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美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

2020-11-30卫九春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继承创新

卫九春

摘要:继承与创新是美术创作得以世代发展、生生不息的重要因素。不去继承前人的艺术,就没有创新的基石;不去对传统艺术进行创新,就没有继承的意义。美术创作需要的是表现风格的畅通,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不去继承,就会出现艺术的断层,前人的经验是日积月累累计而成,我们要继承前人的精华,才能去谈如何创新。

关键词:美术创作;继承;创新

美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美术创作也离不开社会与历史的长河,社会与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时代在不断发展中,美术创作也一定要不断创新。美术创作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包含了生活积累、构思创作、艺术表达。继承中国传统的文化,挖掘其中的精髓,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极具意义。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美术创作的主要素材,美术家要在社会生活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敏锐感受、表达情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美术创作的继承

继承与创新看似矛盾,实则是历史前进的车轮。美术创作本身就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前辈的美术作品对后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后代的创作又是继承前辈的成果得以发展,正如“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得以流畅”所说的道理一样。中国的唐诗自魏晋南北朝开创新诗体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成熟,浪漫主义诗人由鲍照到李白、山水诗人由谢灵运到王维,都是继承了前代诗人的诗风,这正是体现了薪火相传的继承性。美术创作的继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任何事物都是不断继承前代才得以流傳发展。

美术创作的继承性,表现在对民族艺术文化的吸收与接收,及对其他的民族、国家文化的融合。其继承性在表达形式、内容、审美、创作方法上都有突出表现。在美术创作中,继承是手段、是指导、是启蒙,创新是目的、是发展。学会继承,才是行幸运的,在继承中,变得更加理解;在创新中,变得更加幸福。继承与创新统一,美术创作才能更加丰富且有章可循,才使得美术的发展带有方向性,不会偏离轨道,使得美术发展得更加具有特色,利于民族之林、世界之窗。

二、美术创作的创新

没有创新的美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创新是作品的生命,是突破的标志。而创新的前提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在继承中取其精髓,在继承中去其糟粕,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促进美术文化的前进之路。

任何领域之中,继承与创新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就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决定与反作用的关系。美术创作的创新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秦代的阿房宫到现代的水立方,徐悲鸿融合中国畅通画法与西方绘画方法,都在诉说着继承与创新的密切关系。对美术内容、表现形式与手法等创新,才能发现新的创作领域、新的题材,产生新的灵感,推动美术的创新与繁荣。

首先要理论上创新,理论创新推动文化、技艺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动力之一。其次要实践中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反映时代特征,激昂民族精神。艺术当随时代,只有创新才会进步,墨守成规只会固步自封。

三、继承与创新的意义

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突破,复兴传统文化是创新,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是时尚与潮流。一部美的作品得以获得美的价值,满足了人的心理需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习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沟通创作与欣赏的关系,使艺术创作找到正确、合适的前进方向。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实现现代化推广、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使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融会贯通,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好转化与发展,用传统文化创造一切精神与理念用以育人。

四、美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关系

继承与创新组成了美术创作的发展,是艺术发展的完整步骤。在历史继承中,绘画、雕塑、建筑等都是在历史经典作品中吸收精华,再加以创新,使得美术作品活灵活现。比如,米开朗琪罗的壁画《创世纪》、雕塑《大卫》这些都源于神话而不拘泥于神话的精美美术作品。继承,使文化有浓厚的积淀,创新,使艺术产生无尽动力。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观念的更迭,传统文化也不断地产生新的交流与融合,在保持着地域特色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同地区的风格、不同民族的习俗,创造适应时代需要、适应人类审美的、富有文化意味与个性特征的现代作品。

齐白石先生曾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就说明了在美术创作之路上要遵循艺术规律基础的前提下,突出个性,进行创新。艺术在时间、空间上是变化多样的,不同的流派、不同形式、不同审美理念共存、碰撞、结合,才能产生新的火花。美术创作在于在历史中不断探索对美的创造,当创新成为文明进步的阶梯时,也不能忽略美的前提。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没有了基础的创新犹如空中楼阁。而且继承是体现国家文化、民族文化的特质,没有这种特质,再怎样进行创新,也是失去民族面目的。

结语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高度的文化自信、繁荣昌盛,才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是延续国家与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薪火相传、代代相守,并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国美术应该在保持自我发展的同时,思索如何借鉴吸收西方的精华,寻求中外、新旧的平衡,实现多元化的结合,找到正确、合理、科学的继承与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曾万春.论美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J].文教资料,2012,10

[2]孙晓明.美术创新中的回归于隔代继承[J].西北美术,2003,3

[3]胡宝利.在继承与创新中繁荣发展中国画艺术[J].东方收藏,2012,10

[4]魏友宽.美术教学中传统艺术的传承[J].美与时代,2018,6

[5]李一平.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J].艺术品鉴,2017,3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继承创新
数字时代的工艺美术摄影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语境下的美术作品创作的家风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