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景观视域下的我国乡村“厕所革命”研究

2020-11-29张羽清周武忠

关键词:厕所革命厕所革命

张羽清 周武忠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厕所问题”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厕所是一个家庭、地区、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也是乡村建设的重要衡量基础。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镇江市考察时指出,厕所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厕所革命”做出重要指示,强调抓“厕所革命”是提升旅游品质的务实之举。同年7月,在吉林延边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将“厕所革命”推广到广大农村地区。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厕所革命”的重要意义和成果。我国农村厕所经年来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效,1993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仅达到7.5%,截至2016年底,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80.3%,东部一些省份甚至达到了90%[2],农村卫生环境取得了显著改观。

但是目前许多乡村厕所建设仅仅满足使用层面的需求,大部分厕所与环境在许多乡村面临着与整体乡村景观环境不统一、不协调,甚至不卫生等问题,一方面给使用者带来了糟糕的体验和印象,另一方面也给整体的村容村貌和景观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用打造乡村景观的视角去建设合理的乡村厕所,是我国乡村建设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图1 2013-2017年我国公共厕所数量(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一、乡村景观角度下“厕所革命”发展现状

(一)厕所建设对乡村景观打造的重要性

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的基础[3],而乡村的厕所是衡量一个乡村景观的重要标准。旅游要发展,厕所要革命[4],厕所的建设直接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品质好坏。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厕所属于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也是解决“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事关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据统计,厕所污水占生活污水的90%,农村80%的传染疾病是由粪便污水和不安全饮水引发[5]。科学合理的农村厕所建设,让乡村景观最基础的环境设施更加完整,也带给农民健康的生活。

其次,厕所是众多旅游型乡村的重要服务设施,也是乡村景观重要的附属品。重要乡村景观点都有厕所配套,例如游客中心、乡村农家乐、乡村民宿、乡村戏台等。建设糟糕的厕所环境会让游客对整体村庄环境产生负面的心理,而好的厕所可以让游客对乡村的旅游留下好的印象,拥有比较好的旅游体验,在景观环境打造上事半功倍,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再次,乡村厕所是乡村文化的直观体现。乡村厕所作为一个游客和当地居民使用率极高的基础设施,对体现地域文化,反映乡村面貌有着重要的示范和推广作用。好的厕所建设可以让乡村的景观没有短板,更可以从精神层面满足游客和居民的使用,更能体现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要求。

(二)乡村厕所建设状况

在“乡村振兴”和“厕所革命”背景下,我国乡村厕所建设投入了大量物力。据统计,2015-2017年,全国新建厕所3.3 万座,改扩建2.4 万座,新建厕所数量还在逐年稳步增长(图1);2019年,中央协调资金70 亿元用于农村的“厕所革命”投入,专项资金投入30 亿元用于中西部地区,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6]。

“厕所革命”为乡村景观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2018年全国完成农村改厕1000 多万户,农村改厕率超过半成,其中60%以上改成无害化卫生厕所。“厕所革命”覆盖全国3000 多家4A 级及以上景区,并由景区扩散到370 多个重点旅游城市、500 多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9200 家农家乐和两万多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庄[7]。可以看出,“厕所革命”已经全方位覆盖了大部分乡村旅游景点,满足了游客的基础使用需求。

图2日本1990-2018年游客数量(图片来源:日本-入境旅游人数,2018,https://zh.tradingeconomics.com/japan/tourist-arrivals)

(三)景观角度下“厕所革命”所遇到的问题

但是,仅仅满足游客的“可以使用”是不够的。从乡村景观建设的角度上来看,目前乡村厕所的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乡村厕所的建设形式同质化严重。厕所作为一种隐性语言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是文明社会沟通中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也是一个乡村旅游目的地给人的首要印象[8]。我国南北文化差异较大,文化的地域性不同带来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景观。许多乡村只是机械的模仿城市公共厕所的模型来打造乡村厕所,追求“高大上”的用料和建筑形式,建成的厕所与城市无异,并没有因地制宜地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使得其与乡村整体风貌不搭,产生了不和谐的观感,造成了当地的文化特色缺失。

二是对乡村厕所的后期管理不到位造成厕所使用体验的“不可持续性”。许多乡村厕所建设之初形象完好,功能使用完善。时间一长,加上大量游客的高频率使用和不当使用习惯,造成了后期的“脏、乱、差”的现象。乡村管理者的监管疏忽让许多乡村厕所成为“形象工程”,“厕所革命”成了“建设革命”,并没有从管理者的角度实质性解决厕所的维护和使用,造成了糟糕的形象。

图3日本群马县公共厕所(图片来源:日本群马县厕所,2016,http://blog.163.co)

二、国外“厕所革命”案例借鉴

(一)以人为本的日本“厕所革命”

日本的厕所建设一直以来与乡村景观融合较好。强调人性化为原则的设计理念让厕所设计为乡村旅游带来很好的基础。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保障和推进措施。

一方面,政府在打造旅游环境时高度重视厕所建设,力求将厕所与景观共同营造成令人舒适的旅游环境。1985年,日本为了科学美观的建设厕所,以城市管理、建筑设计、美术设计等各领域学者和专家为成员,成立了“日本厕所协会”。1986年,日本成立了每年11月10日的“厕所日”。不久,政府设立“日本厕所大奖”,征集优秀的厕所设计方案,为厕所融入环境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参加评选的厕所,不仅有高质量的技术,还要有优雅的环境,在众多日本乡村景观中,厕所为当地旅游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支持。据统计,日本从1985年以来,旅游观光人次呈现持续上升,到2018年达到了将近300 万人次(图2),并获得了大量好评。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与厕所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将厕所标准作为旅游的重要基础来建设。例如群马县政府提出了“厕所是观光一翼”的口号,在2003年设立了“厕所品牌化”战略,单独为群马县设立厕所标准。这一举措让群马县厕所打造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特色和使用习惯,针对当地特色设置了标识系统,让游客获得了很好的体验(图3)。

(二)视觉设计完善的美国厕所

美国,作为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一,一直强调包容性和先进性,对厕所的建设也是如此。首先,美国的厕所建设与城市公共文化艺术结合起来,融入艺术元素,增加了厕所的辨识度,也增加了用户如厕的舒适度和愉悦度[9]。好的设计让人在使用厕所的同时能感受地域文化和当地的精神,例如圣地亚哥海滩边的厕所设计独具风格,整体建筑外观采用了与当地特色符合的美式沙滩风格,长方形的建筑物中有许多浮雕来体现当地海滩的运动元素。镂空的W 和M 作为男女标识系统,简约而独具特色,成为海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图4)

是美国“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的基本特征是技术与人的结合,感情与文化的高度融合。所以美国在设计厕所时候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学和人体工程学。为了能让游客能够最快地找到厕所,所有公厕的标识系统都做得完善且醒目。所有乡村的旅游导购图上,都会醒目的标注公厕的位置。如果在狂欢节民众游行的日子,在马路封锁,公厕不够用的情况下,所有临时构建的厕所都具备手纸、洗手液、冷热水、一次性坐垫等必备品,且没有异味。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洗手间都点着熏香和蜡烛等除味用品。在一些乡村的厕所,墙上都会有一些装饰风景画,里面摆满了当地特色的鲜花与干花,让人赏心悦目。

图4 美国圣地亚哥海滩厕所设计(图片来源:刘波:《美国城市公共厕所的设计及其启示》,《生态经济》,2017年第4 期)

图5 新加坡“康乐公厕计划(Happy Toilet)”三星级以上厕所分布图(图片来源:新加坡公厕还要评星?看看六星级厕所长啥样!,2018.09,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QNBPHV60525BMR0.html)

图6 浙江安吉上墅乡龙王村厕所(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三)新加坡的“厕所学院”

作 为“ 世 界 厕 所 组 织”(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WTO,一个关心厕所和公共卫生问题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2001年成立,总部位于新加坡,口号是“关注全球厕所卫生”)的创始国,新加坡一直重视公共厕所的景观建设与实施。早在20 世纪90年代,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公厕清洁运动”,世界厕所组织的创始人沈锐华在新加坡开设了世界首家公厕学院,对公共厕所的管理和后期监督十分到位。

新加坡政府还借助社会媒体的力量来对厕所进行全方位的整治和监督。新加坡广播电台在1996年以“让公厕像卧室一样整洁”的口号呼吁全国人民来对厕所建设进行督促,对好坏厕所分别设立了奖惩制度[10]。新加坡卫浴文化协会2003年推出了“康乐公厕计划(Happy Toilet)”,全国超过1200 所厕所获得三星以上评价,对其余厕所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图5)。目前,新加坡政府在网页上制作了评价系统,公众可以直接上传照片来评论公厕是否卫生,是否建设良好,对改善整体国家的厕所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

纵观各国的厕所建设,离不开两个核心理念:因地制宜的建设和后期有效的维护。如何吸取国外成功案例的经验,将厕所做出符合我国乡村风情的特色,以及保证后期清洁卫生,为我国乡村旅游做出积极的贡献是大势所趋。

三、“厕所革命”融入景观设计

(一)乡村旅游视角中的统一规划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各地发展。我国乡村资源丰富,许多乡村有着发展旅游的先天优势,而厕所建设要和旅游规划、景观建设同步进行,而不是亡羊补牢。

首先要根据乡村旅游景点合理布局厕所,利用好公共资源,特别是在农家乐、民宿、戏台等公共场所合理设置标识系统与厕所路线,根据不同景区的人流量合理设置符合规划的厕所,提高游客对厕所的辨识性和可达性。

其次在全域旅游来临的时代,还需要考虑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从国际化视野,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对厕所进行设计。目前的旅游趋势是带着小孩和老人出行的现象大大增加,这些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对厕所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残疾人厕所、母婴室等通用设计都应该规划在内。

最后引入“互联网+”设计理念。将厕所的位置、路线设计到旅游APP 中,让游客成为掌握厕所相关信息的第一人,可以让游客精准定位厕所,设计出最佳路线,切实解决游客“如厕难”的问题,让乡村厕所的使用更具效率,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二)提取乡村文化符号,融入景观设计

乡村厕所要符合乡村景观的特性,即是乡村性与地域性。要从建设材料、色彩、风格等方向综合考虑,融入当地的景观风格,使其与整体村容村貌符合。

在体现乡村性方面,尽量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如当地特色的木材、石材、植物遮挡等。例如浙江安吉上墅乡龙王村的厕所打造,用了当地特色的木材搭建成独具特色的卫生间,门口即是反映当地特色文化的稻谷机、酿酒机、石磨等农业器械,使得厕所十分自然的存在于景区内,与乡村景观融为一体(图6)。

在体现地域性层面上,需要提取乡村文化符号,包括民风民俗、传统手艺、工艺品、特色产品等,将其自然地体现在厕所设计中,使其能有较强的文化感染力,从而提升整体乡村景观的质量。例如郝堂村的厕所建造,将村里废弃且具有艺术感的陶瓷罐头填充进厕所的围挡中去,让游客在如厕的时候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地域文化(图7)。无独有偶,在浙江杭州文村的厕所建设中,厕所围栏种植了许多当地特色的农作物和植物,既保留了农民原来如厕的习惯,亦最大程度方便了游客和村民,又让乡村文化得以传播(图8)。

图7 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厕所(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三)加强社会监督,让厕所变得有“感情”

在后期的厕所维护中,应该先从人的素质和思维上优先培养文明如厕的习惯。一方面要通过积极举办社区活动,树立“尊重下一个使用者”的良好观念,通过社区宣传,以及利用融入景观环境的厕所来提醒使用者遵循保护环境,维护厕所卫生整洁的理念。例如开展“最美乡村厕所”评比活动,对乡村内整治良好的厕所给予表扬和奖励;强调厕所既是建设者、管理者的责任,也是使用者的责任,让各方面都承担起“厕所革命”的责任,引导人们自觉维护厕所卫生的良好习惯。

另一方面,乡村的“厕所革命”要充分调动社会的监督力量。可以借鉴治理河道的“河长制”,针对不同区域的厕所设置区域管理者。建设网站或者投诉热线,将不卫生、不整洁的厕所可以由使用者及时上传或者反映到相关负责人的手中,让各方面的力量都参与到“厕所革命”中来,使得乡村景观更加整洁,营造更好的乡村旅游环境。

四、总结

在目前“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景观角度下的“厕所革命”应该分三步走:首先应该着重规划乡村厕所的设计,打造厕所标识系统,让人能够清晰快速地找到厕所的位置;功能设施完善且符合多种人群的厕所。其次通过提取当地文化元素,将体现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厕所设计中,让厕所成为乡村景观的一部分,从而更好地为乡村旅游服务。第三,对建设好的厕所,要利用社会各界力量进行有力的监管和维护,让建设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共同成为“厕所革命”的主体,从建设文明的乡风开始,让美丽的乡村厕所带动其他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生态宜居的村容村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厕所革命厕所革命
厕所囧事
警惕厕所性猝死
中国计划用“厕所革命”提振旅游业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记得上厕所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