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罗县志》编纂原则对学术期刊采编的借鉴价值

2020-12-02黄文丽

关键词:县志方志学术期刊

黄文丽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处,福建 漳州 363000)

陈梦林(1664-1739),清代文学家、方志学家,漳州市漳浦县云霄镇(今云霄县)人,台湾最早的县志《诸罗县志》就是由其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受诸罗知县周钟瑄委托,奔赴台湾主编撰修的。《诸罗县志》共十二卷,四十七目,而目之中,又有以类附见者[1](P3)。内容详实、体例完备、语言精炼,在台湾所有的方志中十分突出,有“台湾第一志”“模范志书”的美誉,在全国三万多种传统志书中也是排名前十的优秀方志。在编撰工作中,陈梦林凭借着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的创新理念让《诸罗县志》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编撰人的生活背景和才学也让《诸罗县志》兼具可靠性和独特性。此外,《诸罗县志》对封建迷信和科举制度的批判、对台湾开发建设的意义也是极其可贵的。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诸罗县志》的地位和价值,对当代学术期刊的采编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学术期刊作为科研成果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在科研活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学术期刊采编是指编辑人员根据各阶段的策划意图对相关专家进行约稿、组稿的编辑行为。采编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学术期刊的质量。如何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国际学术竞争中让期刊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就成为学术期刊从业人员必须面临的问题。对此,可以以史为鉴,从《诸罗县志》的编撰中发掘其当代价值,推陈出新,提高期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促进期刊的良性运作与发展。

一、《诸罗县志》的编纂原则

(一)严谨的编撰态度 编撰者严谨的态度是《诸罗县志》在诸多传统志书中优胜的首要原因,同为学者的主修周钟瑄认为撰书就如同医者用药,必须在编撰之前就制定完善详细的规划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最终了然于胸,编撰起来就会顺畅。主编陈梦林认真贯彻周知县的意图,统筹全局,从容下笔,始终坚持严谨编撰原则。之前陈梦林曾参加过《漳州府志》《漳浦县志》的编撰工作,在这些编撰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养成的严谨的态度在《诸罗县志》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整体的编撰过程中,陈梦林十分注重采访和征文的考订。当出现引述或者有争议的问题时,他会把相关资料的来源、出处附在书中,由此可见其严谨的态度。陈梦林在征引《郡志》时,因“邑治山川丛杂,郡志多所缺略,故校勘特详,凡三易稿而就”[1],其严谨的编撰精神可见一斑。此外,书中的每一个章节在篇首都有概要,这样,读者就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历代沿革的变化、把握各章节的重点。

《诸县罗志》对之前的台湾方志也有一定的修订和补充,其中更以山川目为突出。台湾地貌本身就较为复杂,之前的方志内容中山川目的记录多以传说和口口相传为主,因此造成了每个方志记载的内容都有出处。鉴于此,陈梦林实地探访,遍访台湾的山川,最终形成了十分详实的山川目,让后人能比较准确地了解台湾,特别是诸罗县的山川地貌。

在过去的台湾方志中,很少对秩官立传,在《诸罗县志》中则加入了为秩官立传的内容,彰显出历代官员在此地的功过是非,不隐恶、不饰美,如实评价,将官员宦绩与社会治理效果相结合,让世人考评。

增加学校志。学校志是《诸罗县志》中新增加的内容,也是在陈梦林的实地考察下增加的内容,对台湾之后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台湾步入封建科举制轨道也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再如,增加的方言志也为后世台湾原住民的语言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开拓的创新理念 《诸罗县志》的编撰对于台湾方志的另一大贡献就是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大胆的创新。在方志的编撰中,《诸罗县志》之前的台湾方志在内容和形式上沿袭旧制,没有突破和创新。“古人书志以论述旧章,经纬当世”[1](P219-220),而《诸罗县志》则在各条之下列“附考”一项,这在方志编撰中是一项重大的创新。设附考这一项的目的就是为了“广视听而参得失”,通过全面的收集古今中外的相关材料,来解释历史上遗留的一些疑难问题,同时也给后人提供参考。这种存疑待考的体例,正是编修者科学、严谨态度的体现,实际上也是朴素地倡导了学术争鸣的风气。在《诸罗县志》设置附考后,之后的很多方志都参照这个形式对其进行效仿。

此外,按语也是《诸罗县志》体例的创新,通过在各目下设置按语来修订旧有志书的错误,或者勇于说明事物的来源出处,或者对其进行评论等[2](P57)。

(三)专业的知识结构 方志内容具有广博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参与编撰的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对某一区域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县志虽小,但专业领域和内容都十分丰富,尤其是在历史渊源、风情人情、民间传说和方言上,五花八门、十分繁复。因此,在方志的编写上,古人一直认为应任用当地或者周边的人士。陈梦林作为《诸罗县志》的主编,自然也符合这一要求。陈梦林自幼好学,对时事也十分关心,在求学期间时常从名士大夫游历四方,由贵州南下江浙,悉心考察,这也大大增长了其见识,给其日后的志书编撰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台湾人口除土著民族外多以福建和广东的移民为主,而其中最多的是福建的漳州人和泉州人。因此,在语言和风俗上,当时的台湾与闽南十分接近,台湾在建省之前更是隶属于福建省长达200多年。陈梦林为闽南人,自幼便在闽南长大,在血缘和地缘上与台湾关系密切。陈梦林对台湾更具有认同感和亲切感,对台湾移民社会的了解也更加的深入和全面。

比如,从《诸罗县志》中有关风俗的内容来看,其全面性和详实度就是其它台湾志书所远远不能比的。在卷八“风俗”里,包括汉俗、番俗和气候,其中前两者的内容十分丰富,之前编撰的《台湾府志》和之后编撰的《台湾志略》远远不能与之相比。《诸罗县志》记载内容的广博性和丰富性十分突出,在“汉俗”中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和其他杂俗类,既有与其他周边地区的横向对比,又有不同历史阶段的纵向对比,内容十分丰富。同时,陈梦林还注重闽南移民对于当地风俗的传承以及其后续的发展和变迁的关注,并结合自己成长中的切身体会和所见所闻提出独到的见解。在“番俗”方面,陈梦林更是对状貌、服饰、饮食、庐舍、器物、杂俗、方言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记载。因此,“一方之人修一乡之书”确有其合理性。

(四)兼具时代性和批判性 《诸罗县志》诞生于清代,其不可避免地烙下了时代的印记。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诸罗县志》也对一些现象进行了批判,这也体现出了其思想的先进性[3],尤其是对信鬼尚巫等落后封建思想的批判。卷八《风俗志》主要记载了台湾的风俗民情,在这一部分陈梦林对民俗中的迷信思想展开了强烈的批判,尤其是“开冥路”等迷信仪式。清代台湾人口中有大量闽南的移民,而闽南地区信鬼尚巫的风俗也随移民传入台湾,并在台湾社会世代传承,造成十步一庙、百步一宫之状况。因此,信鬼尚巫的风俗也一并流传了下来。

在封建社会,中国人迷信鬼神的风俗十分普遍,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存在,而闽南地区则尤为突出。在各地的方志记载中,“信鬼尚巫”的记载都存在,《台湾府志》和《台湾志略》也如此。但众多方志只是对其进行记载,并没有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当时,在台湾极为流行“开冥路”的仪式,无论家贫家富,凡有丧葬比大兴举办,在物质极为匮乏的古代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极为沉重负担。针对这一问题,陈梦林做出了强烈地批判,体现出鲜明的无神论倾向。在当时迷信的大环境下,陈梦林敢于向传统陋习挑战,也体现出了其文人风骨。

二、《诸罗县志》对学术期刊的现实启示

(一)严谨慎密 陈梦林严谨的编撰态度是《诸罗县志》编撰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学术期刊借鉴。首先,期刊中的每一篇文章的编辑、加工、设计、印刷、发行和宣传,每个环节都渗透着编辑的心血,只有不断地强化编辑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才能够保证期刊的质量,实现期刊的各项价值。从大的方向上看,期刊编辑人员面临着双重责任,一方面保证作者的成果能够得到准确地呈现,另一方面,保证读者能够在期刊中阅读高质量的论文。一般而言,期刊发行涉及的工作环节很多,稿件的初审、整理、加工、付印和成册发行,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导致稿件出现歧义或者偏差。因此,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审核力度。在期刊的日常工作中,要坚持流程思维,加强关键环节的规范,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在出版的时间上要进行细致地规划,严格遵守三审三校制度。其次,加强内容质量的审核,尤其是涉及到意识形态方面,要增强“四力”,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抓导向、守阵地、把关口,提高刊物的质量。第三,应对全文的体例、用语、图表符号等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进行严格的编校。最后,加强定稿审读的环节。页码和目录是出错较多的环节,定稿时要格外注意,力求格式上的规范,规避细节上的错误。

(二)守正创新 对于学术期刊的运行而言,深入推进期刊出版工作守正创新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术期刊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期刊的种类和数量都呈上升趋势,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学术期刊国际化程度不高,出现分散办刊、重复办刊严重,期刊自身生存能力不足、实力弱、依靠政府扶持,办刊理念和方法与国际上有较大差距等问题。从期刊的长远发展看,学术期刊的发展必须要靠创新的推动。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诸罗县志》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新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现代学术期刊要以此为鉴,创新办刊形式。第一,立足地方,突出区域特征,创新发展。《诸罗县志》作为方志,对台湾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和研究,在传统的体例上进行创新。期刊更要树立区域化的办刊理念,从选题、内容和形式上充分突出区域创新的特色,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二,注重学术成果的转化。学术期刊要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合作,建立灵活的学术创新发布平台,通过期刊的影响力扩大科研成果的市场影响力,促进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最后,开设专栏,创造品牌栏目。李连科在祝贺《社会科学研究》创刊十周年时指出,《社会科学研究》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按问题分类,而不是按文史哲法等专业分类,且设有四川地方研究专栏。若全国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都是一个模样,未免会失去刊物的个性,如果一点地方特色都没有,学术期刊将会失去立足点[4]。期刊通过栏目的导向作用,激发作者的研究热情和研究领域的拓展,促进研究团队的建设[5]。

(三)注重专业素质提升 《诸罗县志》对于编撰人的选择对学术期刊富有深刻的启发意义。现代编辑的知识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是需要牢固的基础知识,二是要求全面的知识体系。陈梦林作为《诸罗县志》的主编撰人,既有编撰方志的专业知识,其丰富的经历和从业经验也使其具备全面的知识体系。期刊也应在这两方面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第一,不断学习。身处清初的陈梦林尚能活到老学到老,现代编辑更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积极参加讲座培训和学术交流,及时获取前沿的信息和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二,适应市场,与时俱进。与《诸罗县志》编撰不同的是,现代学术期刊的运行既要有学术价值也要有市场价值。因此,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提高期刊编辑人员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营销能力,在保证社会效益和学术质量的基础上对市场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掌握市场走向和学术发展态势,让期刊在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第三,提高社交公关能力。现代学术期刊运行逐渐市场化,要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要提高编辑人员的社交公关能力。陈梦林在编写《诸罗县志》时大量地运用实地考察、访谈等社会调查方法,这也使得《诸罗县志》内容详实度和真实度尤为突出。为保证当代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工作人员也要积极与外界交流,收集各种信息,为期刊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四)坚持真理,倡导争鸣 陈梦林敢于发声的精神值得当代学术期刊工作者学习仿效。当前,学术期刊要践行“四力”,守阵地,把关口,加强对学术期刊社会责任制的构建,提高期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首先,要严格抵制学术不端的行为。科研事业有着高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当前学术界造假、抄袭的事件屡见不鲜[6],从翟天临的论文造假再到国际期刊的大面积退稿,都说明了当前我国的学术氛围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求真是期刊发展的根本活力,在学术期刊的运行中,要敢于向学术不端行为说“不”,严格抵制造假行为,保证学术期刊的真实性。

其次,确立精准的学术导向作用。《诸罗县志》取得如此高的评价不仅在于其内容的丰富详实,也在于其敢于破除落后迷信思想的先进性。学术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也承担着学术导向的作用。因此,学术期刊应同时做好纵向和横向研究,把握科研发展的规律和脉络,通过科学的稿件采编和结构设置,为科研人员提供指南,争当学术界的领先者。

最后,提高期刊的公信力。当前期刊运行尤其是“核心期刊”稿件的采纳很大程度上受作者的背景,职称高低、学校排名靠前的影响,这也容易出现“学术垄断”的现象,导致恶性循环。因此,为了期刊的长远发展,稿件的选择还应以学术价值为首要的评价标准,使真正高质量的论文得到合理公正地录用,真正实现学术期刊内容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总而言之,《诸罗县志》作为中国方志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一,其严谨的编撰态度和开拓的创新理念在当时凸显其与众不同的价值。现代学术期刊应充分借鉴陈梦林《诸罗县志》编纂原则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创新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践行“四力”要求,探索期刊编排与运行的新思路、新技巧,以时代精神和创新理念为内核,推动期刊的建设与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县志方志学术期刊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县志里的乡贤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