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2020-11-30林青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中职数学策略

林青

摘要: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锻炼学生数学技能的重要手段。在不断尝试落实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当前的教学体系当中,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掌握数学概念。本文针对中职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展开论述,思考如何利用学案导学法优化教学活动,从而为中职数学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中职数学;学案导学;应用;策略

我国的中职教育活动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全新的教学方法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落后而僵硬,如何利用新式教学方法解决中职数学教育环节存在的问题,这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任务。利用学案导学法对当前的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在对教学问题、教学内容进行归纳的同时,能够为学生构建全新的学习模式,促使其对数学教育知识做出积极回应。

一、导入情景,放大教学目标

在中职数学教育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处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尴尬位置,面对教师所提出的思考问题、交流问题,其较差的学习素养并不能帮助其在短时间内做出回应。纵观当前的教学活动,新式教学理念已经向中职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但学生对客观数学信息作出回应的积极性并不出色。

學案导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参与到中职数学教育活动当中,与传统的教学理论相比,其直接推翻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位置,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知识应用能力为第一参考对象,以学生的学习意识为主要建设目标,依靠学案、导学、教师三大板块的相互配合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为保障这一新式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工作中平稳落地,教师应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以教学要求为风向标,为学生选定学习方向[1]。以函数的教学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制定对应的学案,为导学活动的稳定落实提供支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并没有接触到与函数有关的数学概念,也无法理解函数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教师可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打开教学缺口,制定教学学案:首相,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使其掌握函数定义域的求解方法;其次,逐步解读函数符号y=f(x)的意义,帮助其计算不同位置的函数值。函数是抽象数学世界中的产物,教师应利用自身的教学智慧帮助学生在客观世界中搭建桥梁,为其创造解读数学知识的机会。

二、科学引导,实施分组讨论

学案导学法的教学价值在于“使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益”,基于这一观点,教师应努力尝试帮助学生打开表达思维、表达智慧的缺口,促使其接受积极开放的教学方法,进而对理论教学知识做出回应。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大量的学习时间被消耗在技能训练活动当中,其对数学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单打独斗的学习方式很难帮助其在短时间内获得可用的数学知识。

教师可利用学案导学法发起交流活动,依靠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促使其将不同的数学知识整理起来,创造新的数学宝库。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相关学习为例,在制作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学案进行提问,促使学生对相关问题做出回答,进而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等内容提出思考问题[2],依靠教学问题的导入,为学生规划明确的学习方向。教师可针对以下数学知识进行提问:什么样的三角形可称为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学案问题的出现为学生解决客观问题提供了思考材料。在利用学案提问之后,教师可将学生分解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对学案问题进行回答,“众人拾柴火焰高”,解决数学问题。

三、灵活诱导,帮助学生提升

灵活的导学方案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在培养其数学学习成就感的同时,促使其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信心。但大部分教师对于学案导学法的应用并不灵活,仅将学案视为的教学计划,忽视了学案的可变动性。当教学活动逐步推进,以学习成绩为最终评价目标的学案反而成了限制学生思维的枷锁。

教师应发挥学案的多样性、开放性特点,在利用学案导学法优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消除拙劣的“灌输”思想[3],依靠自身的循循善诱为学生创造解读客观理论概念的机会。为保障教学工作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整体能力、学习兴趣设置对应的思考问题,促使学生更为灵活的掌握数学知识。以“并集”的相关学习为例,教师可基于教学情景提出思考问题:班级内ABCDE五个学生,其中ACE参加了篮球小组,BDE参加了羽毛球小组,两个小组的总人数为6,但实际只有五个人,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算法的错误在哪里?该问题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但部分学生在思考之后会提出:“E”同时出现在两个小组当中,但其只能代表一个人。此时,教师对学生敏锐的洞察力给予肯定,并提出,该问题中的“五名学生”便是“并集”的经典表现形式之一。在回忆了问题的相关特点之后,学生指出“并集就是所有数字小组”的集合。学生所给出的答案并不严谨,但该答案是基于客观数学运算发展而来的理论知识。基于此,在尝试帮助学生解读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学案诱导学生,促使学生关注数学问题,进而依靠问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结语:

要全面发挥学案导学法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将学案的基本特点与数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应用数学知识、解读数学概念的机会。对于中职学生,教师应给予其更大的思考空间,依靠灵活地教学学案诱导学生,促使其在已有的教学知识中培养新的智慧之花。

参考文献:

[1]吴传文.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2016,000(003):220-220.

[2]漆月华.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5,000(008):13-13.

[3]张明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5,7(012):262-263.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中职数学策略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学案导学”之我见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