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城文化带沿线的乡村精品民宿发展

2020-11-30张佰明

前线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区域品牌文旅融合

[摘要] 把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打造乡村精品民宿的崭新形象,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新业态,为解决农村“空心化”难题提供了新路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北京市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长城沿线形成的精品民宿产生集聚效应,应进一步合理规划,依托长城文化带建设乡村精品民宿集群,实现北京精品民宿的品牌化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长城文化带;  精品民宿;  文旅融合;  区域品牌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11-0071-03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省新县实地参观了“老家寒舍”民宿等“把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的典型业态,不但让民宿“老家寒舍”成为热度飙升的网红店,也让公众看到了精品民宿的崭新形象。代表民宿行业中高端产品形态的精品民宿在全国遍地开花,北京在积极推动三个文化带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深入发掘内涵丰富、魅力持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为精品民宿赋能,使之成为游客深度了解、体验并传承历史文化的有效载体,在文旅业态融合促进新农村建设上,这无疑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新路径。

精品民宿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要坚持乡村观光休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将乡村旅游培育成为北京郊区的支柱产业和惠及全市人民的现代服务业,将乡村地区建设成为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首选休闲度假区域。”精品民宿在装修设计上体现独特文化内涵且具有小而美的特色,能够满足游客追求高品质休闲生活的需求。精品民宿作为中高端住宿产品,北京从2015年开始发展,至今已建起699个品牌、1688个院落。乡村民宿留住了自然村落,更是留住了乡愁,留住了心灵的归所1,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造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业态。休闲旅游已成为北京郊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民宿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环节,根据游客需求提升品质,在农家乐或客栈的基础上升级或新建的精品民宿,成为承接中高端游客需求的住宿载体。精品民宿中高价位的定位不但为民宿主带来了较高的营收,而且为农民的闲置房舍带来额外收入,为民宿所在村镇农民提供管家、厨师、保洁等就近就业的工作机会,解决部分农产品的售卖难题,切實提高农村的造血功能,发挥了新农村建设活力引擎的作用。

探索出解决农村“空心化”难题的新路径。针对“空心化”问题,乡村精品民宿探索出一条吸引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新路。北京郊区多个乡镇中青年群体返乡创业从事精品民宿经营,这些受过一定教育且正处于青壮年的民宿主,具备一定的人脉资源和开阔的眼界,经营手段较为灵活,他们以充满责任感的情怀融入乡村重建进程,成为新农村发展的生力军。精品民宿吸引大量游客入住,同时为村民、外来务工者提供服务岗位,聚集了大量的人气,让乡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改变了农村缺少生气、满目萧条的“空心化”窘境,为产业兴农、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带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精品民宿在装修上追求独特性和设计感的审美文化,对村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带来民居观念的提升。以管家服务为特色的精品民宿采用的标准化服务方式和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对民俗接待户和村民都会产生正向影响,参与民宿服务的村民在精神气质和文明观念上随之提高,交际礼仪和精神状态也有所改观。精品民宿为满足游客需求举办的文化活动,带动了当地文化氛围的提升,有助于推动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打造精品民宿集群的现实基础

为实现北京精品民宿的品牌化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应以北京段长城为轴心,在长城沿线建立以长城为品牌标识的主题多元、形式多样的民宿集群,让“望长城”成为北京民宿的特有标签。在民宿版图上树立起代表北方风格和特色的区域民宿品牌形象,发挥全国文化中心文旅融合的示范效应,目前具备以下利好条件。

具备较为稳固的发展基础。北京郊区现有民宿主要集中于长城文化带附近,这是精品民宿集群发展的产业基础。根据北京林业大学的统计,长城沿线6个行政区域内的民宿总量为1067间,占北京郊区民宿总量的76%1。精品民宿所占数量虽然不多,但区域内长期积累的经验和集聚的人气,为精品民宿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长城沿线地区从20世纪末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众多民俗接待户,近年来部分农民开始自主经营或出租给他人经营精品民宿。比如,怀柔区渤海镇精品民宿集聚效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镇稳固的民俗接待基础。此外,北京地区已有多个精品民宿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化发展基础,如大隐于市、隐居乡里、原乡里等,借助资本力量进行品牌化经营和拓展,已在长城文化带沿线区域建起多个项目。部分国有企业也进入这一领域,以产业帮扶的形式发展特色精品民宿。

长城元素成为诸多民宿卖点并形成一定认知基础。从目前精品民宿对外宣传的内容看,长城或与之相关元素的词汇得到广泛应用,如“坐拥长城”“望见长城”“长城脚下”等成为众多民宿主打的核心卖点。怀柔区长城国际文化村精品民宿集群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慕田峪长城的区位优势,久而久之形成北京特色精品民宿集聚地,对外国游客很有吸引力。长城作为北京乡村民宿标签已形成较高的认知度,延庆区已明确建设“奇迹长城”精品民宿聚集区,“长城人家”精品民宿已经挂牌经营,重点培育区域民宿品牌。

相关政策助力精品民宿发展。在政策扶持上,作为指导民宿发展方向的《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于2019年年底正式出台。在城乡协调发展实践上,北京平原区与郊区的结对帮扶行动已拉开序幕,如西城区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定向支持门头沟区带动总计8亿元乡村建设资金,大部分将投入到民宿建设中。在金融扶持政策上,北京银行2019年7月底发布“文旅贷”行动计划,休闲民宿成为重点扶持产业。延庆区政府通过与北京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搭建起乡村旅游融资贷款平台,并推动出台专门针对民宿项目的金融产品——农宅宝、农宅贷等,帮助民宿主解决民宿项目建设资金短缺、贷款难等问题。

推进长城文化带精品民宿集群的相关措施

民宿作为游客深度体验历史文化的有效载体,如能利用好长城文化带近5000平方公里范围内664处/片保护性遗产资源点,让游客在这里获得丰厚的文化滋养和独特的文化体验,将精品民宿作为长城文化带建设的有效载体,从而实现文化带建设与精品民宿发展的互促共进。

制定民宿准入标准,强化区域品牌形象。相关部门出台长城文化带精品民宿发展鼓励措施,对主动结合长城文化带景观元素或文化精髓的民宿,在等级评定及政策奖励上予以倾斜,优先提供融资、贷款优惠帮扶,吸引专业力量积极参与民宿创意设计,确定行业准入标准,为达到标准的民宿院落颁发“长城精品民宿”或“长城人家”资格铭牌,凸显区域精品民宿品牌。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充分发挥长城文化带内行业联盟、协会组织的作用,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促进民宿经营者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协同提升区域民宿发展水平,引导联盟成员合力提升长城文化带精品民宿整体竞争力。如延庆区民宿联盟通过举办民宿私享会促进成员单位之间互通有无,并率先成立民宿集群品牌“合宿·姚官岭”,多次主办北方民宿大会,对推动区域民宿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

围绕长城文化内涵,打造区域主题民宿集群。从价值开发上看,除了长城本体外,与长城相关的文化分为军防村镇文化、寺观庙宇文化、抗战红色文化、交通驿道文化、陵寝墓葬文化和历史文化景观。各村镇应基于各自条件,打造与长城物理元素或精神价值相关的特色项目或活动,增加民宿的文化含量。如开发研学、骑行、长跑、摄影、绘画、制陶等特色项目,每个村镇结合自身优势打造某一主题活动,形成“一村一品”的文旅活动品牌布局,全面提高乡村精品民宿吸引力。

发挥优质民宿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北京乡村精品民宿在稳步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大隐于市”等多个规模化开发民宿院落的成熟品牌,在长城文化带沿线已推出规模可观的民宿院落。这些品牌能将本地文化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并在运营过程中主动将当地民俗和非遗技艺引入民宿空间,如布艺、葫芦烙画、面塑、手工灯笼、毛猴、剪纸、中国结、草编、刺绣等,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之外的附加值,这一做法值得在更大范围推广。各地文旅部门应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优质品牌进行连锁经营,提升当地民宿品质,缩短民宿成长周期,加快区域精品民宿品牌的孵化和发展。

旅游作为推动长城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环节,提供更优质的住宿,有助于提升游客在景区的感受,延长驻留时间。精品民宿为游客更充分地了解长城文化,提供了高品质载体,并能带动普通民宿的发展。通过政策鼓励民宿主将长城文化带的故事、民俗、器物、文创产品等引入民宿空间,多主题开发游客探索、体验长城文化的参与性活动,可以让精品民宿因长城文化的滋养而彰显气韵,让长城文化因精品民宿的繁荣而充满活力,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發展,有助于促进“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目标的达成。

(本文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310422105)

[参考文献]

[1]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编著.长城踞北(综合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

[3]戴湘毅、张鑫.北京民宿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5).

(作者简介:张佰明,首都高端智库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 高   斌

猜你喜欢

区域品牌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产业集群优势与区域品牌关系研究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长白山人参区域品牌形象提升策略研究
我国特色文化产品区域品牌营销机制构建研究
我国水产品品牌建设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