等阅读技巧来应对难以理解的部分,等孩子熟悉了陌生的语言风格与故事背景后,再进入故事情境。当尝到阅读带来的甜头时,孩子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会逐渐增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如果文本对于孩子来说确实过难,则应先挑选简明易懂的,先树立起孩子的阅读自信心后再言其他。

亲子共读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必非得同时进行。父母和孩子可根据个人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独自开展,毕竟高年段学生的阅读有更多的自主性,识字问题不大。以下推荐一些亲子共读整本书的模式,以供参考。

划章分享:亲子间不论时段进行独立阅读,在约定的打卡时间内完成规定章节的阅读。打卡日可以进行口头分享,也可以创设读书园地,来分享个人的文字感受。

分工阅读:一本内容非连续性的书,可每人负责一部分的章节阅读,在规定的时间分享自己的收获。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还训练了个人口头表达能力,缩短了阅读时间。

重点研读:亲子协定抽取书中感兴趣或重点的部分共阅,并针对里面的观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进行辩论。

赛读做题:速读训练为开阔阅读视野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亲子赛读挑起孩子的竞争心理,在有意识的速读中逐渐提高阅读速度,家长也可给出相应的阅读技巧。每人读完一章节,可设计有意义的问题让对方作答,并视答题情况评判阅读效果,从而增添阅读的兴致[1]。

朗读共品:针对诗歌类读物,家长可不拘泥于形式,与孩子共同朗读,品味音韵,体味措辞用句,在边读边品中感受诗歌的意蕴。

顺藤摸瓜: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读物,或是古诗文等,家长要充当探索发起人的角色,鼓励孩子一起查找相关资料,然后根据某一主题、某一字眼顺藤摸瓜,补充相关知识背景,抓住一个点弄通弄透。

实地查证:有些科普读物、历史读物等,与现实生活或场景有所联系,家长可创造机会带领孩子到大自然或文化基地去查证,感受书中所言,在现实中印证想法,发现不一样的美。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要做到“望闻问切”:“望”是观察孩子阅读的专注度,察觉他遇到的困难;“闻”是要倾听他的分享,判断他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正确,审视他的三观认识是否存在偏差;“问”是要精准、有交互性,通过问引发孩子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以问取代说教,从而引发进一步讨论;“切”是看准时机,切换延伸读物或不同类型的读物。对于文学、历史、科普、推理等各类书目或各种题材,高年段的学生都可以涉猎。家长要适时推荐,从而调动孩子的阅读积极性,有利于孩子综合素养的培养,完善知识架构[2]。

总体而言,亲子阅读的模式是多样的,不限于某时某地,不限于单一形式,只要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都可以尝试。知行合一,父母做伴,这种亲密无间的共读,散发无穷的魅力。如果亲子阅读是一个点,那让孩子大量铺开涉猎更多的优秀读物就是一个面,先以亲子阅读做扶手,不断明晰价值观念,再放手让孩子朝更远、更明确的目标迈开步子。点面结合,先扶后放,是家庭亲子阅读的教育方针。

四、高学段亲子阅读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在小学高学段学生的心目中具有权威性,对亲子阅读的开展能引发同伴效应,对家校形成持之以恒的阅读氛围作用明显。教师发动学生的同时,他们也给了家长推动力,家长师出有名,孩子兴致颇高。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在课堂上推荐相关读物,简述精彩的内容以吸引他们。对于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阅读障碍,教师可以先做知识性铺垫,解析难点;若学生沉迷于某种质量不高的流行性读物,则可采用文段对比的方式,针对人物形象、背景、文句等进行引导性赏析,让学生知道平白浅显的文字虽然好懂,但缓慢的文字爬坡才是增长性收获的开始[3]。教师可每周在班内布置一本或多本阅读任务,进行打卡分享,让学生与家长在选书的时候目标更明确,在班级中形成交流氛围——学生间交流,家长间促成交流,进一步推动亲子阅读的开展。

结 语

当下的家庭教育定位有偏差,家长为了功利化的目标,没能灵活发挥家庭对孩子思想道德、生活智慧的教育作用。教师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平衡点,要兼顾好两端,不应剥夺家庭教育的时间。因此,教师要调整好课后作业的量,尽量让学生把课堂学习任务留在学校,给家庭留下更多灵活支配的时间,让阅读走进家庭,让高质量的亲子沟通成为常态。

猜你喜欢

读物亲子家长
中国城市运营 地产首脑读物 房地产导刊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