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崇左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2020-11-30李绘盈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崇左市

李绘盈

摘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亦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服务业存在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现代服务业比重不大、产业结构不优、与一二产业的融合度不高等问题,提出创新管理方式、围绕重大工业项目抓生产性服务业、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的建议,从而推动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崇左市;服务业发展;路径思考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崇左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对服务业的支撑先天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均衡,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层次较低。如何挖掘和利用崇左市独具的一些优势条件,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二、三产的并驾齐驱,促进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崇左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不断增加,发展逐步提速。2019年,崇左市服务业增加值为376.56亿元,同比增加7.2%,占全市GDP比重的49.52%[1],增速排全区第6位。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60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0.36亿元,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0.86亿元,金融业增加值37.18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52.82亿元,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70.19亿元。与2011年相比,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上升了19.5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产业。

(二)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体系日趋完善。截止2019年,崇左市服务业市场主体总数为103289戶,注册资金936.02亿元,分别占各类市场主体总数的87.69%、60.9%。其中14大行业中排在前五位的是:批发零售信息业67923户,占总数的65.76%;住宿和餐饮业10648户,占10.3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336户,占9.0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633户,占7.3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610户,占3.49%。崇左市服务业已涵盖14个门类,逐步构成传统与新兴并进、行业逐渐向集群发展的新局势,服务业体系日益完备。

(三)优势日益突出,特色加速发展。崇左市立足区位优势,做足“边”的文章,大力发展特色服务业,边境贸易增势明显,旅游品牌不断壮大,生态旅游稳步增长。2019年,崇左市进出口总额达1893.4亿元,同比增长28.3%,占全区总量的40.3%,是2015年9.2倍,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十年稳居全区之首,其中出口总额达1300.24亿元,同比增长19.0%,进口总额593.15亿元,同比增长55.1%。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提升,2019年接待游客477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30.6%,完成旅游总消费484亿元,增长36.4%,崇左市逐渐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新兴旅游城市。

(四)集聚初步成形,效应不断显现。崇左市在重点城镇、口岸经济区、工业园区,初步建成包括现代物流、商贸、旅游、养生、金融等为一体的服务业集聚区。同时,增加对中心城区服务业集聚区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引导服务业相关企业进入集聚区发展。已建成并启用的正高国际建材市场目前有500多家商铺入驻,为集聚区积累了大量人气[2],即将于今年国庆开业的太平古城以及投资10亿元的爱琴海购物公园建成开业后将形成一定规模的生活商贸区,服务业集聚区的经济效应将更加显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崇左市只有扶绥、天等、宁明、江州等4个县(区)单独设立了服务业发展部门,有3个县(市)还是在政府办或发改局挂牌,有的县没有配备专门的编制和人员,工作力量很薄弱甚至多项工作无人开展。有些县(市、区)的服务业发展部门即便是有了编制,但由于人事未解冻,人员也无法调动。有部分县没有真正重视服务业发展,把退居二线的老干部安排到服务业发展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推进缓慢。服务业发展委(局、办)与服务业相关部门工作衔接不够顺畅,这在各县(市、区)尤其明显,没有完全形成全市服务业发展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服务业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崇左市服务业产业的各环节均缺乏规模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得整个产业在知识创造、技术创新、集群发展、产业整合等方面难以得到大的提升和发展。2019年,全市范围内自治区重点服务业龙头企业只有2家,仅占在库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468家的0.004%,重大项目个数少,项目储备不足,内部聚集度不高,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例如,新开工的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项目中,扶南物流公司综合物流仓储项目、中国—东盟影视城、广西龙谷湾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等服务业项目17个,总投资66.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55亿元,分别占全市新开工项目数、总投资额、年度计划投资额的11.4%、8.11%、5.5%。

(三)现代服务业比重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带动力不足。崇左市服务业仍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型消费为主导,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专业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跟不上,企业总量和规模相对较小,发展相对滞后。截止至2019年底,崇左市服务业上规上限入统企业468家,其中规上企业72家,占总数的15%,新增上限上规入统的117家企业中,大部分为零售、住宿、餐饮大个体,只有17家是规模以上服务业,对第三产业整体拉动力有限。

(四)服务业和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度不够。一是与农业融合规模不大、层次不高。与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结合不够紧密,农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互联网+农业”还处于探索的初步发展阶段;涉农服务发展滞后,在涉农服供给上,如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供给、金融服务、农业保险、农产品的研究、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产品宣传及农业发展法律服务等,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二是在结构组成上,崇左市服务业主要以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提供明显不足[3],生产性服务业在与其他产业生产的各环节的联系还不够紧密。三是工业落后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由于崇左市工业基础薄弱,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不多,制造业在产业链的延长、导入服务等方面对服务业的带动和结构升级方面明显不足[4]。

(五)中心城区商业氛围不浓,辐射带动力不强。目前,崇左市中心城区还缺乏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商业综合体,引进的爱琴海等项目还未真正建成运营;酒店数量少、档次不高;酒吧数量少、档次低、规模小;餐饮业发展不充分,缺乏高端的消费场所;科技馆、图书馆、书店、老年大学等等场所也不齐全,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不相匹配。

三、崇左市发展服务业的路径思考

根据崇左市本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自治区对崇左市服务业发展的定位,现阶段应着重发展与商品生产有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及康养等产业,重点发展商业、交通运输、物流、通信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家政服务,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同时,中心城区应对标对表先进地区,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齐短板,全面推进。

(一)尽快健全机构,完善体制机制。一是尽快完成机构改革扫尾工作。部分县的机构“三定”方案还没有确定,职责、人员、编制都不明晰,编制部门应尽快确定。二是允许进行人事调动。部分县(市、区)只是配备了服务业发展局(办)的领导班子,包括市本级在内的服务业发展部门,工作人员一直无法调动,工作力量比较薄弱。建议组织、人事部门针对新设立部门开设绿色通道,允许办理调动手续,使人员尽快到位。同时,在编制受限、编制数少的情况下,通过其他途径适当解决,比如:编制部门多安排一些聘用岗位进行补充。三是财政给予支持。作为新成立的部门,由于编制少加上不能调动,在职在编人数极少,唯一一项人头费还是按在职在编安排并且与原单位按比例划分,难以保障正常的业务开展和必要的办公设备配备。建议财政部门对新设立的部门采取预拨经费或划拨开办费的形式解决。四是全面推行兼职委员制。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市本级兼职委员制已经在运行,相关的配套制度也在逐步完善,效果在逐渐显现,然而,各县(市、区)对此机制还没有认真理解领会,有的县已行文报当地党委政府,但没有得到支持。需要市委以适当的形式在全市推广市本级的做法,真正形成服务业系统发展高效运行管理机制。

(二)创新管理,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及重大项目发展。崇左市有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凭祥综保区、凭祥红木文博城、爱店边境中药材交易市场等),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重要引擎和动力源泉,但是其产值仅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0.41%,集聚区的数量还是偏少、规模小、种类不全、管理松散、辐射带动效应不明显。因此,应当创新服务业集聚区的体制机制、强化管理、加快推进。一是分类布局,做好规划引导。根据服务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的资源、区位、政策等方面优势,突出地方特色规划布局服务业产业,避免同质化。如江州区主要布局商贸、教育、科技、信息产业等集聚区,凭祥市主要布局跨境物流、金融、旅游等集聚区。二是单独设立服务业园区,提供服务业发展平台。三大产业中,各县(市、区)都设立有若干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作为政府发展工业、农业生产的平台和抓手,而唯独没有服务业的专门园区,这不符合服务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因此,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应当参照发展工业和农业的做法,设立相对集中的服务业发展园区,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例如管委会等),建设和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具有牵引作用的上规模服务业企业进驻发展。

(三)围绕重大工业项目抓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二三产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要围绕已经投产的南国铜业、东亚糖业、南方水泥、中铝稀土等重大项目和正在加快建设的龙州氧化铝项目,挖掘、策划、推进相关的生产性服务项目落地,主要包括货物运输、产品销售、原料采购、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等各类服务行业。

(四)依托资源优势抓服务业。一是依托口岸优势发展边境经济。口岸是崇左最大的优势,也是相较于其他地方独有的优势。今年8月份以来,虽然受到疫情影响,进出口贸易额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但是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要抓住国家批准设立广西自由贸易区崇左片区的重大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旅游、跨境劳务合作等产业,打造跨境服务业产业合作示范区。二是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做強做大旅游产业。神奇壮美的山水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神秘的边关风情、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群等构成了崇左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要借助荣获荣膺2018《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年度魅力文旅扶贫城市,德天跨国瀑布获评年度魅力生态景区,新冠肺炎疫情全区唯一“零确诊”市等影响力,加大崇左市文化旅游的市场营销力度,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越野赛事、野战实训、文旅等产业,加强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打造、旅行社升格水平。三是依托丰富的工农业产品资源,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发展糖业和矿业原料、主产品和副产品运输,积极开展新产品研发与工业旅游。

(五)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家政服务业领域。立足崇左农业大市的特点,抓住国家批复实施中国(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区的契机,依托全国、全区知名电商平台把电子商务从城市逐步向农村延伸覆盖,畅通农产品产销渠道,让农村的新鲜、优质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市民的消费资金流向农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着力培育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电商品牌,如:好青春醋业、大新龙眼、珍珠鸭、天等指天椒、八角香鸡、龙州沙糕、桄楖粉,宁明八角,扶绥姑辽茶,东南亚热带水果等。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快发展家政服务业。

(六)对标先进地区,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发展服务业。城镇化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中心城区是城镇化的主战场,是重要引擎。要围绕打造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目标,强化引导扶持,推进服务业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爱琴海购物公园、太平古城、华润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二是推动住宿餐饮娱乐业发展。提升酒店档次,发展大众型民宿旅馆;提升酒吧档次规模;着重发展品种多、大众能够接受的低端餐饮市场,三是加快科技文化教育建设。兴建一批科技馆、图书馆、新华书店、学校、老年人活动中心,养老院等场所,增强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何良军.政府工作报告[N].左江日报,2020-04-29(01).

[2]莫迪.崇左服务业发展“高歌猛进”[N].广西日报,2019-01-25(13).

[3]王永胜,郁万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研究—以中山市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20(11)

[4]李文惠.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区域差异分析—基于税收贡献的视角[D].青岛科技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崇左市
美丽画园
桂越边境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崇左市零担物流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崇左市投资环境分析
“互联网+农业”形势下新农宝APP推广调查
论农村妇女受教育情况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广西崇左市外贸发展的SWOT分析及“升级版”战略对策
崇左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
崇左市近30年气候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