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向教学设计:聚焦深度学习的物理教学*
——以“磁体与磁场”为例

2020-11-30顾健陆建隆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磁针磁体条形

□顾健 陆建隆

(1.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江苏苏州215021;2.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1999年,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格兰特·威金斯和美国马里兰州评估委员会主任杰伊·麦克泰格反思传统教学设计的弊端,提出教学设计应该追求学生理解的理念[1](Understanding by Design,简称UbD),最好的设计应该以最终学习结果为出发点,明确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估依据判断学生是否达成目标,最后设计相应的学习体验与活动,这就是逆向教学设计.逆向教学设计强调最终的学习结果,注重及时的学习评价,关注精准定位的体验活动,能够引领教师进行科学规范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本文以苏科版初中物理“磁体与磁场”为例,聚焦深度学习进行初中物理逆向教学设计,以期能为一线教师有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 确定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为:“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可以理解为:“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认识磁场的产生、分布和描述;知道地磁场的分布及特点.”

在小学科学[2]中已经学习磁铁,其内容结构如图1.小学科学以学生活动的方式,围绕磁铁开展教学,侧重实物的展示和作品制作,学生经历简单的科学探究过程;重点关注磁铁的性质、构造、种类和生活应用等,利用形象化的图片获取感性认识,建立磁铁的概念.

图1 小学科学磁铁内容结构

初中物理对小学科学的内容进行有效衔接,如图2所示,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归纳,重新认识磁体的内容体系,包括磁体的性质、构造、非磁体向磁体的转化、相互作用规律种类和生活中的应用等.教材增加了磁化的概念,也为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进行铺垫.通过用小磁针和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从小磁针到铁屑的过渡,体现了对实验方案的精准评估,实验过程的优化完善,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通过实验现象的综合分析,利用理想化模型法认识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学生首次接触磁体内容,借助“认识磁体”有效衔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深化对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

图2 初中物理磁体与磁场内容结构

通过实践体验和探究活动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

(1)通过实验观察和归纳,认识磁体的性质、特点等,养成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

(2)通过实验探究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的分布,经历实验优化的过程,培养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通过体验和总结,知道使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初步具备理想化模型的思想;

(4)通过阅读理解和信息获取,认识地磁场的分布,培养迁移应用的能力.

二、立足问题解决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聚焦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逆向教学设计,是指向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是追求理解的物理教学.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而评估是否完成预期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设计合适的评估项目,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们将本节课的评估项目具体化,主要包括:(1)使用不同方法辨别区分磁体;(2)能够根据磁场的分布判断常见的磁体类型;(3)通过磁感线知道磁场的方向和强弱等.具体评估项目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评估项目设计

三、追求学生理解 设计学习体验与教学

为了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理解磁场,需要设计合理的体验活动.教学过程既要落实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还要在深度剖析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有效统整,创设贴近学生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问题驱动学生完成任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有效创设实验情境,深化对磁体的认识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转盘抽奖”创设情境[3],学生看着熟悉,却隐藏玄机.

情境1:将转盘上放一刮掉颜色的小磁针,使得中奖区域位于南北方向,手拨指针抽奖,提问学生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学生回答: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方向.

情境2:请学生再次抽奖,发现此时始终都不能中奖(教师将一小型强磁体放在转盘下方隐蔽处),提问学生这又是为什么.两个情境呈现强烈的对比,与小学科学磁铁的知识有效衔接,并更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

“认识磁体”的教学环节如图3,通过五个实验情境由表及里、由形象至抽象逐步递进探索磁场的产生.活动1~3是对小学科学知识磁铁的回忆和丰富,架构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认识磁化解释现象.在教材中如图4的基础上,将磁体用铁架台固定,吸起回形针,感受到磁体周围应该存在磁场,但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随后进行一组对比实验:用塑料板穿入回形针与磁体之间,回形针不会掉下来;用铁片穿入两者之间,发现回形针掉下来,铁片将这种特殊的物质隔断了,初步认识到磁场真的是存在的.

图3 认识磁体的教学环节

图4 磁体吸引回形针

评估项目1:现有两根用白纸包裹的外形相同的金属棒,分别为磁体和铜棒.请设计实验加以区分.若不增加实验器材如何区分?

设计意图:利用转盘抽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不可参与非法的抽奖活动.采用常见的实验器材,层层递进的活动将原本琐碎的磁体的相关知识条理化、体系化,帮助学生梳理磁体的知识框架.评估项目以开放性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水平.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问题驱动探究活动,深度探究磁场分布

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从探究实验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思维水平,初步形成物理观念.该实验探究需要解决以下五个问题,以此驱动学生活动的开展,实现深度探究磁场的分布,探寻磁场分布的特点.

问题1:小磁针可以探测磁体周围的磁场吗?

活动1:演示用手推小磁针,小磁针转动;用嘴吹小磁针,小磁针转动;用条形磁体靠近小磁针,小磁针转动;类比生活中的形象物体说明小磁针放入磁场中会受力转动.展示图5,风的吹动看不见摸不着,观察小红旗的飘动能够判断风吹的方向.如果磁场有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情况是不是也可以反映磁场的方向呢?

图5 飘动的红旗

问题2:小磁针如何探测磁体周围的磁场呢?

活动2:将小磁针放入磁体周围某个位置,指针偏转后停止,观察指针指向后,提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学生表示需要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所以在该位置放入不同规格的小磁针.学生发现小磁针最终静止时的指向都是一样的,具有特殊的意义,进而定义磁场的方向.

问题3:小磁针取走后磁体周围的磁场还存在吗?

活动3:由于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往往使学生认为小磁针取走后,该位置的磁场就消失了.类比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家客厅手机使用WiFi上网,此时客厅上网的位置有无线网络覆盖.提问学生:如果不在客厅上网,客厅这个位置还有网络覆盖吗?

问题4: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存在不足吗?

活动4:学生用小磁针分组探究条形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在白纸上标记不同位置的磁场方向.随着小磁针摆放位置的增多,磁场的分布越来越清晰,提问学生有何特点.学生表示能够确定部分位置的磁场方向,但由于小磁针相对较大,无法探测更多位置的磁场的分布,难以找到普遍规律.教师追问有没有更小磁针来完成该实验呢.

问题5:如何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

活动5:该实验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提炼、总结主要操作步骤:放、铺、撒、敲、摆.将条形磁体放在垫高的玻璃板下方的指定框内;在玻璃板铺一张透明玻璃纸,玻璃纸上均匀撒铁粉;轻轻敲击玻璃板,观察铁粉的分布;将小磁针摆入磁体周围,判断该点的方向.

评估项目2:小明在一个圆形不透明纸盒中放了一条形磁体,盒外放了一些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6所示.请画出圆形纸盒内磁体的大致位置并标出N极和S极.

图6 纸盒周围小磁针的分布

设计意图:由判断物体是否能够探测物体周围的磁场,再到确定某个位置磁场的方向,最后探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特点,明确教学活动的主线.该实验要求注意细节的处理,如在撒铁粉时,不宜用调味品的瓶子,铁粉非常细小,会同时洒出很多.可使用一次性纸杯,用针在底部扎一些小孔,撒的时候轻敲杯身,铁粉均匀下落.借助投屏技术,实时记录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情况,收集实验时出现的问题,分享实验成果.

(三)显化模型建构过程,描述磁场分布特点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提问学生如何表示出磁场的分布,引导学生在玻璃纸上描绘出磁场的分布情况.由于学生实验所用的条形磁体是同一规格的,将不同小组的玻璃纸重叠后,得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几乎是一致的,大部分线条重合.

先后展示学生的实验成果图7和图8,类比光线模型的建立,呈现图9,建构磁感线模型,归纳总结磁感线的特征.利用演示实验观察磁感线的立体化分布,如图10.介绍蹄形磁体磁场的分布.

图7 条形磁体周围铁屑的分布

图8 条形磁体周围小磁针

图9 条形磁体的磁 感线分布

图10 条形磁体周围磁场的立体分布

图11 小球周围 磁场的分布

评估项目3:如图11的小球是一个磁体,根据该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探究条形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为基础,磁感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类比光线模型,显化模型建构的过程,使得磁感线概念可视化,有助于学生理解.评估项目3是对评估项目2的深化,以开放式问题情境驱动学生获取信息.顺水推舟介绍地球的磁场及其特征,地磁场的研究造就指南针的发明,物理学史的渗透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初中物理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以明确的预期结果为起点,评估证据推动学生体验活动的设计,清晰的目标导向学习任务的高效达成,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依据,反思评估证据,创建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活动的设计有理可依,具有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等特点.基于大概念指导下的逆向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磁针磁体条形
晶界添加PrCu 合金对(Pr,Nd,Dy)32.2Co13Cu0.4 FebalB0.98M1.05 磁体磁性能与微观组织的影响*
DyF3热扩渗技术提高NdFeB磁体矫顽力及其机理分析
富La/Ce/Y多主相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研究进展概览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自制指南针
条形铁皮自动折边机构设计
各式各样的条形统计图
基于倾斜纳磁体翻转倾向性的与(或)逻辑门应力模型∗
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