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课外阅读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020-12-03林芳芳

名师在线 2020年19期
关键词:小数三角形数学知识

林芳芳

(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西区校,江苏仪征 211400)

引 言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适当的课外阅读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阅读环节,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出发,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思考、分析、总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提升教学效率。

一、引导数学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单调无趣,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比较难以理解。同时,数学知识本身是多而杂的,单凭教师的讲解不利于学生有效掌握。实际上,适当的课外阅读,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由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让学生从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并对数学知识有一个自我认识,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1]。

以教学“圆”为例,在和学生对圆的知识进行探究时,为了让学生对圆有一个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阅读任务:自己阅读画圆的具体步骤,并根据这些步骤试着画出一个圆。学生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纷纷开始阅读,很快便从阅读中了解到可以利用圆规画出圆,将圆规的一只脚固定在一个位置不动,确定好两只脚之间的距离,另一只脚开始移动。另一只脚移动的方向是旋转的,这样就画出了一个圆形。学生可以从中很好地了解到不动的点就是圆的圆心,而圆规两只脚之间的距离则影响圆的大小,这样学生也从阅读、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到“半径”这一数学概念。学生就这样边阅读边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很大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对圆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高效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成功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学生无形中对圆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体验学习,实现了快乐学习。

二、搭建阅读平台,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阅读对学生的重大意义,认为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学困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巧妙地搭建一些阅读学习平台,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进而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探究,以推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教学“三角形”时,在和学生一起认识三角形这一数学图形时,教师为学生整理了一些课外资料,在课堂上利用大屏幕展示这些内容,并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理解。学生非常兴奋地进入阅读。从教师整理的这些资料中,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用的三角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就是“稳定性”,它被应用到自行车中,还被一些建筑工人运用于建筑中。同时,通过阅读发现,三角形按照角的大小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不是任意长度的三条线段都可以组成三角形的。学生对此感到好奇,想知道这三条边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在对教师整理的资料有了简单阅读后,学生对三角形的知识内容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得更多、更深。随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生也表现得非常主动、积极。

在这一数学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阅读机会,让学生通过阅读对数学内容有了更好的了解,同时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三、阅读数学历史,活跃学生学习思维

数学这一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哲学家马赫阐述过任何科学教育都需要重视科学的历史与哲学这一观点。这一理论观点也非常适用于数学教学。数学史的适当渗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适当地渗入一些数学史,让学生从情感层面更乐于研究数学、接受数学。

例如,在教学“小数”时,为了让学生对小数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教师给学生预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阅读一些与小数相关的数学史。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学生了解到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并使用的,还了解到我国古代就有用小木棒表示小数的方法,之后又有低一格的表示方法,后来还传到了欧洲和中亚。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很多有关小数的历史,不仅让自己产生了自豪感,还对小数知识充满了好奇。通过阅读,学生发现这些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很紧密,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会用到小数这一内容。于是,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真正探索了解这一新内容。随后,学生带着自己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继续深入探究小数四则运算法则。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阅读数学发展史,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成功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四、强化数学阅读,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阅读能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技能,很多数学知识是枯燥复杂的,学生单纯地听讲,很难掌握吸收[2]。很多时候,对于一些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自主探究、分析,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灌输。由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让学生学会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有趣的数学资料。学生会发现,在这些资料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唐三藏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好心人,给了八戒一个大西瓜,这时悟空建议平均分,每人可以获得这个大西瓜的四分之一。但八戒在听到悟空的建议后非常不开心:“人家送给我的,我就应该多吃一点,要吃它的六分之一。”随后,悟空按照八戒的要求分了西瓜,剩下的悟空三人平分了。八戒拿到西瓜后发现自己的最小,一时间很后悔。这时,小故事中给出问题:两个分数之间如何比较大小呢?首先,学生从这一小故事中了解到六分之一是小于四分之一的,并大胆猜想,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这一分数值越小。之后,又非常主动地验证了自己的猜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猜想、探究,无形中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结 语

总之,阅读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能够很好地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学到更多,并得以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小数三角形数学知识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三角形,不扭腰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