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2020-12-03张永杰

名师在线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数学知识生活化

张永杰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中路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众所周知,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针对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背景进行形象还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化乐趣,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问题,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于具有趣味性及熟悉感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教学内容,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日常生活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数学元素,如时间、价格、成分表及购物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将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引入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来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理解数学知识,进而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

(三)有助于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教师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赋予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活化趣味,以此来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优化数学教学活动。

二、培养学生数学生活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纷纷涌现,不断创新和变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自身教学观念。首先,切实贯彻和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新和改革,为学生呈现具有个性化、多样性的数学课堂。最后,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充分重视生活化教学方法,并给予切实的实施,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因素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科学,符合现代教育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应立足教材,进行细致研究与分析,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化因素,并以此为教育契机,对学生实施生活化的教学[1]。例如,教学“面积”一节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家庭装修场景,引导学生通过对面积计算的学习,帮助家长计算房屋面积、装修材料用量,同时,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因素,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构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正确联系。

(三)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化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放置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能使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引领下,增强学习体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并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理解与学习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教师结合学生日常购物场景,在课上创设了“模拟商店”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顾客”与“售货员”的互动中,清楚认识到“元、角、分”的含义及换算原则,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语言、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转变,从而对学生实施充满生活化气息的数学教学。首先,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进行生活化的教学[2]。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法则,是学生很难理解的。教师如果将这些抽象的知识点,以通俗、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表达及转述,则能使学生轻易理解。其次,将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转变,使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形象、具体的生活内容,这样就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进而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节时,教师可以将1/3 表达为“将一个饼分3 份,其中的1 份,就是1 3”,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很轻易地领会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五)布置具有生活化的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环节,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巩固与复习教学内容,还可以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效果,以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进而调整教学策略[3]。在以往的课后练习环节,教师一般会为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或机械性的抄写任务,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在生活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生活化趣味的课后练习或实践教学活动。这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观察生活,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生活化的课后练习,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 语

综上所述,数学学科因其自身的实用性特征,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以增强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气息。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数学知识生活化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