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链”设计与思考
——以“1.6尺规作图”一课为例

2020-11-30夏齐平陈小燕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尺规问题链作图

□夏齐平 陈小燕

(1.长兴县泗安中学,浙江长兴313113;2.长兴县雉城中学,浙江长兴313100)

初中数学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因此,教师设计有效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是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形式.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6尺规作图》一课,是一节动手操作型作图课,日常教学都是以教师黑板演示,学生草稿纸上模仿,以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完成,缺乏学生思维的锻炼.这样的数学不是我们希望的,这样的数学是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在日常教学中尝试采用“问题链”的形式,开展《1.6尺规作图》的探索活动.

一、以问题链为脚手架的深度学习的理念

(一)深度学习的理念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特征.不同学习领域可以呈现不同的深度学习形式,基于问题链的数学深度学习,是在表层数学知识认知的形势下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从思维的“深度”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这也符合新课改下的课程标准要求.

(二)“问题链”的内涵

“问题链”是问题设计呈现的一种结构形式,在数学问题中,把那些逐渐深化、层层递进、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联结起来,就形成“问题链”.“问题链”并不是简单罗列在一起的几个问题,而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将教材知识转化为层次分明、相互关联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

(三)“问题链”设计的原则

“问题链”在教学环节的作用,不仅是诱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也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问题链”应有下列原则:

1.情景化原则.问题设计要有效,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可以在情景创设的时候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

2.结构化原则.问题依据学生所学知识的特点,在知识覆盖面上尽量突出重点,体现一定的层次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衔接性原则.“问题链”中的问题和问题之间的连接具有关联性,前一个问题能为后一个问题做铺垫,通过解决前一个问题时知识与方法的积累,指引我们解决后面的问题.

二、基于问题链的深度学习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联结点

从知识角度上看,尺规作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第六课.它是学习了三角形全等及判定定理,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角平分线和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等知识点之后,对几何作图的再探究.尺规作图和图形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是学生掌握图形运动的直观根据,是培养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几何直观素养和严密逻辑思维的重要载体(详见图1).

图1

(二)问题链的设计

问题1:我们在之前已经用尺规作过哪些图形呢?

问题2:在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时,直尺和圆规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3:在作角平分线时,利用尺规画图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1和问题2通过学生已有知识回顾,让学生感到尺规作图并不陌生,同时回顾尺与规在作图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画线段和截长度;问题3为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实质是构造了一对全等的三角形,从而类比作图方法,为学习新授课奠定方法基础.

问题4:如图2,现在请在自己的草稿纸上任意画一个∠AOB,然后同桌互换,你能在空白处作一个∠A'O'B',使∠A'O'B'=∠AOB吗?

图2

问题5:你是怎么做出来的?你是怎么想的呢?

问题6:小组讨论一下,如何通过构造包含一个已知角的三角形和包含要求角的三角形全等?请代表说说看.

问题4和问题5通过学生的不断尝试,及小组合作交流,从而探索得到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一般步骤,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整个过程.问题6体验猜想到验证的逻辑过程,学会合作与交流,激发思维的发散过程.

问题7:如何说明∠AOB=∠A'O'B'?

证明:如图3和图4,联结CD,C'D'.

图3

图4

∵在△OCD与△O'C'D'中,

OC=O'C'(作法)

OD=O'D'(作法)

CD=C'D'(作法)

∴△OCD△O'C'D('SSS)

∴∠AOB=∠A'O'B'

问题7从作图的探索到推理的验证过程,是符合数学的一般探索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的需要.

问题8:在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1时,我们利用尺规做出已知三条线段的三角形,我们还可以依据哪些条件作三角形呢?你能解决以下问题吗?

(1)如图5,已知∠1,∠2,线段a,用直尺和圆规作△ABC,使∠A=∠1,∠B=∠2,AB=a.

图5

(2)如图6,已知:线段a,b,∠1,求作:△ABC,使BC=a,AB=b,∠ABC=∠1.

图6

问题8通过引导学生在不同条件作三角形,拓展提高学生对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应用能力.

如图7,已知线段AB,你能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吗?

图7

问题9:如图8,垂直平分线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你能利用圆规找到两个点来确定这条直线吗?

图8

问题10:如图9,直线MN表示一条公路,点A、B表示两个村庄.现要在公路MN上建一个加油站,并使加油站到两个村庄A,B的距离相等,加油站应建在何处?在图上标出加油站的位置,并说明理由(画出图形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图9

问题9通过问题链的设计,诱导学生思维的深度思考,从而分解降低本节课的难点;问题10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基于问题链的深度学习反思

(一)问题设计有层次,思维锻炼在提高

尺规作图教学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商标LOGO引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再从数学历史文化中古希腊人对尺规作图追求,展示学习数学几何的魅力;然后到作已知线段和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回顾,从方法和作图经验上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做好有效的铺垫;通过学生的个人尝试和小组合作的探索过程,有效分解本节课的难点“用尺规作已知角”,再求一个角等于两个角的和,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已知条件作三角形,拓展了“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应用能力;依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再次利用尺规构造全等三角形,提升尺规作图的能力;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小结,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提升思维能力.

(二)课中生成有落地,深度学习在达成

在课中生成中,本节课在设计问题链时,已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对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探索中,虽然在课前的问题情景和经验回顾中始终强调的是“尺规”,但学生尝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时,学生还是习惯用量角器去量和画,而没有借“尺规”尝试,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于是,教师再次强调要求“尺规”作图中,是没有量角器工具的,并开展小组合作再次尝试;接着,小组合作过程中,再次与学生回顾“作角平分线”时,建立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的经验,学生运用经验性模仿,构造全等三角形,小组合作做出图形.

学生用尺规作图做出图形,教师在肯定学生的作图时,再次提出通过三次截长度画弧是能满足全等的条件的,建议再减少点次数鼓励学生画出图形.通过对比前后作图,比较得出这样的作图更简洁美观.

(三)课后纵深挖掘有延伸,教学反馈要及时

数学教学既包括课前的引导、课中的知识讲解及运用,还包括课后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与回顾.通过及时的反馈使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发挥,课后摆脱“范例”式的题海战术,重视针对性的深度练习,做到及时反馈,以减轻学生负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设置综合性的尺规作图题,让学生综合性地体会这方面的知识.

两个城镇A,B与一条公路CD,一条河流CE的位置如图10所示.某人要修建一避暑山庄,要求该山庄到A,B的距离必须相等,到CD和CE的距离也必须相等,且在∠DCE的内部,请画出该山庄的位置P(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图10

通过“问题链”的设计,诱导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原本学生以模仿为主的实践课有了思维的探索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尺规问题链作图
不一样的角平分线作图
来自2019年天津市中考作图题的挑战
用尺规作图方法寻找三角形的加权费马点
“尺规作圆切线”的探究之旅
作图题答题技巧
尺规作图六笔画就可三等分任意线段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