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提升探索与实践
——以《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为例

2020-11-29王晓梅陈文琳徐宽业胡长进

科技传播 2020年18期
关键词:光学科技期刊学报

王晓梅,陈文琳,徐宽业,马 跃,胡长进

2018 年11 月14 日,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1]党中央关于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主张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也为我国科技期刊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那么如何创办高质量的科技期刊?笔者认为,内容为王,学术质量的提升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与核心。本文结合《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的办刊实践,从建立作者追踪机制、走进重点实验室、审稿专家队伍建设、编辑职责的精细化分工等方面对如何提升学术质量、建设高质量科技期刊进行了探讨。

1 建立作者追踪机制

“高影响、高层次、高水平、高产出”的作者(简称“四高作者”)对于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作用很大,所谓名人效应,关注了他们,也就掌握了学科发展的前沿[2]。为建立有效的作者追踪机制,基于相关论文在中国知网中的点击量、下载量,对《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近五年的作者群进行了分析,选择出“四高作者”,建立了“优质作者数据库”。通过QQ 作者交流群、微信、电话、E-mail 等方式与这些作者进行了更为便捷有效的沟通,成为他们的朋友,并密切关注“四高作者”课题组的学术动态,把握时机进行有效约稿。邀约稿件通过审稿后,对优质稿件打开“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优先发表。《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近两年刊发的稿件中,通过向优质作者约稿获得的稿件下载量及影响力远高于自由投稿。

另外,对于青年作者,尤其是刚涉足科研领域的研究生,编辑部对其研究成果的撰写给予了及时的指导与帮助。曾接收到一篇硕士研究生的稿件,专家认为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文章的表述存在很大问题,摘要和结论都没能点题,没概括出文章的创新点,正文部分的结构也很混乱,达不到发表水平。编辑部经过讨论,认为文章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写作方面,因此没有直接退稿,而是与作者进行了多次沟通,帮助作者梳理了写作思路,作者按要求认真修改后再送审,复审专家给出了较高评价,顺利发表。可见,对青年作者的指导与帮助,有助于培养优质作者队伍、为科技期刊培养新的专业性研究人才。

实践证明,建立有效的作者追踪机制是获得优质稿源、提升刊物学术质量的有效途径。

2 走进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是优质稿件的主要来源地。为更有效地与专家及优质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争取到更多高质量稿源,《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开展了“走出编辑部,走进重点实验室”的活动。依托主办单位,相继走访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本地的相关重点实验室。

走访重点实验室主要进行以下几项活动:1)由编辑部做宣讲报告,赠送部分期刊,对刊物进行宣传。2)对青年作者进行科技论文写作的相关培训,以做报告的形式从编辑的角度就科技论文的写作给出建议,并给予耐心的指导与帮助。3)与“优质作者数据库”中的作者联系,基于前期对作者近期研究课题的追踪,进行有针对性的约稿。4)由编委推荐,争取召开专家座谈会,与学科带头人、课题组长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科动态,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通过走访活动成功与重点实验室的部分优质作者成为朋友,并约到了部分优质稿件。依托主办单位学科优势,《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7 年刊发了“先进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专辑;2019 年顺利组织刊发了“高分五号卫星载荷研制”专辑;2020 年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海洋光学技术与应用”专辑,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在专辑简介中写道:“专辑的推出一定会对国内海洋光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起着借鉴、引领与推动作用。”这些专辑反映了相关领域基础与应用研究的重大进展,极大提升了刊物的学术质量。

3 审稿专家队伍建设

科技论文编辑出版过程中专家审稿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为更加全面客观地对稿件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进行评判提供了一条途径[3]。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是高质量审稿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经过多年的努力,《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已拥有较为稳固的审稿专家队伍,数据库中有两千多名相关领域的审稿专家。编辑部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等过程中,会尽量争取机会拜访审稿专家,与审稿人加强联系。为激发审稿专家的积极性,编辑部每年年底进行一次优秀审稿人评选,从审稿专家审阅稿件的数量、审稿速度、审稿质量等方面进行评选,为刊物做出较大贡献的审稿专家颁发“年度最佳审稿人”证书。

除了维护现有审稿专家队伍外,为审稿专家队伍注入新的力量、及时更新专家数据库十分重要。编辑部通过拜访重点实验室、承办相关学术会议等方式结识知名专家及青年专家,争取通过面对面地沟通与他们成为朋友,挖掘有审稿资质的新专家,聘请他们加入审稿专家队伍。统计表明,活跃在科研一线的青年专家在审稿速度、审稿质量等方面的表现都十分优秀。另外,为争取到审稿专家撰写的优质稿件,《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于2020 年第1期推出了封面文章,每期的封面上都特别制作了封面文章图片,并协助封面文章作者撰写宣传稿,在本刊公众号、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网站、安徽省光学学会网站等平台进行大力推介,这些措施激发了审稿人的撰稿积极性,从而为本刊争取到部分优质稿源。

4 编辑职责的精细化分工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不少人认为编辑的主要工作是对文字、公式、图表、文章格式等的梳理。而事实上,这只是编辑工作的一小部分。对责任编辑而言,除了对文章的编辑校对,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从而抓住学科热点做好选题策划,想办法争取到优质稿源。除此之外,把好审稿关十分关键,责任编辑不仅要严格执行期刊出版的“三审制”,还要确保所有来稿符合保密审查要求,确保发文不涉密、无纠纷、无学术不端行为。因此,全流程跟进的办刊模式会使责任编辑无法集中精力进行组稿及审稿工作,不利于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近年来,根据期刊发展的需要,《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对编辑工作进行了精细化分工,有专业学科背景的编辑专门负责组稿、约稿,关注前沿学科的动态并设置特色栏目,策划专刊、专栏,从而提升本刊的学术水平;不具备专业学科背景的编辑专职负责编校、排版和制图等工作,从而保证期刊的出版质量。在这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新媒体的宣传也十分重要,因此本刊近期还设立了专门负责新媒体宣传的岗位。所谓“适才适所”,只有把编辑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才能更好地激发编辑的潜能,最大化地发挥编辑的能动性。进行精细化分工之后,本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可见,期刊编辑精细化分工是提升科技期刊管理效率、吸引高水平期刊人才和改变社会认识的重要方法[4]。对期刊编辑的职责进行精细化分工,有助于提升刊物学术质量,为建设高质量科技期刊提供支持。

5 总结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多年办刊实践中的体会,希望可以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提升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光学科技期刊学报
科技期刊的分类
滑轮组的装配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科技期刊”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光学遥感压缩成像技术