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上下同欲”看“四个意识”

2020-12-02孙长生

孙子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领导核心大局党中央

孙长生

一、增强政治意识,站稳政治立场

“政”是政权主体,“治”是维护政权的方法和手段,“治”是围绕着“政”进行的。四个意识中,政治意识摆在第一位,这是因为政治意识属于立场范畴、先决条件。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立场,不能像墙头草左右摇摆。这是根本,只有明确了政治立场,才能知道大局在哪里,核心是什么,怎样才算看齐。《孙子兵法·计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摆放在第一位的是“道”,即“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这里的“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政治意识”,树立“民与上同意”的意识,才能死生无惧。这也是“上下同欲”的最根本体现。上下不同欲,政治站位、政治立场早晚出问题。

2018年6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举行第六次集体学习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二、树立大局意识,全党全国一盘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且联系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大局意识就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认同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割裂大局内部联系的做法,都会受到惩罚。《孙子兵法·军争篇》:“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指挥作战,必须令行禁止,步调统一,整个战场一盘棋,即大局。通过“金鼓”“旌旗”,大局联系更加紧密,达到“上下同欲”的效果,从而使“勇者”不因“独进”而白白牺牲,使“怯者”不因“独退”而扰乱军心。

383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淝水之战。战前,前秦君主苻坚重用汉人,国力日渐强盛,先后攻占东晋的梁州、益州,向北吞并了代国,向西占领前凉,远征西域,统一了北方。这让他骄纵轻敌,不顾诸多朝臣的劝阻:“左仆射权翼进曰:‘臣以为晋未可伐。……今晋道虽微,未闻丧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臣闻师克在和,今晋和矣,未可图也。’”盲目认为“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孙子兵法·计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庙”就是国家最高的权力中心,是“大局”,“庙算”的过程就是:不只是讨论如何运用计谋对付敌人,最重要的先决议题是,通过“庙算”达到“上下同欲”,君臣一体,形成合力、共识。前秦的战前“庙算”,群臣既有附和拍马屁者,亦有衷心劝阻者,说明前秦一开始便是“大局”未定,此其一。其二,前秦虽然兵多将广,但是除嫡系部队外,多数是在征讨各方的过程中俘虏的残兵败将,这些人个个心怀鬼胎,唯恐前秦不乱,又怎会尽全力卖命呢?庙堂之上未形成统一的“大局意识”,江湖之远更是处处暗藏危机、动荡不定。结果,原本拥有绝对优势、军队近百万众的前秦,败给了不足十万军队的东晋,国家随之一蹶不振。北方各民族随之脱离前秦,分裂为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机北上,把边界线推至黄河,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得以休养生息。

当前,我国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与风险并存的严峻形势。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层面来讲,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是大局,党的集中统一是维护大局的最大法宝。所以,我们更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站稳正确立场,从战略高度分析和认清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总趋势,自觉地同党中央的“大局”保持一致,将中央的战略决策、战略部署真正落到实处。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三、强化核心意识,紧跟带头领路人

1957年5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①《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 页。。1989年11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参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时的讲话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遵义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长征途中,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新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沙窝会议后,政治局常委分工明确由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实际上就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是我们党成立以来,首次自己确定中央领导人选,这是符合我党、我军的最英明的历史性选择,从此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最坚强的领导核心。试想一个政党如果没有自己稳定的、坚强的、正确的核心,对内无法形成统一意见,对外便更不能有强大的战斗力。放眼世界历史,任何国家萌芽、发展、崛起的过程,都无不遵从一个规律:领导阶层逐渐成长、成熟、壮大,并逐渐核心化,形成领导权威、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核心,是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是经历了百余年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经过长期、反复比较后,最终同中国共产党达到“上下同欲”的必然结果。实践也不断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才能最终实现。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党中央是全党的核心,习总书记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带头人、领路人,是党中央的领导核心,更是全党的领导核心。

四、培养看齐意识,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看齐意识是“四个意识”中字面意思最直接的一个,如同队列必须整齐划一一样,直接体现着部队的精气神。假若士兵站没站样,队列涣散,形同一盘散沙,如何能够保证上级指令的严格执行,如何能够确保军队整体战斗力?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说:“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从反面阐述了若要取得胜利,需让对方“不相及”“不相恃”“不相救”“不相收”“离而不集”“合而不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其不能“上下同欲”,军心涣散,各自为战,然后一一击破。建安五年(200),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这场战役也是曹操和袁绍的战略决战,最终曹军的两万人击溃了袁军的十万之众。通观整个战役过程不难发现,袁绍自恃兵多将广,刚愎自用,指挥不当,上下不统一,是其溃败的主要原因。“五年,左将军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据沛以背曹操。操惧,乃自将征备。田丰说绍曰:‘与公争天下者,曹操也。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兵以几动,斯其时也。’绍辞以子疾,未得行。”(《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袁绍仅仅因为其子有疾,便拒绝采纳田丰袭击曹操的计划,贻误战机。又如:“沮授说绍可遣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绝曹操之钞。绍不从。许攸进曰:‘曹操兵少而悉师拒我,许下余守势必空弱。若分遣轻军,星行掩袭,许拔则操成禽。如其未溃,可令首尾奔命,破之必也。’绍又不能用。会攸家犯法,审配收系之,攸不得志,遂奔曹操,而说使袭取淳于琼等。琼等时宿在乌巢,去绍军四十里。操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攻破琼等,悉斩之。”(《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其实,在战事初期,曹军一直是处于劣势的,但袁绍君臣意见不统一,不齐心,多次拒绝田丰、许攸等有识之士的良善之言,亲手将“上下同欲”的法宝弃之不用,自废武功,打败仗是必然的。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上下“齐”,才能产生“力”,形成合“力”,“力”合一处,必将产生巨大能量。所以我们要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随时随地都要有看齐意识,自觉发现或让周围的人帮助自己发现存在的偏差,主动看齐。对于党员同志来讲,更要强化看齐意识,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五、小结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自身实际提出的创造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用《党章》《宪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行动指南,体现出全党、全国人民“上下同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强决心,“四个意识”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之义,我辈务须遵循之、实践之!

猜你喜欢

领导核心大局党中央
胸怀大局
学党史和把握政治大局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品牌建设融入发展大局 务实创新打造有为统战
聚力文学创作 服务武功大局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增强核心意识,树立核心权威
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风范与政治担当
习总书记核心地位是党心所向、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