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0-11-30王艳丽

中国动物保健 2020年5期
关键词:肌肉注射琼脂猪群

王艳丽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农业农村局河北承德 068150)

猪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死亡率较高,是严重危害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疾病,应引起广大养殖户对该病的足够重视。

1 病原学

1.1 魏氏梭菌的分类

微生物学上根据魏氏梭菌合成分泌的毒素情况,将其分为A、B、C、D 和E 型五种,其中A 型主要以感染人为主;B、C、D 和E 型主要感染动物[1]。

1.2 魏氏梭菌的形态和染色特征

魏氏梭菌的形态为:两端钝圆,粗大杆菌,单在或成双排列,短链较少,无鞭毛,不能运动,有荚膜,无芽孢[2]。

1.3 魏氏梭菌的生化特性

魏氏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的牛乳发生酸凝显现,并可产生大量的气体,使凝块被冲破。

1.4 魏氏梭菌的培养特性

魏氏梭菌可在普通的营养琼脂和葡萄糖血琼脂等培养基上生长。魏氏梭菌在葡萄糖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呈淡黄色圆形,且表面光滑、边缘成锯齿状;当魏氏梭菌经过多次传代后,菌落表面由辐射状条纹,且菌落周围出现溶血。

2 流行病学

猪魏氏梭菌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猪魏氏梭菌病主要多发于阴冷、潮湿的春、冬两季,即每年的11 月份至次年的2 月份易发。此外,如果猪群出现气温骤变、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等应激均可引发该病。

3 临床症状

该病多为急性经过,突然发病,狂躁不安,口流涎,鼻喷泡沫,呼吸急促,全身剧烈抖动,腹部迅速臌胀,站立不稳,全身皮肤苍白或紫绀,指压褪色,最后伏地死亡,病程一般为3~4h。也有部分患病猪发病迟缓,并在发病早期出现厌食,精神沉郁,呆立,腹胀如鼓,排煤焦油状黑色稀粪,且污染肛外及尾部,一般6~24h 后死亡。

4 临床剖检

患病猪的肠道内充满气体,肠道黏膜出血,肠内容物从回肠开始由红色变黑色,个别病例稍长的,直肠有大量算珠般黏结的硬粪便。患病猪的肝脏、肾脏、心脏、脾脏和肺脏等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现象;鼻喷泡沫,患病猪的气管和喉管中充满大量泡沫。

5 诊断方法

将采集的患病猪的肠内容物样品放入厌氧肉肝汤中进行增菌后,使用接种环挑取适量的增菌液在营养琼脂上进行划线分离培养,选取营养琼脂上的单个菌落进行瑞氏染色,并应用生物显微镜对染色的细菌进行观察。魏氏梭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两端稍微钝圆,有荚膜,芽孢为卵圆形,位于菌体中间或近端,且稍宽于菌体。

6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措施

6.1 猪魏氏梭菌病的预防措施

1)加强猪舍的防寒保温和通风工作,减少寒冷和高温对猪群造成的应激反应。由于魏氏梭菌作为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存在于土壤、水资源和人与动物的粪便中,而当猪群受到剧烈的温度变化时,猪群会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对魏氏梭菌的抵抗力降低;

2)加强猪场的环境卫生工作。养殖户应每天对猪舍内猪的粪便、尿液等排泄物进行清扫;定期使用消毒药物对猪舍及周围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消毒;

3)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计划。养殖户应对猪场内的所有生猪接种仔猪产气荚膜梭菌病A、C 型二价灭活疫苗或仔猪大肠杆菌病(K88+K99+987P)、产气荚膜梭菌病(C 型)二联灭活疫苗,以此保障生猪的抗病能力。

4)加强生猪的饲养工作。养殖户应向生猪的饲料中添加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添加剂,进而提升生猪的体质能力。

6.2 猪魏氏梭菌病的治疗措施

1)链霉素,用法用量:0.01~0.02g/kg·bw,肌肉注射,2 次/d,连用2~4d。

2)鱼腥草注射液,用法用量:0.2~0.4 mL/kg·bw,肌肉注射,1 次/d,连用3~5d。

3)青霉素,用法用量:0.02~0.03g/kg·bw,肌肉注射,2 次/d,连用2~4d。

7 小结

近年来,由魏氏梭菌感染导致猪发生传染性疾病的报道病例逐渐增多,而由于养殖户受养殖资金和兽医诊断水平的限制,进而不能够对猪魏氏梭菌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因此,养殖户只有通过对猪魏氏梭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临床剖检等信息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工作,有效的保障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肌肉注射琼脂猪群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琼脂基环保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有效选择沙门氏菌培养基
应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入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分析
金黄膏外敷缓解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疼痛39例
新生儿臀部肌肉注射不需要进行血液回抽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