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究

2020-12-03汪琴芬

名师在线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师应课堂教育

汪琴芬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会馆巷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构建符合当代教育理念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师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并通过与课程改革标准相融合,能够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模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也有所应用,但由于传统模式的限制,该方法的应用程度不高,教育者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故在运用中未能显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1]。对此,当代教育者应及时转变自身教育观念,为构建新时期的高效课堂做出贡献。

一、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意义与作用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通过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教育者一直追求的教学目标。小组合作模式在我国现代教育中经历了漫长的实践过程,通过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逐渐形成适合小学数学教育及当代教育观念的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其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小组合作模式能够基于小组讨论、配合,提升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发挥探索知识的能动性,并且在合作过程中,产生深厚的友谊。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也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2]。学生间相互学习,能够促进知识的交流与沟通,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应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探索精神。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往往丧失主观上的求知欲,致使现代教育产生“应试机器”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观上的自学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其学习兴趣与综合能力。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调节学生的主观情绪,也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逐渐弱化自身的主导地位,转变为课堂的辅导者,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轻松的学习氛围也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方法探究

(一)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基于当代教育理念的小组合作模式,应顺应课程改革需求,这也要求教育者改进小组合作模式,提高这一教学方法的实用性[3]。在学习小组的合理分配上,指导教师应注重科学化分配,而不是随心所欲地组队。对于班内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指导教师也应清晰了解,并注重对学生的合理分配。也就是说,同小组的成员应能够取长补短,各有所学。另外,学习小组的成员分配,也应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散安排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实现学生间的互相带动。一般来说,每个合作小组以4—6 人为宜,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配原则,从而实现各小组综合学习水平的均衡,同组成员间要做到长短互补。这样的分配形式,不仅能够最大化地提升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教学效率,也能减少学生个体间的学习差异。

(二)明确小组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学习小组目标的制定在于为知识教学服务,格外注重探讨式学习的内涵与作用,而不能让小组合作模式流于形式。作为一种有序开展的教学活动,在设置学习小组的同时,教师应该为小组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通过与奖励措施的辅助使用,实现小组间的良性竞争[4]。关于小组合作模式的要点内容,有如下两方面。

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必然面临一些学习难点。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性格或心理原因,往往不敢提问,长此以往就会沦落为学困生,使学习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

对于教学内容中的思维拓展应用,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课外拓展,而小组合作模式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如在题型探讨过程中,同一题目的解决可能存在多种方式,有些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方程思想,有些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小学奥数思想,而有些学生更擅长归纳数学思想。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对自己擅长的思路进行阐述,使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学会更多的方法。

(三)实现学习小组有效合作

学习小组的主要学习形式在于探讨与研究,也就是说,合作是小组学习的关键。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首先,应对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做好引导工作,对于学生的一些问题或疑难情况,应及时解决、说明和指导,辅助小组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5]。其次,由于小学生处于自制能力较差的成长阶段,在小组合作中,必然会产生纪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对课堂纪律予以规范,杜绝因讨论而产生的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最后,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应在小组内部选择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负责人,对组内成员的纪律、学习情况予以规范,还可以选择一名发言人,汇总组内讨论结果。小组合作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对学习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各学习小组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应依照教学进度与实际情况,安排各小组进行组内互评、小组互评,使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有清晰的认识。阶段性互评,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进步情况及教学需要改进之处。教师所制定的评价体系,应符合学生现有阶段的学习要求,评价应客观、具体,能够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真实的反馈。评价体系要有实效,才能彰显出小组合作模式的真实作用。设立多主体的评价形式,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关系,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当代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仍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还需要教育者在不断的实践应用过程中予以探索和研究[6]。

结 语

小组合作模式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应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实践体系。但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仍需根据自身教学需求,做出相应的改良,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方法要为教育服务,而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就会丧失其实际作用。而且,小组合作法应在教育过程中推陈出新,使其更适应当代教育的育人需求。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教师应如“水”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